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体会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6-24 共2494字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灵魂,创新教育是激发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创新教育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小学语文独特的学科性质和语言特点,通过教材、课外读物、多媒体等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其创新欲望,挖掘其潜在智力,培养创新的精神和人格。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阵地, 抓住学生的心理、 生理、意志、情感和行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加以引导,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体会。

  一、教师要转变思想,才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只重视知识教育,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一味追求高分,教学时满堂灌,强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迫使学生走上“死读书,读死书”的死胡同,在很大程度上把学生的创造性束缚起来和压制下去。

  而社会的发展需要的不只是成绩好的学生,而是综合能力强、有创新能力的人。

  因此,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做。 一切要从学生怎样学出发,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当好学习的教练,做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实践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指导员。

  二、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创设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 ,爱护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要把学生视为自立的人、发展的人 、有潜能的人 ,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心理自由,从而建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心、学生敢于开口 、敢于怀疑 、敢于提问 、敢于说“ 不 ” 的教学氛围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安排时间、灵活地设计教案,课堂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学习, 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不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回答错了可以重答;回答不完整的可以补充; 没想好的可以再想;同学之间有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学生在课堂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发问;如果对教师的教法有意见可以提等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享有自主、自由的权力。

  三、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提问,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学源自思,思起于疑。 质疑和提问,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石。 只有善于勤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学生,才能有创新的欲望。 质疑是一个人从已知领域向未知世界进入的触角,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关键。 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设置启发性的内容,诱导学生进行质疑提问训练,多质疑、多提问,才能对语言和文字产生思维的灵活变通和运用。

  对同一个事物,同一段文字,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进行全面的解析和思考,让他们的思维得到矛盾的碰撞,产生新的想法。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置身一个共同探索思考的氛围中,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 同时教师适当地将教学信息进行发散,学生可以在更多的信息中产生质疑和提问,以引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在对已知事物进行新的角度和途径质疑思考的时候, 就是独特新颖见解出现的开始。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保护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抓住其思维中灵活、独特和流畅的部分,积极进行创造力的培养,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教师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现在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这样的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是, 学习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师的“教”牵着学生的“学”. 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得不到学生的喜爱。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处于主导地位,良好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从辅”. 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对理解课文的意义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

  其次,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 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大多显得感情强烈、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想象丰富、好学上进、独立学习能力强。 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和舞台。 尤其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思考和劳动。 对全体学生都应采取亲近、鼓励和信任的做法,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在传统教育上教师处于学生之上,其思想统治束缚着学生的思想。 不许学生怀疑甚至批判, 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勇于担负起打破这种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开路先锋。 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在评价时不要求统一,要尊重个性差异。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带着十足的创造意识,注重创设民主、愉悦的课堂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质疑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正得到发展,为培养适应时代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