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
高中语文阅读课导入语设计探析
【第一章】
语文阅读教学导入语创设问题研究绪论
【第二章】
高中阅读教学导入语的问卷调查
【第三章】
语文阅读教学导入语设计类型与尝试
【第四章】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导入语设计的实践体会
【结语/参考文献】
导入语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化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4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导入语设计的实践体会
课堂不是简单的对课本所呈现的基础性知识进行机械传授的场所,阅读教学过程必须给予学生审美的体验,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成为具有主体化、个性化特点的能真正做到独立思考的个体。经过实践,我对导入语与阅读教学的关系有了较深的体会和理解。
4.1 导入语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下设计导入语应该怎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开展,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呢?在实践中我发现应注意以下几点:
4.1.1 全面关注学生,整体和个体相兼顾
教师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情,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基础上,适时处理好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整体与个体的关系,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调动各层次学生从导入开始由浅入深逐步地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实现关注所有学生,兼顾整体与个体关系的目的。
4.1.2 增加思维含量,避免导入流于表层
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过程的展开是从学生发现问题开始,并且这种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教师和学生互动、合作、讨论、探究的过程中日臻完善。在设计导入语时,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立足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找到教材与学生之间搭建沟通桥梁的最佳切入点,是否遵循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心理是衡量导入语设计适合与否的标准,能否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更深层的思考和探究是丈量导入语设计效果是否到达的最好标尺。教学本身就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过程,教师的教要体现出教师思考的印记和思考的火花,学生的学也要体现出学生学的结果和学的收获,唯有体现出较高的教与学的思维含量,教学才不至于流于形式,流于表面。
4.1.3 提升学生兴趣,拒绝导入枯燥乏味
“精彩的教学导入环节是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形成的前提,教学中的‘情’与‘趣’是形成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的核心。”21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老师课堂提问题的兴趣直接影响了课堂效果。而“导语具有一种心理启动的功能。”22课堂教学中教师承担着开启学生智慧,发掘学生更多能力的责任,教师的教是一种引导式的参与,而不是知识的填充者,教师要想真正转变角色,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习的枯燥乏味是怎么也绕不开的话题。首先导入语设计必须体现教师的智慧,只有拒绝导入语的枯燥乏味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进而和学生一起拒绝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如果教师的语言缺乏生动性也无形象性可言,教学的过程既死气沉沉又一成不变毫无新意可言,课堂气氛沉寂而压抑,自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别谈学生知识的延展和能力的提升。
4.1.4明确导入目标,杜绝导入“不设防”
教师“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23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时,教师要有明确的导入目标,杜绝导入的“不设防”.所谓导入“不设防”,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在导入语设计时天马行空,毫无目的性可言,导入随意,课堂随意,教学随意的错误行为。引导学生探究拓展固然重要,但不能为了所谓的探究拓展,就忽略了教学目标,最后变成了为探究拓展而探究拓展。比如在讲《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就“梦想”提问,学生纷纷抢答,如果答案离题万里,与课堂毫无关系可言,教师对此不加以引导,结果这堂课就变成了只是讨论读书目的与梦想意义的会堂。这种导入活动与教学目标毫无关系,缺乏创设典型情境的提问的课堂怎么可能会有好的效果?
4.1.5 注意课堂反馈,切忌导入消极应对
课堂反馈是课堂教学各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实施课堂动态控制的过程,教师要想有效地控制课堂节奏就必须及时掌握课堂反馈。如果为赶进度或防止脱离所谓的教学目标,而不重视导入语设计,甚至忽视导入语设计,其结果将是严重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进而厌学。
4.2 对高中阅读教学的导入语设计的教师的建议
4.2.1 自我认同,勤于反思
就语文教学而言,教师的自我认同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自我认同不是自以为是,更不是自我膨胀,而是教师要坚信自己可以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实现自身的人格的不断丰满和教学思想的不断进步。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取长补短、相互讨论、各抒已见,在碰撞中思想闪耀出智慧的火花,思考的深广度得以很好的显现。
当然,要想谋得自身长远的进步和发展,教师就得学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及时的反思。着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经验和反思的结合促成了教师的成长,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不断反思是每一个渴望成熟和进步的教师所必须经过的成长之路,越是名师大家,越看重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师在不断学习中收获新知,又在不断的实践中检验新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自己或他人的优点和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实现经验的总结,从而拓宽自己教学的专业视野,促使自己不断追求、不断超越、不断进步。
4.2.2 不断充实,自身完善
语文课堂既是教师展示自我教学魅力的舞台,也是教师完善自我的平台。强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相融共生性,以促使师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共同成长已成为目前语文教学呼之欲出的主题。时代需要不断充实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语文工作者,新课程改革也呼唤积极追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教育工作者。一个知识面不广、自我能力欠缺、无法实现自我完善的教师很难给予学生精神层面上甚至是知识层面上的帮助。唯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有可能真正做到成长自己、成就学生。
4.2.3 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教学目标的三维整合,如何实现教学从“理论化的课堂”回归到“生活化的课堂”是促使教师去学习、去研究、去设计语文教学导入语设计的思想动力。学生得思考、会思考、能思考并且思考得对、思考得有深度、思考得有广度的关键是教师首先得明白学生该思考什么、会思考什么、能以怎样的方式思考、思考的结果如何,这就是所谓的“以学促教,以教促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创设出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氛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认真处理好自己的教学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互动学习、主动思考、生动展现的舞台。在这个缤纷绚丽的舞台上,教师学会创造,学生学会学习,两者才能相得益彰。
4.2.4 善于合作,敢于借鉴
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论是从教多年的老教师,还是初出茅庐的新教师,都会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因此,除了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教师之间也要形成一种合作的关系。闭门造车永远不能收获进步,教师要懂得打开自己的课堂,请同行观摩教学,从小处着手,查找自身不足,在互相学习和批评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得以不断的提高。善于合作,敢于借鉴,是教师在素质教育中成功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