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养”,是教育界一个十分热门的词,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于每一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阅读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中总结出切实有效的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丰富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对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研究,调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发现不适于培养核心素养的问题,提出新的对策,帮助老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对策
Study on Primary Chinese Reaching Teaching Based on “Core Competencies and Value” Principle
Abstract:“Core Competencies and Value” is a hot word i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field,which refers to the necessary quality and core competence of students for the purpose of theirlife-long self-development and meeting social requirements. For all the Chinese teachers, how tocultivate students’ Core Competencies and Value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subject and Chinesereaching teaching, to a great extent, stimulates the growth of Core Competencies and Value. It’simportant for teachers to learn from their own teaching practice, summarize effective teachingmethods and strengthen students’ Core Competencies and Value according to their uniquedevelopment path.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imary language reading teaching with the aim ofcultivating Core Competencies and Value,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imary languagereading teaching, and finds out the problems that are not suitabl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oreCompetencies and Value, and puts forward new countermeasures to help teachers developstudents' Core Competencies and Value in primary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Key Words: Key Quality; Primary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Problem resolution
目 录
引 言
一、核心素养的含义
(一)文化基础
1、人文底蕴
2、科学精神
(二)自主发展
1、 学会学习
2、 健康生活
(三)社会参与
1、 责任担当
2、 实践创新
二、小学语文课程中核心素养的体现
(一)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中看核心素养
(二)在综合性与实践性中看核心素养
(三)在学习方式上看核心素养
(四)在学习过程中看核心素养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 各个年级段有不同的教学目标
1、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
2、中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
3、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
(二)阅读教学内容丰富,涉及广泛
(三)阅读教学方法多样
1、对话法
2、整体感悟法
3、理清思路法
4、语言分析法
(四)阅读教学的评价体系完善
1、教的效能评价
2、学的效能评价
五、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问题
(一)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读为辅
(二)知识传授为主,能力培养为辅
(三)追求阅读数量,轻视阅读质量
(四)单一理解文本,缺乏人文熏陶
六、核心素养期待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对策
(一)更新阅读教学理念,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二)拓展学生阅读视野,锻炼阅读思维能力
(三)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指导阅读方法
(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塑造优秀学习品质
(五)完善阅读教学评价,丰富成果展现形式
结 语
参考文献
引 言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6 大素养。
核心素养是每一名学生学习生活、实现个人目标、成长发展不可或缺的素养。核心素养将成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核心素养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作为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自己教学实践中反思和总结出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本文首先介绍了核心素养的明确定义,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对核心素养形成的影响,以及对核心素养概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研究。通过调查表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由现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对核心素养形成存在的障碍,并提出相应对策,最后总结出核心素养概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要求。
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基本方法,是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了解中外历史,增加自身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其影响了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等核心素养的养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教学,着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从小爱上阅读,在阅读中吸取营养。根据核心素养所提出的六大素养来调整自己的阅读教学目标,在实践中反思改进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下,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深入分析问题,针对问题对核心素养养成的影响提出对策,探讨核心素养概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要求新方法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一、核心素养的含义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国提出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紧紧扣住核心和素养的本质理解,以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成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点。”其中三个方面分别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六大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由六大素养细化成的 18 个基本要点,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习惯、民风民俗、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展现的一切活动。传统意义上根据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来判断这个人有无文化。显然,文化是人存在的根本和灵魂。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重在强调学生能习得文化、科学、历史等知识,掌握必要的社会技能,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成为拥有宽厚文化基础和高尚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人文底蕴是指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了解,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人文底蕴是促使一个人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它隐含在各种事物之中,对一个人的精神气质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个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人,他拥有豁达的心智、纯净的情感、坚定的意志。一流的科学家往往拥有丰厚的人文底蕴,是一个大写的人、舒展的人,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的典范。在学习理解人文知识,运用技能等方面形成基本能力,树立积极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指的是,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研究问题、评价问题,以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研究问题。
要求学生学习理解科学知识,掌握运用科学技能,形成坚持不懈、认真严谨、勇于创新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形成敢于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研讨的理性思维。
(二)自主发展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学生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维持学习和生活平衡发展。
学生能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快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能自主安排生活,在学习之余安排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学会学习
学生要形成自主学习意识,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定时进行学习反思,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调整,乐学善学,勤思好问,不断进取,突破自我。
2、健康生活
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现状,发掘自己内在潜能,改正自身客观缺点。做到身心健康发展,提前做好人生规划,有目标,有规律,有计划地实施规划。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兼具,成为一个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拥有健全人格,做到有效自我管理的学生。
(三)社会参与
社会参与,要求学生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遵守社会道德准则,规范社会道德行为,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个人价值,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发展做贡献,成为有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担当责任的人。
1、责任担当
学生的首要责任是学习,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任务之一。他们要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不为老师学,也不为父母学,而是为自己学。树立起学习担当意识,明确学习的目的在于实现自我价值,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规范行为习惯,为乐学、好学、会学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敢于承担问题,尊重爱护自己和他人的责任担当。引导学生勇敢正视自己的错误,看清自己的不足,并用实际行动加以改正,用正确的方式保护自尊心。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知耻而后勇,摒弃嫉妒心理等负面心理,形成正确的自我担当意识。
培养学生对集体负责,有集体意识的责任担当。一个人要对集体负责,首先要有强烈的自我认同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一员,热爱集体,愿意为集体做贡献。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孩子们学会发掘自我潜能,欣赏他人闪光点,在前进中共勉,在互勉中共进。明白每个人在集体中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就像一个木桶中的长板与短板,虽然有长有短,但是少了哪一块板,木桶就无法盛水,每个人在集体中缺一不可。
2、实践创新
注重培养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设计制作等方面展现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根据个体行为表现进行适当引导,鼓励求异思维,大胆尝试。
二、小学语文课程中核心素养的体现
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跨学科素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是要通过课程和学科实现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要求学生在读书、积累、感悟的同时,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语文素养。
(一)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中看核心素养
工具性强调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和语文知识的实践能力,人文性强调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
语文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现了人文性,例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道德情操,拥有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小关心学生的文化生活,既要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这些人文性的目标都需要在具体语言材料的运用中达成。
可见在培养“文化底蕴”这一素养上,语文课程拥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题材多样,风格多变的课文,有流传千古的诗词,有情节跌宕的小说,有意境优美的散文,有简单易懂的寓言……选取的都是人类文明中的精品之作,文字表现了美好的情感,高尚的道德,崇高的理想,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体现了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二)在综合性与实践性中看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语文实践活动。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应该把朗读、默读、背诵、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作为学生实践的基本点。
语文的学科知识是综合的,包罗万象,涉猎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历史人文、艺术瑰宝、名山大川等等。语文能力也是综合的,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观察推测、感悟审美等多方面能力。
可见语文的综合性与实践性都指向了核心素养的提升,从文化基础到社会参与都有所涉及,例如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鼓励学生实践创新。
(三)在学习方式上看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体现了核心素养中“学会学习”、“自主发展”的要求。以阅读教学为例,学生阅读感兴趣的书籍,养成积极的阅读态度,在老师的组织下,能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讨论,寻找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养成摘抄的好习惯。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的良好素养。
(四)在学习过程中看核心素养
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素养。“生活处处有语文,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到语文知识的地方有很多,例如:发现广告牌上的错别字、阅读时遇到生字查字等。”很多问题都需要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去解决,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变得越来越有条理,他们能看到问题的本质,找到最佳解决方案,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离不开语言系统的支撑。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以基础知识和阅读教学为主,其中阅读教学占最大比重。
小学语文基础教学中偏重语言表达、汉字书写等方面,良好的阅读教学可以有效训练学生识字、写作、口语表达能力,可以培养学生们搜集信息、认识世界的能力,可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发展健康心理,可以提高学生们的道德情操以及审美情趣,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高效阅读,提升自我阅读技能和语文修养。
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阅读教学,也产生了新的问题,需要新的对策来改进阅读教学。
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中外历史,增加自身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信心,强化民族认同感。阅读品德高尚的人物列传、美德故事,拥有良好的品德意识。阅读各国冒险记录、探险故事、科学发明等激发科学创新兴趣。阅读影响了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等核心素养的养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教学,着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从小爱上阅读,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在自己教学实践中反思和总结出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规范学生阅读习惯,培养良好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为了切实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详实分析,调查问卷见附录 1。笔者发放该问卷 4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387 份,对问卷数据整理分析后,笔者对现阶段小学阅读现状有了一定了解。
(一)各个年级段有不同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语文阅读各个年级段的发展目标。
1、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以识字教学和朗读指导训练为重点。
识字教学强调汉字的整体识记,要求学生认识 3500 个常用汉字,2500 个字会写。在识字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辨析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
低年级对朗读指导的要求较低,只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中长句子能适当停顿,而非有感情朗读。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习,笔者发现现阶段的低年级学生在识字上水平仍有欠缺,近 67%的低年级学生在阅读无拼音书籍时要借助工具书,对有拼音书籍的依赖性大,独立识字水平有待提高。另外低年级学生普遍爱看图片多,文字少的书籍,甚至有些学生只看漫画书,不看文字书,学生自主识字积极性不高。
朗读指导上,低年级课堂中老师已经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或是扮演文中角色有感情朗读,导致学生朗读基本功不扎实,遇上长句子不会断句,多音字、轻声、儿化音等朗读不准确。
2、中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
中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重视识字写字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词、句、段的阅读和理解。
词句的教学由四个方面入手,找出文章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句,体会词句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积累文中好词好句并学会运用。
在听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方法通常是这样一个流程:首先,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文章大意,说说文章主要内容。其次,老师要求学生找出文中关键词句,例如总起全文的句子,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等。再次,老师提供理解词句的方法让学生分析,例如联系上下文法、换词法、近义词理解法、抓住关键字理解整体词意法等等。最后,让学生在理解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词句在文中的作用及其表达效果。
往往老师都会忽略好词好句的积累,抓不住语言训练点,无法做到“一课一得”,让学生用当堂所学做语用训练。
3、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要求老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建立学生的文体意识,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
老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于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研究文章的语言、写法。
老师带领学生阅读不同的文体,例如:写景状物文,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学习写景抒情。叙事文,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理清事情发展顺序,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情感。写人文,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包括人物的衣着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表情、心理活动等方面。说明文,让学生读懂文章围绕什么事物进行了说明,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现在高年级的老师在授课时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习得,时刻穿插考点讲解,答题方法、技巧的传授。听课时经常会听到老师这么说:“这几个词语要记住意思,考试要考的。”类似的应试性很浓厚的话,在高年级语文课中能听到很多。讲解文章的方式也十分枯燥,让学生找出重点语句说其作用,一个学生说的不对就换一个人说,完全就是在赶教学流程,忽略了学生情感体验。
一篇文章放在高年级课堂中被肢解得支离破碎,老师只讲解文中的语言训练点,抱着应试的心态给学生上阅读课,这样的课堂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课失去兴趣,体会不到阅读的快乐,更不会喜爱阅读。
(二)阅读教学内容丰富,涉及广泛
从阅读教学内容上来看,学生阅读书籍领域广泛,类型众多。其中科普类书籍对学生吸引力较大,近 40%的学生都喜爱看如《直面自然灾难》、《海底两万里》、《小灵通漫游未来》、《疯狂科学》、《科学漫画》……这类科普书籍。
近 30%学生喜爱小说类读物,有深受学生喜爱的,国内知名儿童文学家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笑猫日记》系列丛书,也有《草房子》、《青铜葵花》、《乌丢丢奇遇记》等经典儿童读物。
也有相当多学生喜爱冒险科幻小说与侦探悬疑小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哈利·波特》系列丛书,《查理九世》系列丛书,《福尔摩斯探案集》等。
一部分学生已经接触中外名着,且热爱阅读名着。其中外国名着有《格列夫游记》、《爱的教育》、《基督山伯爵》、《茶花女》、《克雷洛夫寓言》等。中国名着中多数学生喜爱看《西游记》,男生更偏向于《三国演义》、《水浒传》的阅读,女生则倾向于阅读《红楼梦》。
少部分学生对历史书籍感兴趣,如《明朝那些事》、《上下五千年》、《史记》等。
老师会列出推荐阅读书单,一周内会布置一到两次阅读作业,让学生积累课内外美文,摘抄在采蜜本上,背诵自己喜爱的句子。学生在阅读书籍的类型选择上比较全面,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好奇自然,大胆冒险,更有相当多学生能从书中挑选经典书籍,比同龄人更早接触中外名着,乃至历史刊物,自觉接受文化熏陶,丰富知识储备,对国家文化有初步了解,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
(三)阅读教学方法多样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对话法
老师以对话的方式展开教学,在一问一答中了解学生对文本的认知。
老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即激起学生的认知矛盾,使学生对问题感兴趣,讨论交流,将个人思考和集体思考相结合,一步步深入探讨,最后解惑答疑。
对话法是很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是一堂阅读课的基本构架,由一个个问题串联起来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也由问题一步步深入。老师提出的问题主要分为记忆性问题和发展性问题。记忆性问题包括让学生概括文章大意,用简介的话语复述故事梗概,述说故事人物、情节等。发展性问题涉及理解文章含义,推测事情发展方向等,要求学生想象、判断、评价,利用已有知识经验理解新文本。
2、整体感悟法
运用整体感悟法进行教学,首先,老师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好好读完整篇文章,整体感知文章特点,理清文章脉络。其次,老师指导学生阅读不能只关注语言,忽略语言背后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整体认读能力和情感体会能力。最后,老师要抓住文章的人文特点,补充人文知识让学生整体感悟文章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简介,提高整体感悟水平。
3、理清思路法
思路就是作者写文时的思维条理,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理清了思路就能将整篇文章的叙述方式,前因后果,逻辑思维看得清清楚楚。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读解文章。理清思路的过程包括初读课文、寻找观点、标好段落、理解段意、辨明逻辑关系和陈述写作思路。也可以用列提纲、绘图示的方法理清思路。
4、语言分析法
语言分析法建立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之上,让学生从语言、修辞、逻辑、心理、语境、语体等方面出发研究作者写作语言,思考作者的语言表现形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堂中常见的语言分析法有圈点评注法和佳句仿写法。圈点批注法要求学生边阅读,边圈点勾画关键词句,在有感悟的地方写批注,有利于学生初读体验,形成语感。佳句仿写法指老师选择文中佳句,例如按方位顺序描写的句子,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句子等等,让学生尝试仿写,将他人言语经验及时转换成自己的言语体验。
阅读教学的动态过程由一系列阅读教学方法有机的组织起来。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阅读心态和阅读能力,为其制定不同的阅读目标,挑选不同的阅读内容,运用不同的阅读教学方法。
(四)阅读教学的评价体系完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教的效能评价,一部分是学的效能评价,教的效能占总分的 40%,学的效能占总分的 60%。
1、教的效能评价
教的效能中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素养四个方面进行评分,各有其评分标准。
教学理念要求老师热爱、尊重、信任、赏识学生,成为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呈现出完整高效的阅读课堂。
教学内容要求老师能向学生推荐更多优秀课外书籍,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要求老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关注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学思路清晰,内容安排不繁琐,环节简化;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每位学生读书时间总量不少于 15 分钟,读书方式不单一。老师能将阅读感悟、合作交流、语言运用等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根据课堂实际,让学生有不少于 15 分钟的实践能够自主实践、合作交流。
教师素养上要求老师能有序调控课堂,评价反馈语言多样有效,体态语言自然得体。
老师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阅读方法指导。老师能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有效教学服务。同时具备广阔的知识面,上课语言准确简练,流畅生动,富有激情。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有很强的调控能力,能组织教学,使课堂充满活力。
2、学的效能评价
学的效能对参与状态、思维状态、语文实践、习惯养成、目标达成五个方面进行评分,各有其评分标准。
参与状态的评价标准是学生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互帮互助,分工合作,讨论交流,课堂气氛积极活跃。
思维状态上要求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能自主阅读、积极思维、质疑探究。能围绕阅读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与讨论,有独到的见解。多数学生能较长时间保持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目光追随发言者的举动,全神贯注倾听。
语文实践上要求阅读活动富有语文气息,读书感悟、积累运用等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扎实有效,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
习惯养成上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老师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阅读姿势、不当的行为举止、欠妥的言语表达。
根据调查笔者发现,近 64%的学生已经掌握略读的阅读方法,能够通过略读,抓住关键性的句子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少部分学生还不能熟练掌握,阅读速度以及重要信息提取能力还有待加强。
近 49%的学生已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能做到边读边思考,做笔记,积累好词好句。在阅读时,有过半的学生能保留自己的思考,对文章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大多数学生具有探究精神,在阅读后能与同学做交流,讨论书中人物或是故事情节,各抒己见,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运用流畅且具有逻辑性、思辨性的语言进行争论,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过半学生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能够独立查阅工具书,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够采用多种方式解惑,如利用网上搜索引擎,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少数同学选择直接向父母或老师寻问答案。
五、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问题
(一)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读为辅
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还存在着老师主讲,大包揽式的授课方式,学生则是课堂中的听众,而非课堂的参与者。
课堂中的问答式教学占用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非常有限,往往只有五到十分钟。阅读练习通常放在教学的初读环节,以及精读环节,但短短的几分钟阅读,学生又能从中收益多少?心中的感触又有多深?
老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更多情况是走一个教学流程,很多时候个别学生阅读速度较慢,一篇课文还没有读完,老师就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阅读这个环节的设置就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只是起了过渡作用。学生缺少自读自悟的机会,老师忽视了核心素养中自主发展、学会学习素养的培养。
(二)知识传授为主,能力培养为辅
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过于重视阅读知识的传授,轻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老师对课文内容抽丝剥茧般的分析与理解,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寻找关键词句分析等方法来理解文章表达效果,体会作者写作情感。一遍又一遍机械重复地操练学生寻找知识点的技能,老师则通过提问来了解教学效果,在文字中进行复杂细腻的分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大多数老师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生硬地强加给学生,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思考,填鸭式的主管理解目的性太过明确,将文章拆解得支离破碎。
这种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缺乏自觉与文本对话的机会,缺乏整体性的感知理解,打压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致,久而久之学生会对阅读文本产生惰性,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和解读文本的能力,即阅读能力的缺失。不利于培养学生“乐学善学”、“自主发展”、“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
(三)追求阅读数量,轻视阅读质量
小学中都会举办“读书节”活动,在活动期间班级里又会有一张阅读书单,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老师统计每个人读了多少本书。常常见到一群孩子排着队登记自己读了多少本书,有的孩子一周能看完 2 到 3 本书,有的孩子看 1 到 2 本书,这样以阅读数量作为评判标准,我认为是非常不可取的。
诚然阅读数量是积累阅读知识的基础,但是一味地攀比阅读数量是没有意义的,学生从中受益很少,更多的阅读变成囫囵吞枣,浮光掠影,真正能从书本中吸收到的养分又有多少呢?
“读书节”也因此失去了它原本举办的意义,本意是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爱上阅读的感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涵养,提升一个人的文化气质。而现今小学中的阅读比赛,评选阅读之星的方式使“读书节”变得功利化,学生由发自内心的喜欢读书,演变成了一种争名逐利的欲望需求,不利于核心素养要求中的“健康生活”。老师没有引导学生制定合适的阅读计划,也没有用多种评价方式来检验学生阅读效果。
(四)单一理解文本,缺乏人文熏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偏向于对阅读文本的分析理解,轻视人文教育,使得阅读课程失去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核心素养中摆在首位的就是文化基础素养,其中要求培养学生文化底蕴,而如今的阅读课,因为老师备课不充分,或是自身文化基础薄弱的原因,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时,如果只停留在对文本的理解上,缺乏与文字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就无法形成内心的共鸣。
学生无法通过阅读感受爱与美的熏陶,接受高尚的道德教育。
一次有幸聆听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上阅读课,老师为学生读了一段书中感人的片段,老师读得十分投入,感动流泪。当老师让学生谈谈听后感时,却没有一位同学举手发言,甚至有同学在偷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与日常上课时不注重人文熏陶有关,学生游离于文本之外,他不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不了解作者是个怎样的人,无法静下心将情感投入课堂中,跟着老师的脚步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
六、核心素养期待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对策
(一)更新阅读教学理念,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忽略阅读教学,注重语文基础知识和写作技能训练,导致教师自身目光短浅,没有具备完善的知识储备,在日常授课时不能顾及过多的文学作品等人文知识的拓展,给学生延伸性知识有限,只是根据教案走教学流程。也有众多老师迫于班级成绩评比、升学率等压力无法将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根除。
基于核心素养的提出,教师必须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改善阅读教学,首先要更新阅读教学理念,设立新的教学目标,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首先,老师要从思想上重视阅读教学,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理念,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在阅读课堂上不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手段,不以死板的教学形式框死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老师要具备灵活实际的教学手段,展现给学生一个生动的阅读课堂,不一定非要跟着作者的思路走,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阅读,去走进文本,自主地和作者交流。
老师更应该加强专业发展,提高职业素养,不满足于现状,时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学,时刻关注最新教育动态,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阅读教学新要求。
根据核心素养提出的自主发展要求,老师要给学生更多自由空间,让学生有效管理自己的阅读学习,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一张阅读计划表。这样不仅能引导学生在学习之余有意义地安排时间,也能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不再受老师的摆布。
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不把授业解惑作为唯一的教学任务,而是由知识的传教士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成为学生阅读学习的引导者、激发者。
根据奥苏贝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老师在进行一项新的阅读教学任务之前提供给学生一些引导性材料,在学生已经掌握的阅读知识或技能和需要掌握的阅读知识或技能之间架设起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新的阅读活动。 这就是一个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过程,由此发掘自我潜能,认识自我价值。
(二)拓展学生阅读视野,锻炼阅读思维能力
根据核心素养提出的人文底蕴要求,作为老师在平常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人文知识的渗透,讲解一首诗,就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感受作者通过短短几句诗想要表达的情感;讲解一篇故事,就要帮学生理清故事脉络,事情发展,人物个性,让学生自己挖掘文字背后的表达效果,从而感知文章的主旨,情感基调。
深厚的人文底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拥有的,是要靠细心地积累,不断吸取养料,沉淀自己才能拥有。一个人,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读过的书,都会在他的气质中体现。
为人师,虽然不能带领学生行万里路,但是能带他们读万卷书,在书海中徜徉。一个爱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人,他的思想一定深邃,他的眼界一定开阔,他的心胸一定豁达,他的追求一定超脱。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名家大师的心血汇编,定会铸造出一个不朽的生命灵魂。
老师一定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不局限于课内外名着阅读,不局限于古诗文诵读,现当代文学,就算是走在流行前沿的潮流文学也有可借鉴的地方,每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都带有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每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带有时代的缩影。
从司马迁的《史记》到《荷马史诗》,从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到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从韩寒的《三重门》到白落梅的《世上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读书一定要博览群书,多方位,多类型,多领域,不能说这个类型的我不喜欢我就不读,那样的读书是非常局限的,久而久之小家子气就非常显而易见,体现在行为举止,为人处世,审美情趣上。一个见多识广的人,做事必定心怀天地,眼高目远,不在西瓜和芝麻之间犹豫不决,他定会看见远方大片的山岭,奔流的江河,他的脚步永远不会为一处风景驻足不前,他的阅读生涯永无止境。
老师要多多组织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到学校图书馆中做摘抄,或是给学生播放名家纪录片,以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阅读。以新颖独特的教学设计缓解课堂紧张氛围,给学生互相交流沟通的平台,合作讨论的机会,调动低沉的课堂气氛,学生阅读兴趣高涨,自然就会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到阅读中去。
(三)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指导阅读方法
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中老师将备课时准备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以问答的形式进行课堂环节。这样的教学方法忽略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一味追赶教学进度,没有顾及学生实际学习状况,不适用于每一个独具特点的学生。
根据核心素养中,实践创新素养的要求,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保护他们的创新意识,锻炼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带领学生在文字中走一个来回,积极主动地投入文字中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丰富情感体验,联系生活实际点拨其有所感悟。在书本与生活之间架起无形的桥梁,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学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
老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最重要的是老师要尊重保护学生的独到见解,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体验和理解的机会,不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同时在个性化阅读和阅读指导之间取得平衡,既要强调个性化阅读,又不能忽略学段目标和文体意识,在字词、语法、修辞、文章结构上该指导的地方要讲清楚。
小学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是教给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进行独立阅读,学会阅读。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所以在阅读课上,老师不能只传授给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在阅读方法上的指导也不容小视。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感受阅读的乐趣,让课堂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下功夫,设计出吸引学生的阅读方式。例如:创建阅读班刊:老师鼓励学生写读书后感,或是书籍推荐,挑选优秀的文章制成班级读书刊物,使班级读书气氛浓厚。开展好书推荐会:给学生机会推荐自己喜爱的书籍,以演讲的形式在讲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塑造优秀学习品质
根据核心素养提出的科学精神和责任担当要求,老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塑造优秀学习品质。
现在小学生出生的年代已经是科技相对高度发达的年代,从小他们看着触屏手机,地铁高铁,网络社交 APP 长大,对他们来说我们新鲜的东西,都是从小就有,稀疏平常的存在,所以我发现现当代小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更加有个性。
以往我们小时候接触阅读都是实体书,而现在小学生都是以电子书为主,这样有利有弊。固然电子书种类众多,资源丰富,阅读方便,但是长期使用电子书阅读就会严重影响阅读习惯。
首先,小学生的专注力不够,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影响,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失去阅读兴趣,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在阅读课上老师更要想办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气氛,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把握文章思想情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心底的积极情感,例如热爱祖国、感恩父母等。良好的阅读氛围更能渲染学生的阅读热情。
其次,阅读电子书时,学生坐姿随意,驼背现象多,眼睛受电子屏幕辐射时间长,出现眼睛失神,近视的现象众多。最后,网上电子书类型鱼龙混杂,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干扰。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老师进行阅读教学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
最后,老师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对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做正确引导,小学生对科普类书籍非常感兴趣,书中的一些小实验,有的学生课后也会尝试做一做。
老师不防举办小小科学家的主体研讨会,让学生在班级中做感兴趣的实验,鼓励科学探索精神,也教育他们用科学的手段研究问题,保持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将书中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感悟真理。鼓励求异思维,大胆尝试,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五)完善阅读教学评价,丰富成果展现形式
根据核心素养提出的六大素养,在阅读教学评价体系方面,老师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首先,测试学生阅读学习成果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
在阅读活动开始前,老师可以先通过诊断性评价对学生的阅读现状做全面了解,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阅读知识储备,阅读技能掌握,对每一个学生制定合适的阅读目标。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取形成性评价,检验学生前一阶段的阅读成果。不一定要以试卷的形式进行评估,也可以定期与学生交流沟通,以阅读交流会、阅读辩论赛等多样化形式来了解学生阅读成果。
学期快结束时候,老师可以采取总结性评价,对学生这一学期各方面的阅读表现做一个总结评价,从文学知识到作品感悟等等很多方面来对一个学生的阅读质量有一个客观的点评。
同时老师要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以教师为评价主体的评价观念,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中来。
通过自我评价指导学生对自身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对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努力程度等方面的评价。应核心素养中学会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定时学习反思的习惯,善于学习,勤于反思,老师在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不断观察学生,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指导。
组织学生进行同伴互评,学生与学生互评,小组与小组互评,有利于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教师也可以展示优秀的读书笔记,让班里同学观赏优秀的摘抄和批注,给予他人肯定的同时也勉励自己。可以安排学生配乐朗诵,小组评比或是个人评比,激发学生的评价积极性。通过及时的反馈评价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阅读的兴趣。
结 语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提出,在阅读教学上老师必须改善教学方法,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中总结出切实有效的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积累,灵活应用,提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在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还给学生一个自由积极的课堂,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安排学习计划,因地制宜,给与不同的指导。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灵活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阅读教学,使学生成为有文化涵养,有高尚品德,有钻研精神,有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优秀的人。
参考文献
[1]丁晓良.语文阅读策略与教学[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8
[2]顾问.顾明远.曹明海.理解与建构-语文阅读活动论[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6
[3]黄光雄.蔡清田.核心素养-课程发展与设计新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9
[4]李海龙.阅读教学论[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
[5]吴忠豪.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汉语·阅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
[6]崔允漷.邵朝友.试论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J]全球教育展望.2017.10
[7]杨向东.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研制[J]全球教育展望.2017.10
[8]刘新阳.教育目标系统变革视角下的核心素养[J]全球教育展望.2017.10
[9]车丽娜.徐继存.核心素养之于教学的价值反思[J]全球教育展望.2017.10
[10]尹弘飚.课程改革一定要“核心素养”吗?-兼评全球时代的香港课程改革[J]全球教育展望.2017.10
[11]曾文茜.罗生全.教师核心素养的生成逻辑与价值取向[J]教学与管理.2017.10
[12]徐鹏.批判性阅读的域外视界:借鉴与反思[J]中学语文教学.2017.9
[13]罗生全.冯露佳.域外话语中的核心素养:政策文本的系统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0
[14]龙安邦.学习学术:面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方式创新[J]教育科学.2017.6
[15]赵垣可.以育人为旨归的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发展策略[J]教育探索.2017.6
[16]徐鹏.李倩.核心素养发展取向的语文学习活动设计建议[J]教育科学研究.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