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制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接受能力编写的。
所以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学习方面的需求,同时对于学生思想品格的形成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爱好,以发展与培养学生的个性为目的进行教学,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使学生的人格与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强,教师在学生对课文内容领悟以后,引导学生将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将所学内容化为自己的知识,让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也从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例如 :在学习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荷花》的时候,主要教学内容完成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荷花的美丽形象展示给学生,并适当地补充一些课文中没有涉及到的知识,同时提出一些与荷花有关的问题,如 :“大家学习了课文以后有什么感想?这么美丽的荷花大家想不想留住它?如果让你把这些美丽的荷花留下来,你会怎么做呢?”通过学习课文和观看短片,学生的心里自然而然地会生出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当老师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同学们就会用自己擅长的、或者是喜欢的方式提出留住荷花的方案。喜欢画画的同学会建议用绘画的方式将荷花留下来,而喜爱写作的同学会建议用写作的方式把荷花留下来,而喜欢舞蹈的同学会用舞蹈的形式展现出荷花的美丽。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同学们进行探究,并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使自我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多样化教学,全面发展能力
( 一 ) 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语文教学如果只依靠黑板和粉笔以及教师的讲述来支撑,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法去挖掘学科中的教育因素,让学生通过读、说、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平时的教学工作抓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一年级开始,每天的语文课中要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到讲台上发言,讲述内容、故事或是新闻。
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诺贝尔》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在讲课之前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到讲台前讲述一个与诺贝尔有关的小故事或者新闻。故事或者新闻的搜集,可以让学生通过收看电视节目、咨询家长或者是查找资料的方式获得。学生在上台讲述之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然后推荐一名同学到讲台上讲述。在这项活动中为了更好地表达,学生在事前要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还要交流相关信息,所以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以及信息交流的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亲身体验,加深知识理解
小学正是学生爱玩的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考虑到学生在这一年龄段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走出课堂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大自然中增长知识、释放自己,缓解学习带来的紧张情绪。
如在进行三年级上册第八课《蒲公英》这篇课文的教学的时候,在完成主要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野外,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亲身观察蒲公英。回到课堂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课文以外,自己亲身观察到的蒲公英的特点。比如 :蒲公英是黄色的 ;蒲公英的种子很漂亮,像雪花一样 ;蒲公英的种子是通过风传播的。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加深理解,同时,学生的身心也得到释放,让学生在玩的同时,既学习了知识,又感受到课本跟现实生活是连在一起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利用网络,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培养学生个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提高可以通过网上查询、同学交流、阅读书籍等方式进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上网查询获得语文学习的相关资料,这种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较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比如 :五年级下册第四课《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在完成主要的教学任务之后,让学生感悟这首优美的写景诗。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查找一些有关景色描写的诗篇,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诗句,充分感受、体会诗的意境。然后每个小组推举出一名同学,把小组的交流结果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这一过程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填鸭式”的强迫学习,让学生乐于学习,同时拓宽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打造个性化的语文课堂,可以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一个能够让学生进行自由选择的空间,引导他们进行自主选择,充分地发掘出他们自身的创造潜力,使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从整体上得到提升。我们每一个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在教育教学上要不断地创新,为教育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