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方案的构建实例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6-04 共2198字
论文摘要

  组织学生开展体验式学习,要尽可能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获取知识积累,受到情感熏陶,得到思想启迪,努力提高学生的感受、领悟、分析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我们向教师提出如下建议。

  一、创设特定情境,加深学生体验
  
  创设特定的情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进入体验文本的境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创设某种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与学习内容结合中产生联想和情感共鸣,从而体验和领悟文本中只可意会的东西。

  如案例:《傅雷家书》教学片段课前,教师播放歌曲--李春波的《一封家书》。

  师:请同学们谈谈你们从歌中听出了什么。
  生 1:我觉得整首歌就似一封书信。
  师:那你能说说你听出了哪些书信的个事呢?
  生1:称呼、问候、正文、祝语、结尾,还要署名,写上日期。
  师:哪为同学再来谈谈?
  
  生 2: 这首歌让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出门在外的游子对家中亲人的深深思念。作者独在异乡为异客,孤单、寂寞知情自不必说,而此时格外惦记的是家中的父母、兄妹,想象着亲人的团聚。一首刘德华的《回家真好》已不知不觉在我耳边响起,回家的感觉真好 ……
  
  生3:我更想到了《常回家看看》,在外工作、生活的儿女,对父母的牵挂和依恋交织成天下游子们共同的心愿和心声 .

  生 4:的却,歌词中流漏出很强的思乡思亲之情,但愿想,在家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他们对儿子思念,也不绝不比儿子对他们的思念少。古诗不是有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吗?

  师:大家谈得都很不错,尤其是能从游子的思亲感受到父母的思子。在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书信无疑成了沟通两地相思情感的最好使者。着名的翻译家--傅雷,在其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着自己的惦念之情。写得多了,经过整理,一部《傅雷家书》就诞生了。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其中的两封,感受一下那份牵挂!

  案例中,用李春波唱的歌曲《一封家书》设置情境,倒入新科,十分巧妙。首先,这首歌曲学生十分熟悉,能使他们立刻产生共鸣,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歌曲本身是用书信格式写的,学生在听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复习了写信的格式,比教师直接帮助他们“温故”效果要好。更重要的是教师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由《一封家书》联想到刘德华的《回家真好》、陈红的《常回家看看》等歌曲,由出门在外的游资对亲人的思念感受到在家的父母对外出子女的无限牵挂。情境的设置,不但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知识,更是他们产生了富有个性的体验,谈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为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环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组织交流讨论,让学生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提升自己的体验
  
  课堂交流是最常用的教学环节,但传统的课堂交流一般只停留在“交流”上,学生往往是各说各的,缺少必要的交锋和碰撞。阅读体验不仅有一个价值标准,还有深刻度、真切度的标准,没有相互的交锋,其结果是,怎样的体验更深刻、更贴切,就没有区分,没有比较,学生在交流中得不到反思,体验得不到提升,所得就不大。因此,体验性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组织体验,还应当注重引导反思。如何组织有效的课堂交流,如何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反思,这是教师设计体验式教学必须予以关注的。

  【案例七中】《夸父逐日》教学片段师:在古代神话中,夸父是一位善于奔跑的巨人,在本文中,你读到的夸父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 1:他是一个不自量力的人,居然想追赶太阳。
  生 2:不对,我觉得他是个坚持不懈、勇敢探索的人。虽然后来他因口渴而死,但是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师:两位同学的意见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到底谁的意见更有道理呢?本文选自《山海经》,是一部神话作品。古代神话故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表现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决心,如大家比较熟悉的《精卫镇海》《女娲造人》等。大家再来读读课文,看作者对夸父是肯定的,还是讽刺的。

  (读完课文,大部分学生的意见是,课文中的夸父敢于与日竞走,居然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虽然死了,但死的悲壮,说明他是个具有超人力量的英雄,作者对他是肯定的,于是第二种意见渐渐占了上风。)师:课文结尾写,夸父死后,他的杖化为邓林(桃林)。

  这个结尾有什么含义呢?
  (学生一脸茫然。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桃花的文化常识。)师:在古诗文中,桃花有一个含义,象征着青春和旺盛的生命力。大家能结合刚才老师介绍的内容说说对结尾的理解吗?

  生 3:是不是表示夸父的生命永垂不朽?
  师:生命可以永垂不朽吗?
  ( 学生纷纷说是“精神”.)师:什么精神呢?
  生 4:象征着夸父探索不息、坚持不懈的精神得到永久的延续。
  师:通过讨论,我们读到作者对夸父的赞颂。夸父是一个探索不息、坚持不懈的巨人,虽然他的身体消逝了,但他的这种精神却长存人间。

  案例七中,老师在学生初步阅读感知课文内容后,抛出一个事先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当学生的体验产生分歧时,教师没有急着下定论,而是在课堂交流中结合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体验文本,并为学生补充相关知识,不断地启发、引导各种不同体验之间的交锋碰撞,让学生交流中通过相互比对和自我比对,在反思中补充、修正、提高自己的体验。在学生交流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自己的 直观感受提升到理性分析,不但说出自己的体验,而且还要追问一个“何以见得”,让学生说出自己体验的文本依据。面对不同的体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文本依据进行深入的思考、比较,做出自己的评判。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