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串识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识字"课文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国标本"第一学段,四册课本共编入词串识字17课.
什么是词串识字呢?
举例来说,二年级上册《识字6》就是词串识字(骏马 秋风 塞北 /杏花 春雨 江南 /椰树 骄阳 海岛 /牦牛 冰雪 高原).表面看来,好像是几行排列整齐、毫不相干的词儿,其实它们是联系紧密、语义相关的,而且是押韵合辙的;是词语的串连,就像北京的冰糖葫芦儿那样,所以称它为"词串".冰糖葫芦儿可跟一颗颗山楂球儿不一样,一颗颗山楂球儿串起来,再蘸上冰糖,不仅味道更加可口,而且还增加了文化附加值,成为北京春节庙会上的一道风景线.
词串识字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整体性.一篇课文围绕一个中心,将相关的词语串连起来,用以展示某类事物或描绘某个场景.如上面这个词串就列举了塞外风光、江南景色、海南椰岛、雪域高原,合起来展示了我们祖国地域的辽阔与河山的壮丽.
二是形象性.词串是用并置的意象营造的一个生动可感的情境.还拿上面这个词串来说,儿童边诵读词串边观赏情境图,眼前就好像闪过一个个各具地方色彩的风光镜头.
三是可读性.词串排列整齐,押韵合辙,是可以作为一首小诗来诵读的.
在《语文标准》中,"识字与写字"的教学目标是从三个维度提出的.识字、写字教学不应是"单打一"地给学生传授一种工具,还要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陶冶他们的审美情趣,发展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词串识字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为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实现多种教育目标、提高儿童的语文素养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词串识字的功能,套用大家熟知的话,叫"一专多能"."一专"就是指识字写字.这是第一位的,不突出识字写字就不叫"词串识字"了."多能"是指认识事物的功能,审美的功能,增加儿童文化底蕴的功能,还能为发展儿童的阅读能力作好铺垫.
首先,它是识字教材,教儿童识字写字应是首要功能.
在识字教学阶段,如果让儿童去学一个个不能表音的单字,那会是十分困难的,而且枯燥乏味,引不起学习兴趣;勉强学了,也不容易记住.将生字编成韵语,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既合乎儿童的兴趣,又容易记忆,这显然比学一个一个的单字好,比一上来就念参差不齐的句子好.传统的启蒙识字课本差不多都是韵语,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因为非常有效,所以一直流传下来.凡是不采用这个办法的,不管你是多大的权威(如朱熹的《小学》),都不能收到好的效果,甚至被淘汰.词串识字吸收了传统识字教学的这一宝贵经验,就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其次,是帮助儿童认识事物和享受审美乐趣.
词串的编排具有认识功能与审美功能.如一年级下册,儿童读了《识字1》(春天 春风 春雨 /柳树 小草 嫩芽 /布谷 燕子 蜜蜂 /杏花 梨花 桃花),就能知道春天天气有什么特点,柳树、小草有什么变化,有哪些小动物出来了,有哪些果树的花儿开了.又如一年级上册,儿童读了《识字2》(太阳 闹钟 小鸟 /穿衣 下床 起早 /刷牙 洗脸 用餐 /上学 升旗 做操),就能知道小学生的一日生活常规,养成每天按时起床、按时到校的良好习惯.词串描绘了早晨的情景:"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闹钟"调皮地呼唤"懒虫起床!懒虫起床!""小鸟"在枝头唱歌.能让小朋友感到早晨景色的美好,给他们以美的感受.
第三,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整合力.
词串只是列举了一些典型的事象,如一下《识字6》:"夜晚 繁星 亮晶晶 /爷爷 奶奶小丁丁/ 竹椅 蒲扇 萤火虫 /牵牛 织女 北斗星".除了"亮晶晶"是描述性的,其余的都是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名称.词与词不相连属.如"竹椅"是谁坐着的,"蒲扇"是谁用着的,"萤火虫"在哪里,"爷爷奶奶 小丁丁"跟"牵牛 织女 北斗星"有什么联系,都没有说.但儿童读了,却可以看到一个夏夜祖孙乘凉,爷爷(或奶奶)指着天上的星星给小丁丁讲故事的生动图景.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人的大脑是有整合功能的.尽管词串提供的信息并不完整,但它却能够将儿童头脑中储存的相似模块(即儿童的前经验)激活,与之进行相似匹配,从而将这些并不完整的信息整合起来,建构成各不相同的、打上个人相似经验印记的图景.儿童边诵读边在头脑里"过电影",就能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整合能力.
这类课文该怎么教呢?
一、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低年级儿童学习了汉语拼音、常用笔画、笔顺规则,认识了常见的部首字,懂得了汉字的主要造字方法(象形、会意、形声),这就初步具备了认读汉字的能力.只要我们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调动其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够逐步形成小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儿童按照下面的程序自学生字:自读课文,并在课文中划出生字(词)--自己拼读生字字音--自己拼读词语读音--从图中找出与词语相关的图像--同座同学合作学习,如相互指认、相互研究词义、相互交流记字方法等.
二、图文对照,将词语与该词语所表示事物的图像进行相似联系,相似匹配.
教词串,要注意发挥图的作用.词串里的图不只是为了美化课文,不只是文字的点缀,它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学生学习词串服务的.合理使用图画,不仅能帮助儿童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能帮助他们进入词串所创设的意境中去.
图文对照,是帮助儿童理解词义的重要手段.如教学一上《识字5》(沙滩 贝壳 脚丫 /海风 海鸥 浪花 /鱼虾 珍珠 海带 /港湾 渔船 晚霞),教师便可要求儿童将一张张词卡贴在挂图中相关图像的旁边,通过"对号入座"来检查儿童是否理解了词义.
三、教词串,一定要读,而且要诵读.
什么是诵读?诵读也是朗读,不过它跟朗读相比,还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诵读更注重一个"熟"字.不是读一遍两遍,而是要读好多遍,即所谓"熟读成诵".为什么要读这么多遍呢?古人早就说过:读书就像吃水果,囫囵吞下去,就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必须细细地咀嚼,品一品,尝一尝,滋味自然知道.我们常说,要读出味儿来,就是这个意思.二是更注重体验品味,感情投入.要"声像同步",即所谓"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比如你读二下《识字2》(碧水 秀峰 倒影 /对歌 榕树 壮乡 /象鼻 骆驼 笔架 /竹筏 鸬鹚 画廊),就要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过电影".也就是说,要迅速地把文字符号转换成形象,想象出水的清澈见底,山的拔地而起,漓江像一面镜子映出了青山的倒影……三是更注重声调的抑扬顿挫.要知道,声调也是一支无形的"笔",也可以绘形绘色.不过它不是用线条、色彩,而是用声调的轻重疾徐、抑扬顿挫.
教儿童诵读词串,还要注意到词串的整体性.教学伊始,可让儿童借助拼音通读词串,先感受一下整个词串的大概意思.然后,分行细细地读,学习其中的生字词,体会每一行的意思.最后,再整合起来,练习诵读全篇,感悟和欣赏整个词串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