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识字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使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获得多方面的知识,还使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认识,因此,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下面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8篇,供大家借鉴参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导读教学的运用
摘要:以名著导读教学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教师要精心准备名著导读的具体内容,并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思考和积极地探索。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名著导读要不仅提升初中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还要在思想价值观方面给学生有效的熏陶和引导。
关键词:名著导读; 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基础阅读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语文教师可以进一步地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通过让学生阅读名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基本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思想品质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有益的营养和积极的熏陶。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系统性的名著导读设计和引导式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培养,并且在系统化的教学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灵活。所以,名著导读教学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来说,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一、精心选择名著片段,指导学生在思考中进行阅读
我们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方法有很多,然而名著导读的方式却能带来很多的好处。教师要将名著导读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首先需要对于选择的名著段落进行充分的研究。要花一些心思在名著片段的选择上,那么教师要如何进行名著片段的选择呢?其中要不要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呼应的具体片段,选择这样的片段,可以解答学生的疑惑,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会更加用心。其次,如果是为了让学生跟随名著进行仿写的练习,那么,这样的片段选择就要在段落的结构上表现得更加新颖,用词方面更加巧妙,修辞手法方面可圈可点。所以,这样的段落需要教师认真谨慎地筛选。总体而言,名著片段的选择要考虑到教学的基本需要,教师要让名著片段的选择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教师的名著片段导读如何进行来说,教师要明确地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段落的选择其原因何在?通过这些片段的学习和阅读,学生可以获得哪些好处,通过这样的宣讲,提高学生在名著片段阅读中的积极性。所以,带着明确的目的进行名著片段的阅读和学习,教师的导读的作用也便充分地发挥了出来。从名著中,学生可以获得方方面面的学习和收获,所以,教师也要在名著导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要明确自己的选择目标,而且要让学生对于这些选择产生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名著导读在学习中的积极价值。
二、让学生通过话剧表演的方式来学习名著片段
名著导读教学内容的设计从形式上到内容上都可以更灵活多变,启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如果有充足的时间,教师可以精选一些片段段落,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充分的感受名著的魅力。教师可以在表演的技巧方面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学生为了把角色扮演好,提前也会反复地研读相关段落的内容,仔细地揣摩角色的心里特征,并且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大胆地将自己的理解呈现出来。对于很多经典的名著作品,这样的角色扮演使得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并且带着自己独特的体验来学习名著,他们更能够体会到名著之所以被称之为名著其价值何在。
在每个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教师都可以选择一本名著的某些篇章段落来让学生通过话剧排演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可以把这项活动作为一项传统的活动,每年都如期地进行,甚至可以形成学校的一种特色,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参与竞赛表演,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也能够引导着学生在课外自觉自愿地进行名著的阅读,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名著阅读习惯
名著导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最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对于名著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的实践中有意地引导学生通过让他们借助名著阅读,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很少会有人愿意去主动阅读一些中国名著和世界名著,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注意力需要分散在方方面面。尤其在互联网中学生可以找到很多的乐趣。所以,在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方面教师还需要多引导,多组织学生以团体的方式或者小组的方式来进行名著阅读。
初中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名著导读的教学手段来达到学生提高语文学科素养的教学目的的过程是漫长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在以往的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进行有效的教学经验总结和不断规划未来的教学计划。所以,要让学生能够从名著阅读中得到更多的力量,培养他们对于阅读的强烈兴趣。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名著阅读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的积极性。要让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发挥出来,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带动学生主动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名著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 李莎.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之名著阅读[J].中国农村教育,2019,(02) :64.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第二篇:新课改背景下怎样有效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除了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之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趣,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以及认知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基于此,文章谈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对阅读教学进行优化,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的背景下,语文教学方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就阅读教学而言,其属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除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怎样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成了教师需要深入探究的一个问题。
一、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
初中时期是学生形成知识构架的关键阶段。对此,教师需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确保学生在接受教育时能够实现能力的最大化提升,并通过学习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与技巧等。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师需要采取以文章阅读为主的方式,让学生朗读与理解文章,分析文章蕴藏的内在品质,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确保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积极地学习知识、分析文章及讨论文章,培养学生阅读、学习、认知及创造能力等,并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因此,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优化十分重要。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途径探索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一种实效性强且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但在实际学习中,部分学生并未掌握课前预习的正确流程,找不到具体的内容和目标,进而无法找到预习的重点,同时,教师也难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学生在对新课程进行学习前,没有进行正确的预习,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学习没有方向的情况,进而不利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1]。所以,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在学习新课程前开展预习。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即“在预习完这篇课文后,列出济南的冬天存在哪些特点?将济南的冬天和本地的冬天进行对比,分析存在的差别?”利用上述具有开放性特点的预习任务,能够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得到不同的答案,并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阐述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就能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自觉地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若遇到自己难以理解的内容,应及时标记出来,以便在课堂阅读学习中向教师请教,或是与同学进行交流,进而体现出预习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只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而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阅读兴趣不高[2]。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需对自身教育观念进行优化,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进而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与情绪,对教学策略予以适当的调整,以便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提升,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例如,在教学《三峡》这篇课文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可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课文给出的相关注释,自主对课文段落进行翻译。教师再结合学生的阅读情况,适当地进行指导,协助学生理解重难点词语与句子,进而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对课文大意、词语含义及句式特点进行分析,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文水平。例如,在教学《论语十则》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说、知”等字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三)积极开展合作竞争学习模式
现阶段,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只重视阅读成绩与阅读教学方法,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同时,传统“填鸭式”与“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相符。所以,教师需要对阅读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优化。合作学习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除了有利于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提升之外,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相互之间沟通起来容易产生共鸣,将合作学习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的归属感,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
例如,在教学《论语十则》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自由分组,再结合各组情况来分配剩下的学生。待分组结束后,教师须引导各小组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内容,然后分小组对课文内容进行朗读,并通过肢体语言将某段话代表的含义表演出来。如课文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小组可选一名学生朗读,两名学生相互拥抱,进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含义。当然,部分小组在表达方面可能会出现不全面的情况,教师可让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是询问其他小组是否有不同形式的表演方式,以此让各小组相互竞争,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喜欢阅读、爱上阅读。
(四)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语文属于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重视对学生写作、语言表达及阅读理解等能力的培养。对此,教师可以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具体而言,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主要方式有续写与仿写等,让学生根据自身想象力自由发挥。
例如,在教学完《背影》《我的父亲》等以父爱为主题的课文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围绕“父亲”来创作一篇小作文,利用学生学完课文尚处在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中的机会,引导学生将这种情感联想到自己身上,进而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并激发其创作思维。阅读结合写作训练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获得全面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制定科学的阅读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龙.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方法初探[J].新课程(中),2017(03):154.
[2]黄桂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2018(08):7.
[3] 王金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优化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09):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