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作文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无话可写的状况,归其原因还是学生脑海里没有写作的素材。而素材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不是生活中缺少写作的素材,而是在生活学生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乡土作文与我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学生融入生活、走进自然的过程就是寻“源”取“材”的过程,体验了这个过程,学生在乡土作文的习作中才能真正做到言之有物。
一、实施乡土作文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对乡土文化有初步的了解
1、请县内有影响的文化人士做乡土报告对家乡的环境我们是既熟悉又陌生,而说起家乡的文化,我们就又增加了一层陌生感。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家乡,深入感知家乡文化,学校可以邀请家乡研究乡土文化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在专家的讲述中,能够让学生对家乡以及家乡的文化有整体的感知。
2、搜集、借鉴乡土文献专家的讲座为学生了解乡土文化打开了一扇门,学生要想了解到更多就必须走进这扇门去亲自搜集更丰富的资料。为了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乡土文化,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在图书馆中查阅有关乡土文化的资料,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地方的乡土文献,丰富自己的对各地乡土文化的了解。
二、走出“四角”天空,走向社会,寻求丰富多彩的习作乐园
1、按学生的村落、社区,亲自去寻找乡土文化不同的村落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要鼓励学生亲自去寻找并体验自己村落的乡土气息。探寻所处村落名胜古迹的文化内涵,找寻所处村落的历史名人或是英雄先烈,追寻名人足迹,弘扬先辈精神,从而加深对所属村落乡土文化的理解。不同的村落或者社区在礼俗上也存在着差异,具体体现在婚丧嫁娶等方面。学生对家乡风俗习惯的亲身体验,能够深切感受乡亲之间的情感维系,以其体现出的淳朴民风。
2、老师带队,全员、全面探索重点的人文景点通过学生自主寻找之后,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导游的角色,让学生对所属村落蕴含的乡土文化进行解说,学生在解说的过程中既深化了对深化了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在同学之间也分享了更有关乡土文化的内容。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对重点的人文景观进行游览,带领学生深入体验乡土内涵。
3、利用网络、多媒体、系统地体验乡土文化并不是所有的景点我们都能,足之所及;并不是所有的景观我们都能,目之所及。所以我们要借助多媒体为我们展示更加全面的人文地理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系统地体验乡土文化,激发热爱大自然之情。
三、精心设计教学模式,激发欲望,描绘广博的乡土人文景观
乡土作文的突出特点就在于“乡土特色”,“乡土特色”蕴含在乡土文化之中,因此在乡土作文教学中要力求依托乡土文化,优化作文教学模式,从而描绘出更加丰富的乡土人文景观。
1、课内拓展:让学生有“源”而写,养成自主探究的精神乡土资源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只有在学生对乡土文化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才能更好地对乡土作文的写作进行指导。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学生对乡土文化有了整体感知,下一步就是如何将对乡土文化的理解运用到作文的写作中。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兴趣、亲近自然、融入社会,从而开阔视野。针对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教师要重点做好课程内外的延伸。例如,在讲解《回乡偶书》时,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借助“离家”、“乡音”等词语通过积极的自主探究,能够深刻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同时也激发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同一题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切入,可以以乡土文化加深对家乡的爱,也可以在乡情和亲情中突出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在对比中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教师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有助于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形成自主探究的精神。
2、课外延伸:乡土资源整合、深化学生根据乡土文化进行作文,习作中的情感流露是建立在对家乡文化深深的爱的基础上的。家乡的特产是学生引以为傲的,家乡的新变化也足以让学生振奋不已。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对生活的亲身观察、体验,写成的乡土作文是非常珍贵的,是一个地方乡土文化的缩影。教师应该积极把利用学生、学校等引入课堂教学而生成的新资源进行整合。对有价值的资源进行汇集、保存以方便进一步的研究、交流和实现资源共享。乡土作文教学打破了封闭的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走出了“四角”天地,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去接触自然,体验自然之美:去贴近生活,观察生活之真。乡土作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也能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力。总之,乡土作文教学为我们注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孙双金 . 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 [M]. 上海百家出版社,2001(4).
[2] 汪潮 . 教学新理念 [M]. 文汇出版社,2003(8):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