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堂 , 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继承和创新的课堂 , 是教和学统一的课堂 , 充满了人文关怀、问题探索和知识的魅力,能够充分地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该怎样去构建新型课堂呢 ?
一、构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堂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其一,我们切不可丢掉语言文字这个本体,忽视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 ;其二,我们不可置人文性的感悟于一边,忽视对文本的丰富多彩的人文性的体验。其三,我们要让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给学生以人文关照,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在获得基本的语文能力、言语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的滋养,从而把人文性落实在工具性上面,使两者同生共构,相得益彰,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堂应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着名教育家顾泠沅说 :“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由此可见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时,我在黑板贴上课本的插图,教室墙壁四周挂了一些贝多芬的画像,然后播放他着名的钢琴曲 , 给学生营造了音乐的情境。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画面,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
在此基础上,我精心设计了语言 :“小朋友,你们欣赏过月光照耀下神秘大海的情景吗?你有过静心聆听贝多芬钢琴曲的想法吗?那感觉一定美滋滋、乐陶陶呢。这节课让我们好好地读一读《月光曲》,一起去享受课文的独特魅力吧!”这样的教学,学生入情入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三、小学语文课堂应是继承和创新的课堂
当今的语文课堂 , 一方面要继承以前语文课堂教学的长处 , 另一方面 ,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上不断开拓创新 ,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等等。在课堂教学上 , 我们要充分为学生创设有利的情境。情境教学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这就为儿童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了契机。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我在教学《猎人海力布》时,这样导入新课 :“这一课,袁老师给你们讲个民间故事。很久以前,在很远的大海边,有一尊石像(用粉笔勾画石像), 一年四季 , 来这里拜见他并磕头的人络绎不绝。这是为什么呢 ? 原来呀 , 他是一个非常善良、技艺特别高超的猎人变成的。你们想知道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吗 ?(板书课题)。猎人怎么会变成石像呢 ? 我们可以去问问它的邻居,还有那些珍禽异兽(贴出剪贴画) ”这一课的导入,我以讲故事这一儿童喜爱的形式,加上简笔画、剪贴画等手段创设情境,并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学生一上课就被深深地吸引住,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四、小学语文课堂应是教和学和谐统一的课堂
教学是双边活动,只有教师的教或者只有学生学的课堂都是不完整的。只有二者的和谐有机的统一,才能达到语文课堂真实、朴实、扎实的最高境界。教师要导读导思导练,培植每个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要千方百计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看到自己的进步、能力和潜力。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要敢于质疑。课外提问,课内讨论,主动积极,不能使之流于形式,使语文知识能真正发挥实质性作用,而不是为应付考试而学。其次,学生还要勤于动笔。在《月光曲》一课中,老师播放了贝多芬的曲子,学生听后便可将自己的想象记录下来。这样,想象能力能得到充分发展。再如《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穷人》这一类文章,学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给课文写上续文。而《黄河象》、《琥珀》这一类的课文,便可想想是否还有其它的形成过程,并动笔记下来。这样下去,学生的听、说、写能力都有所提高,时间一长,语文水平便会有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