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人生道理和情感。如今, 阅读教学方法的滞后, 削弱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方法;
古语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由此可见反复阅读的重要性。良好的阅读技能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能力, 它将在学生今后各个科目的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 把阅读的技能传授给学生, 并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 做好课堂导入
一堂高效率的课必定有一个好的导入。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师在阅读教学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采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因为涉及大量的文字, 部分没有足够耐心的学生往往会选择放弃, 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因理解能力不够而丧失信心, 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出面去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上做出改进, 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世间百态, 了解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例如在讲解《夏天也是好天气》一文时,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夏天的短视频, 展现出夏天的特点。所选短视频必须十分贴合实际生活和课文主题, 能让学生迅速产生代入感。在播放视频之后, 教师可以结合现在的天气情况做一个过渡, 也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夏天的看法与感受。又如在讲解《皇帝的新装》时, 教师可以先播放关于这个故事的动画片, 然后再根据文章内容提出几个问题, 让学生共同讨论。这样的方式能够让课堂气氛更轻松, 更利于学生愉快地学习。
(二) 设立情景,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 为了化解文字带来的枯燥感, 教师应多利用教学资源创造新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阅读早已不再局限于纸质阅读,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和图片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师只需引导学生用好网络去查找他们所需的文章并从中获得想要的知识即可。因此, 阅读教学也不再局限于教材与课堂, 实际上, 课外阅读才是更能提高学生兴趣的阅读方式。相比而言, 课外阅读的选择性更多, 学生可以从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进行阅读, 这样自主的方式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堂的前几分钟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分享新近期刊中富有哲理的文章, 慢慢的, 学生就能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并愿意自主进行课外阅读。教师也可以举办一些名着知识竞赛或演讲活动, 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每个小组选择一部名着研读。在研读结束之后, 采取小组对决的方式, 教师出题, 学生抢答。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锻炼学生互学互助的能力, 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 让学生更主动地去阅读。
二、不同阅读形式的选择
阅读是讲究技巧的, 学生面对的阅读材料并不一定都是现代文, 也有可能是古诗词或文言文。在阅读古诗词和文言文时, 学生普遍会感到吃力。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为了解决学生的这些阅读障碍, 往往会让学生记忆诗词和古文中常用的情感类词语, 也就是对答题模板进行记忆。但这样的教学方法即便解决了学生的答题问题, 也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众所周知, 即使是同一个诗人的作品也是有差异的, 作者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同, 人生阅历不同, 其作品的风格也会不一样, 也就是说, 单靠记忆作者的惯用词句来解决阅读理解问题, 显然是无效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引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
(一) 从文体上分析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分析重点。例如在阅读小说类文本时, 学生应注意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 并从这几个方面去分析小说的主要内容, 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在阅读诗歌类文本时, 学生则要关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变化, 诗人多用景物来渲染气氛, 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变化。在阅读散文类文本时, 学生应注意情景描写, 从而感受作者的情感, 同时也要关注行文线索。除了这些比较常见的文体之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让学生多接触其他文体, 然后让学生反复分析讨论, 从而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思路和阅读技巧。
(二) 从文章专题上延伸
一般而言,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根据专题编排的, 比如“成长的足迹”“情感的涟漪”等专题。编者以专题编排课文是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把相同专题的文章放在一起也更便于学生学习。教师可以根据这样的专题分类方式, 对教材内容再做补充。例如, 教师可以在《读者》上选取一些贴合教材专题的文章, 让学生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当然, 教师必须把握好阅读的量, 阅读量并不是越多越好,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条件, 设计一个合理的阅读目标。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 教师可以先让其进行少而精的阅读, 以便其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三) 从课堂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
课堂阅读只不过是阅读的一小部分, 大部分阅读行为都要在课外完成。在初中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文章都是从原着中节选的片段, 或者是经过删节与修改的内容, 鉴于此, 教师在完成文本教学后, 可以让学生去了解原文, 或者作者的其他作品。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篇文章后来被收录在《朝花夕拾》一书中, 教师可以把《朝花夕拾》作为课外阅读书籍推荐给学生。另一方面, 作者的不同文章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关联, 教师可以让学生选取一篇文章进行深入研究, 这样也能够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印象。在课外阅读中,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摘抄文章中的经典句段,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和写作技巧。此外, 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 对不重要的部分粗读即可, 争取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是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感悟情感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每一分钟, 努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有效性, 引导学生夯实阅读基础,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 方实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 2018 (10) .
[2] 周耀先.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课外语文, 2016 (20) .
[3] 曹丹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神州, 2017 (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