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改的深入,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已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教学中不再单纯以教师为中心,不再是以教师传统的分析讲解为主导。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则是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整体把握,自主探究,从中体味,获得感悟,培养鉴赏水平以及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探究性阅读的基本内涵。
探究性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目前成为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所谓探究性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从阅读材料中筛选信息,处理信息,独立思考,推论验证,形成阅读方式。
从发展的角度看,探究性阅读不主张消极地接受,而是强调自主地参与,探究阅读材料的内涵,从中寻找出规律性东西。现代教育认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密切地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探究性阅读就在于引导学生把阅读与人生,阅读与社会,阅读与自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加以整合。具体说来,探究性阅读就是引导学生联系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内部语境与外部语境,对阅读材料进行思考与赏析,加深理解为体验,从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思想启迪。
从课改实践来看,语文阅读能力,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主动探究来建构。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分析来促进学生对原材料的认识与理解。应该说,这种接受似的阅读教学对学生获取一些必要的语文知识是有一定益处,但是由于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自主阅读与主动探究,没有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因而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推敲与品位,都是远远不够的。任何能力的形成都应建立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基础上,都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从课堂组织形式看,探究性阅读主要以学生个体和合作的学习小组的形式实施。探究性阅读是个体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对阅读材料进行有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返回到整体的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者,而是一个参与者。在学习行为中,学生要主动反思。
在探究阅读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一个管理者,而是一个引导指,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 教师也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组织学生回到阅读材料进行自主阅读与探究,在探究阅读过程中起到引路、牵线作用。
从课后研讨与练习看,阅读教学突出了探究的特点。这些研讨与练习应遵从语言学科的规律,又符合语文学科的性质。一般情况下,不搞一个问题一个答案,而是倡导多元化思维,倡导探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在探究阅读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灵气,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是很有利的。
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的策略。
1. 步步追问法。
在讲读“在山的那边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这样来探究: 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探究作品中的海和山含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能答不好,或者答不上来,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点拔,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一下作者是怎样说的? 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就很容易找出来。教师可以在起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谈一谈什么样的世界是全新的世界!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讨论探究,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首先,从小的方面说,我们家由棚户区搬进新的小区,住进新的房子,这对我们家来说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因为搬进新的小区,住进新的房子给我们一个全新的感觉,感到街道宽敞。其次,从大的方面说,今天我们这个兴旺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相对于半个世纪以前的革命老前辈来说,就是他们为之奋斗的全新世界。由此推论,我们在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我们国家就将跨入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通过这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会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近作品,与作者进行信念上的沟通与交流,这样学生的认知水平魁不断提升,探究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2. 结尾质疑法。
探究阅读《石壕吏》时,教师可通过质疑的形式引导学生阅读探究,诗人在暮投石壕村时,老翁与老妇均在家中,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谈到老翁此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先自主探究,形成问题质疑准备,再进行合作交流与准备,即可得出结论。
学生结合课文经过思考讨论交流,既不能探究出“恨的是战乱带来的灾难,痛的是死去的儿子,忧的是被捉走的老妇,怜的是未成年的孙子。”探究此时的感想是什么,学生可能说,非常痛恨石壕吏的无情,非常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教师可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就自然得出,作者还怀有深刻的忧虑国家前途与命运的情感的结论。
简言之,探究性阅读是一种全新阅读方式,是一种促进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优化阅读过程的先进的阅读方法,对学生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形成,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与人文精神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