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作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8-05 共1725字
摘要

  小学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长期存在,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缺乏写作动机,消极被动,总觉得写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存在着厌烦情绪。因此,作文教学中必须要把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放在首位,指导学生关注生活,用一双慧眼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从而主动积极创作,提高写作水平。

  一、激发勤于观察的动机

  生活是个广阔的天地,就农村小学而言,作文教学应该引导小学生就地取材,开发农村作文题材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勤于观察,从生活中找题材,解决学生无米下炊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采集乡俗民风,写作农家风情。多年来,农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村俗、民风。

  许多乡俗民风,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增添了新的内涵。如乡下人过节日,都有着自己的庆贺方式。引导小学生有意识的采集,让学生表达出自己所见所闻的身边事,写出散发着乡土气息、反映农村特色的作文。同时,农村的景色也可以写进作文。例如,农村春天的花草树木、夏季的滚滚麦浪、秋天红彤彤的苹果、冬天的白雪红梅,都是值得观察的内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一步了解家乡,更能激起小作者对家长的关心和热爱。走出校园,实地观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并进而产生立意深远、情景独特、内容新颖、主题深刻、结构别致的文章,这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二、激发体验生活的动机

  小学生作文是以表现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他们体验生活的方式除了日常生活自发获得外,还有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和学生共同设计的方式。我们要善于开发真实生活中的作文资源,让学生尽情地体验生活,捕捉生活的亮点,指导学生运用自身的感官,让他们获得亲身感受,增强直接的体验,从而开辟作文写作的新源泉,进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使其转化为写作的动力。例如,让他们帮助父母做家务,到田间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等等,都可以增加自己的生活体验,培养热爱劳动、关心他人的精神,并且获得写作素材,激发写作欲望。

  三、激发课外练笔的动机

  语文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作文课的时间就更少了,单靠作文课的几篇作文是不可能提高写作水平的。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多写多练,这就要在平时引导学生勤于练笔,培养学生不断积累、善于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的积累,没有坚持不懈的练习,学生就不可能写出有血有肉的好文章。所以,要培养学生写随笔、写周记的习惯,让学生学会整理生活、概括生活或者无拘无束地运用联想书写自己的思维空间。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练笔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抛弃作文课上的习惯性、单一性,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多方位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激发更为强烈的写作动机,产生作文课上所没有的写作兴趣,提高正确认识生活、理解生活的能力,进而提高作文能力。

  四、激发不断创新的动机

  单有生活的积累和写作的基本方法是不能写出好文章的,因为作文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学生只有借助想象和联想发现生活中新的有价值的东西,并加上自己独特的认识,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也就是说要真正提高写作水平,必须在学习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应付考试或者完成某次活动为目的的写作训练,教师根本不顾及学生的兴趣和认识理解能力,给学生一个题目就完事,既无指导,也没有学生间的交流、讨论,不可能写成好文章。教师要让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有一定的时间去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这样,富有生机、富有创造的童年岁月将不再是埋在题海当中。在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语文课可以组织各种各样有益的活动,除了春游,还可以有秋游,除了去阅览室,还可以去书店,除了体验学校生活,还可以走上社会去看、去听、去动手劳作。社会是个大课堂,那里不但有美丽的大自然,更有课本中学不到的许许多多知识,而书本知识只是社会生活的很有限的一部分。走出教室,不但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走近日新月异的生活,对生活中的人、事、景、物作细致周密的观察,他们就会发现以前没有发现的东西,当然就会逐步写出以前没有写出的文章。

  总之,作文教学中只有激发了学生参与写作的动机以及强烈的表达欲望,使他们把写作看成一件有趣的事,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解决学生不愿意写作文的问题,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