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教师有关的原因.
1、作文教学忽视生活和情感.
写作本是生活的需要,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作文教学本是要“求真”,应该重视人格的教育.但随着写作教学模式化的日益严重,忽略了对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关心,不是强调要做到选材要新颖、要典型、要突出,就是立意要高,主题要积极向上.而对于最本质的生活和情感却像是杜撰的东西,让学生觉得想怎么编就怎么编,生活不是生活,倒更像荒诞剧;情感成为了虚情假意.我们的孩子学会了编造动人、煽情的故事,表达健康积极的主题.曾经在一次批阅九年级一模试卷时,不少同学写的家庭变故让人唏嘘,但看多了却有受骗的感觉,怎么有这么多不幸?还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苦于不知如何下笔,所以最后写的还是那些“陈年往事”.结果变成了“为写作而写作”,所以学生对生活就是抱着一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的态度,自然就不会真实有感情.
2、重写作方法导致“新八股”和厌写情绪.
虽然现在强调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的是素质教育,但一考定乾坤的制度使得分数成了唯一标准,分数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既关系到孩子的前途、学校的升学率和荣誉,又与教师奖励挂钩.教师肩负着如此的重荷,总结出作文教学的经验后,将最有实用价值的作文应试技巧摆在了教学的首位,使得教学像机械化、模式化的批量生产.技巧的提高固然使学生受益不少,但更多的是让人感觉花哨,华而不实.
久而久之,学生不是成为写作能手,满腹的“新八股”,就是一提起作文就认为是编故事.长此以往,写出来的文章是没有生命的,学生也渐渐失了兴趣,厌恶之情却日渐滋生.
3、教师个人写作素养有待提高.
“语文教育工作者是义务教育任务的承担者,他们的素养制约着语文教育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的写作能力和文学功底对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对周围的语文教师做过了解,几乎没有教师能坚持写文章,研读、积累写作理论的.大多数教师是迫于评职称或教研的压力,偶尔写写论文,就是课后教学反思或学期教学总结也只是完成任务.写下水文就更难得一见了.教师平时懒于写作,积累少了,自然写作素养就不高了.
4、评改苛求多于激励.
作文批改是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重要手段.而很多时候,语文教师的批改是千篇一律,形成套路的.如:“结构完整,但语言还不够简练”、“记叙像记流水账,要做到详略得当”、“内容无新意” 如此的评语让学生如何修改.
评语批评多,建议指导少,评改没落到实处,没有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没有把写作看成是有生命的活动.学生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光受打击,学生害怕看评语,不想看评语,那么评改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甄于完善.”好的评语才能“点石成金”.
二、与学生有关的原因.
在分析了教师的原因后,我们必须承认,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自身因素也是导致作文能力薄弱,作文水平低下的一个主要因素.
1、生活积累少,缺乏对生活的感悟,思想认识不深刻.
作文是生活的艺术,这门艺术中包含了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体验、感悟,是一门需要激情投入的艺术.而现在我们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内容肤浅、空洞,情感淡漠或虚假.甚至有些学生可以说是课外生活极其丰富,对外界的事物接触颇多,但因为自身缺乏对生活的认识、没有将自己“置身于”生活当中,因而作文时不能厚积薄发,文章缺少生活的智慧、情趣.
2、阅读积累面窄量少.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倘若一个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少,那么他的视野就不开阔,思维不活,文章缺少灵气和思想.笔者曾在年级中做过调查,对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这四大古典名著全部阅读过的学生没有.
3、对语文的不重视.
重理轻文现象普遍存在,家长和学生都有一个片面的认识,初中阶段理科的学习只要反复做题,做到“熟能生巧”,成绩就会有一个快速的提高.因此平时不仅是理科教师喜欢布置很多作业,就是学生也很愿意花时间去解题,特别是学习数学的时间占了很大比重.而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花的时间比较有限,别说写日记和随笔,连作文都是胡乱拼凑或“老调重弹”.甚至学生在检测前经常会问要不要写作文,可见学生对作文产生了一种厌烦和畏难情绪.如果是抱着这样一种心态,如何能写好作文,如何能学好语文?
以上就是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的我国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力求通过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问题研究,对作文教学提出一些积极的可行性的建议和设想,旨在探求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林松鹤; 初中作文教学的三大症结[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4 年 22 期.
[2] 黄全裕; 农村作文教学浅见 [J]; 青海教育; 2006 年 04 期.
[3] 王毅; 初中作文教学感悟 [J]; 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