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课堂评价的关注也持续高涨,教师的理答行为作为课堂评价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研究的焦点。本论文从小学语文课堂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实地课堂观察、结构式访谈等方式,对课堂中教师的理答行为进行探究。通过调查发现,教师的理答行为存在以下四个问题:教师的理答趋于程式化、教师理答的留白艺术欠缺、缺乏激励性理答、教师缺少对理答的教学反思。
针对发现的问题,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相关的课堂教学理论,最终提出以下四点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理答行为有效性的策略:精心打磨理答语言,形成系统的理答体系;及时进行对理答的反思;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善用课堂留白艺术;学校给予一定的帮助。希望提出的这些策略能对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理答行为 课堂教学
Research on teacher's behavior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take a class in Y elementary school as an example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people's attention to theclassroom evaluation is also on the rise, and the teacher's answer behavior is an indispensablepart of the classroom evaluation, which is 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unique perspective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 and explores the teachers' responses in classthrough field classroom observation and structured interview. Through the survey found that theteachers of a behavior is the following four issues: teacher's answer to stylized, the teacher tomanage a lack of space art, a lack of incentive and lack of teaching reflection on the reason ateacher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found, the author through the consult literature material, the related theory of classroom teaching,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four primary schoolChinese teachers manag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trategy: a behavior carefully polished alanguage, form a system of a system; Timely reflection on rational response; Reasonablearrang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good use of classroom white art; The school gave some help. Itis hoped that these strategies can provide some inspiration and help to primary school Chineseteachers.
Key words:Primary language;evaluation language;classroom teaching
目 录
一、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理答概念界定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个案研究法
(三)观察法、访谈法
四、 研究结果
(一)教师对理答的理解
(二)研究者眼中的教师课堂理答行为
(三)教师理答行为的可取之处
(四)存在问题
五、 解决策略
(一)精心打磨理答语言,形成系统的理答体系
(二)及时进行对理答的反思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善用课堂留白艺术
(四)学校给予一定的帮助
六、 反思
参考文献
一、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
1.新课标呼唤对教师理答行为的研究
2011 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这一部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评价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1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课程的评价,而教师理答行为作为课堂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评价行为,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理答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来。什么样的理答行为符合新课标的倡导?教师的课堂理答行为究竟具体存在哪些问题?哪些策略能提高教师的理答的有效性?想要解决这些令人困扰的问题,那么展开对教师理答行为的研究就十分地有意义。
2.实际课堂教学的需要
课堂是师生交往最重要的场所之一,而教师的理答又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在课堂中越来越沉默寡言,甚至有时会出现无人举手发言的现象,究其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教师理答的不当、无效,让学生失去了对回答问题的欲望或者产生了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因此,针对小学语文实际课堂中教师理答行为仍然存在问题这一现状,研究者确定了此次选题。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目的
本论文从小学语文课堂这个角度出发,分析教师理答行为的现状、优缺点并提出应对策略,以便使教师理答行为运用策略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对课堂教学和相关的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启示。
2.意义
理论意义:本论文试图从“教师理答行为”这一独特角度出发,通过课堂观察、结构式访谈等形式,力图反映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理答行为的实施现状,并对这些现状作进一步的剖析,进而探究教师理答行为与学生发展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出一些关于教师有效理答行为方面的策略,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课程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实践意义:一方面有助于完善教师的教学,使一线教师对自己的理答行为引起重视,改善小学语文教师理答的不良现状,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有效的课堂理答,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形成一种充满活力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理答概念界定
华东师范大学的学者崔允漷认为: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答不仅是一种教学行为,它还是一种评价行为。它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即时评价,是一种师生重要的教学对话方式。
特级教师于漪认为,“理”就是理解、梳理、整理,是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行为,也是一种整合。“答”就是学生的回答。“理答”是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处理和反馈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重要方式。所谓“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应和处理,它与发问、候答、叫答一起构成了课堂问答的一个完整过程,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
着名学者傅道春认为:“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答案或作答后的处理。”根据以上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在此,本研究将理答行为定义为:理答是课堂中教师对学生回答的一种反应。
(二)文献综述
1.理答类型的分类
目前国内的一些学者、专家已对理答类型的分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已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华东师范大学的学者崔允漷认为理答主要表现为四种形式:一是积极反应,二是消极反应,三是探问和转问,四是再组织。5学者张玉成将理答反应归纳为注意倾听、给予鼓励、探究和归纳答案等四类。6项阳在《智慧理答:精彩课堂的魅力修炼--对六位着名特级教师关于“理答行为”的访谈评析》中将理答分为语言性理答和非语言性理答,其中语言性理答分为诊断性理答、目标性理答 、发展性理答、激励性理答发,非语言性理答又分为有反应理答 、无反应理答。
2.理答的现状研究
多数学者经过调查发现,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理答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研究者发现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教师缺乏对理答的反思和教师理答的程式化。王莉芳和魏琳通过访谈发现小学语文教师由于平时教学任务繁重,很难抽出时间对自己的理答行为进行反思。在《小学语文教师课堂理答行为探析》和《小学语文课堂理答现状和策略研究》中,杨健、魏琳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经常使用“好”、“对”、“你再想一下”等习惯性的评价用语,即理答的程式化现象比较严重。
3.理答的策略研究
根据小学语文教师理答现状存在的问题,国内专家学者也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策略,笔者经过分类与比较,发现主要有以下四条策略。一是创设良好的理答氛围。学者蒋召勤和吴玉凤认为在展开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理答氛围,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从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理答的有效性。二是注重理答的有效预设。肖玲和梁裕珍经过研究,提出教师应在课前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预设教学细节,使理答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是适当降低问题难度。在《小学语文课堂有效理答措施研究》中,马蔚兰指出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变通,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深入浅出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田燕在《小学语文课堂实施有效理答措施的研究》也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懂得整合课堂资源,可以将一个大的问题转化成几个小问题,循序渐进进行发问,逐渐引出教学决策。四是理答应该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金旦和李珍分别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效理答的探究》和《小学语文理答策略》中提出,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发展过程,教师应通过理答由浅入深地带领学生学习,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到问题的核心,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
综观上述研究,教育学界已对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理答行为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理答行为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对于学校方面可以给予的帮助所作的研究也比较少,在此论文中我将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首先,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实际教学需要确定了本研究的大致方向,进而进行大量地文献资料查找,验证选题的价值,并最终确定选题为《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理答行为的研究--以 Y 小学某课堂为例》。确定选题后,笔者围绕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理答行为研究这一课题,根据相关关键词,再广泛地查阅文献资料,在筛选、整理的基础上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把握最新研究成果,撰写文献综述,并设计访谈提纲、观察的量表等。
(二)个案研究法
研究者选取了江苏省常熟市 Y 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作为研究对象,该老师已取得研究生硕士学位,现任年级备课组组长,并多次在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评比和苏州市教案评比中获奖。从 2017 年 9 月 18 到 2017 年 12 月 8 日,研究者对这位小学语文老师进行了近三个月的跟踪调查,随堂听课将近 20 节,并对相应的课堂进行了录音和做好观察记录,最后从这 20 节课中选取了 5 节课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对该教师的课堂理答行为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三)观察法、访谈法
在教育实习期间,研究者选取了一位现执教六年级的一线语文教师,进行实地观察该教师在课堂中的理答行为的实施情况,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以收集有效理答行为的素材。其次,通过对一线教师进行深度访谈调查,深入了解语文课堂教学教师理答行为的相关情况,弥补课堂现场观察所获资料的缺陷。
本研究根据项阳对理答的分类,制作成了以下观察量表。
四、研究结果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离不开教师恰当、有效的课堂理答行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是如何进行理答的,采用怎样的理答方式成为本研究关注的重点。在教育实习期间,研究者运用了两种研究工具对常熟市 Y 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进行了结构式访谈和实地课堂观察,收集相关数据资料,了解其课堂理答行为实施的情况。通过对收集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通过以下这四部分呈现。
(一)教师对理答的理解
从访谈得到的数据看,教师虽然不能清晰地说出理答的定义,但笔者和她交谈中发现教师对理答内涵的理解基本准确。同时,该教师对理答的方式并没有太多理论的思考,但从笔者观察课堂与课后访谈获得的资料来看,虽然该教师对理答的方式了解得不够全面,但是有一定的见解,理答方式的选用较为灵活,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和不同的学生类型会采用不同的理答方式。比如当我问该教师对理答的理解时,她回答:“有听说过理答这种说法,但具体的内涵不是特别清楚,我认为理答应该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的一种反应。”
(二)研究者眼中的教师课堂理答行为
1.总体实施情况
为了解该老师理答行为的研究现状,我将选取的 5 节课的总的理答次数进行了统计,由表 1 所示,该名教师使用理答行为最高的频次是 131 次,最低的频次为 120 次,平均值为 125 次,可见该教师课堂中出现理答行为的频次比较高。
表1
2.各种类型理答行为实施的现状
图1
从图 1 看出,语言理答行为最高出现了 127 次,最低为 112 次,平均值为 119.8 次,而非语言理答行为最高出现了 7 次,最低出现了 3 次,平均值仅有 4.4 次,相比之下,可以明显看出教师的语言理答出现的次数远远高于非语言理答出现的次数,这说明,教师比较习惯用语言理答,对非语言理答的运用有所欠缺。
表2
图2
结合表 2 和图 2,可以看出诊断性理答平均出现 38.6 次,激励性理答平均出现 12.8次,目标性理答平均出现 34.4 次,发展性理答平均出现 39.6 次,所占百分比分别约为37.8%、10.2%、27.3%、31.6%,在这四种类型的语言理答中,诊断性理答和发展性理答出现的次数远远高于其他两种类型的理答。说明教师不仅关注于对学生问答对错的判断,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教学敏感度,善于抓住机会,引领学生深度思考,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但激励性理答的次数出现的次数较少,说明教师缺少对学生的激励表扬。
图3
图 3 显示,在非语言理答的四种类型中,动作理答和神情理答所占比例分别为 43%和 53%,所占比例较高,障碍式理答并未出现,说明教师的教学机智较高,善于应对突发情况,应变能力很强。而留白式理答在非语言理答中仅占 3 %,在所选取的五节课中仅仅出现了一次,可见,教师并不善于运用课堂留白艺术,上课比较中规中矩。
(三)教师理答行为的可取之处
1.教师的理答更注重发展性理答
图4
图5
结合图 4 和图 5,可以看出发展性理答行为出现的出现的频率较高,占总理答的 31.6%,仅次于诊断性理答,其中追问和转问的使用的次数较多,可以反映出教师十分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下面研究者在以下教学片段的基础上再加以阐释。
师:留了钱就走了吗,有没有补充,还省略了一点,你来。
生:老妇人不仅留下了钱,还留下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了她为什么留下钱的原因。
师:是啊,我们不能忽略细节,不是留了钱就走了,她还留了一张纸条。我们一起来看看纸条上写了什么内容。
师:这告诉了女店主为什么留下钱的原因,那这个老妇人能不能不留这个纸条?
生:可以啊。
师:可以啊,那她为什么还要留啊?
生:因为她想让这个年轻的女店主在别人困难的时候帮助别人。
生:她想让女店主把钱收下,不然的话女店主会误认为老妇人不小心把钱落在餐馆里。
师:是不是啊,如果一声不响走了,女店主肯定会挺着大肚子追上去,或者会登寻物启事之类的,此刻老妇人留了一张纸条就是为了让女店主心安理得地接受这笔钱,所以,我们说啊,做每件事情啊,都要为别人考虑一下。
这是该教师执教的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爱之链》这篇课文中的一个教学片段,在这个片段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问题的把握大致是正确的,但是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细节,有所遗漏,这样的答案其实是不完整的,说明学生对此问题理解不够透彻,分析得不够到位。在这里教师并未粗暴地告知学生答案,浅尝辄止,潦草结束,而是选择了巧妙地点拨,让学生自己探寻,通过进一步追问和转问,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不仅让学生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还要进而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加入这个细节,这样一个过程,可以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感悟地更加透彻,有助于培养学生刨根问底的精神,而不是似懂非懂,或不懂装懂,不满足于一知半解,以便于学生日后能够融汇贯通地使用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和体系。
2.教师的理答更尊重学生的回答
师:为什么说她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
生:因为说她暴跳如雷和发誓。
师:第八自然段中你找到了一个暴跳如雷,对不对?你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做暴跳如雷?
生:就是说她非常恼火,她非常生气。
师:非常生气,仅仅用一个非常生气能来说出这种程度吗?暴跳如雷(加重语气)这是什么,生气到了……(引答)
生:极点
师:对了,生气到了极点,找找看,有没有相类似的词语。
生:大发雷霆、怒发冲冠。
师:xxx 今天上课的状态非常好,星期一有的同学很沉闷,这种变化让老师觉得很不错。
以上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牛郎织女》这篇课文中的一个教学片段,在此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并且课文在中不止一个地方能找到依据时,此时教师并未循规蹈矩地按着顺序走,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回答,在学生已有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追问,针对学生提炼出的关键词进行进一步分析,通过揣摩关键词的意思,并让学生举出相类似的成语,加深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采用“启、引、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这就十分切合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当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算一节好课。
3.教师的理答以积极性为主
图 6
图 6 显示,在诊断性理答中,肯定式理答多于否定式理答,从中可以得出结论,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主要采取积极性的理答方式。在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会给予肯定;当学生的答案有所偏差时,教师也并不会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更多情况下,教师会采用反问的理答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尝试新的探索。
(四)存在问题
1.教师的理答趋于程式化
表 3
从表 3 可知,相对于肯定引申式理答来说,教师运用简单肯定式理答和简单重复式理答的次数较多,诸如一些“嗯”、“好的,请坐”、“还不错”、“真棒”这样的评价语在一节课中也会出现十多次,由此可见教师理答的语言比较贫乏。这一方面说明了教师遣词造句的功力欠缺,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还不够娴熟,即教师本身的语文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够精深,另一方面也同样反映出了教师的理答笼统模糊,缺乏一定的针对性,特别体现在对学生的肯定性理答方面,当学生说出的答案没有异议后,教师一般就一笔带过,继续接下去的流程,事实上有部分学生是没有理解的,如果适当地加入一些解释并作进一步地引导、提升,这样的话学生不仅会了解答案正确的原因,对这个知识点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2. 教师理答留白艺术欠缺
表4
从表 4 可以看出,在非语言理答中,留白式理答行为出现的次数仅仅只有一次,说明教师欠缺课堂理答留白艺术的运用。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一昧地赶进度,如在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提出以后,教师并没有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时间,而是马上就让学生起来回答,此时很多学生还没有集中注意力,进行充分思考,突然被叫起来回答问题,整个人是懵的,毫无疑问,他们站起来后就沉默了,回答不出,接而教师就开始转问其他学生。看似整个课堂热闹非凡,教学流程非常完整,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深度都是不够的,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教学效果也是有待商榷的。笔者与该教师讨论后,探究其中的缘由,发现这与课堂时间有限和教学内容过多有关。因为小学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时间比较有限,特别是第二课时的内容相对来说也比较多,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有的知识点,是不容易做到的,这时候教师就没有过多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而更加关注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最终学生是知道了问题的答案,但是他们的思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3. 缺乏激励性理答
图6
从图 6 中可以看出,在激励理答方式中,仍然以简单表扬为主,这种表扬会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久而久之,这种激励的作用会逐渐减弱,到最后学生就会麻木,失去举手发言的兴趣,无法真正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4.教师缺少对理答的教学反思
在对教师的访谈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您会在课后对自己的理答行为进行反思吗?如果有的话,会反思哪些内容,频率如何?”,来获得教师对自身理答行为的反思情况。
T 说道,“有时候会反思,因为平时比较忙,所以没有固定的时间,反思的大致内容为这堂课的理答是否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经过引导后学生究竟有没有真正弄懂等等。”
说明教师有反思的意识,但是由于平时事务繁多,反思的时间不固定,没有构成一个系统的反思体系,因此这种偶尔的反思可能取得的效果平平。缺少了日常性的教学反思,这样教师就不能及时发觉自己理答行为存在的问题,因此也难以提高课堂理答的有效性。
五、解决策略
如何提高教师理答的有效性呢?这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努力,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理答技术,实现智慧理答,从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针对上一部分发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条解决策略。
(一)精心打磨理答语言,形成系统的理答体系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教师要善于学习,可以通过观看一些特级教师的教学实录,分析一些优秀教学案例,不断充实自己。教师可通过研究特级教师是如何进行理答的,剖析为什么他们的理答语言运用得如此自如的原因,进而从中吸收精髓,化为己用。例如,着名特级教师薛法根上的《军神》这篇课文就很有分析价值,薛老师的理答语言是十分丰富的,并且能给学生中肯的建议,如:“这个地方可以放慢点速度,放轻一点声音再读,再沉着一点读,好吗?”再如窦桂梅老师在教学《珍珠鸟》这篇课文时,对学生的理答极具针对性,能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文章内涵,“你真会体会这儿化音。听起来很舒服,感觉它小得好可爱。”,“嗯?再想想,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形容此时的小珍珠鸟,别忘了它是那么可爱?”。教师可以通过学习特级教师,再联系自身实际,逐渐改进自己的理答语言,形成一套有自身特色的理答语言体系。
2.提高自身语文学科素养
语言文字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我们每天都会使用,而作为语文教师对语言文字更是不陌生,然而教师的理答语言为什么仍然还是如此单一呢?原因还是跟教师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不够扎实有关。窦桂梅老师的理答语言精炼幽默,而且她的文字表达还极具感染力,这离不开她深厚的语文学科素养。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要使理答语言丰富多彩,还是要多注重在平时的积累,广泛地阅读,勤于思考,从而修炼自己的语文素养,构建属于自己的本体性知识的结构,这样在日后进行理答时,可以信手拈来,快速地从自己理答语言库中提取出适合的理答语言。
(二)及时进行对理答的反思
教师应该做好日常性的理答教学反思,可以借鉴使用布鲁巴奇提出的教学反思方法,在上完课或者结束一天的教学活动后,写反思日记,做好详细记录,反思自己今天理答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有的放矢,满足了学生求知和情感方面的需要等等。这样长此以往地坚持,教师可以对自己的理答行为进行自我审视,从而灵活地进行调控。甚至教师可以采用专业的教育研究方法,如行动研究法,教师自己成为研究者,发现自己理答行为方面问题,并以此作为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这对提升教师自身理答行为的有效性也极有帮助。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善用课堂留白艺术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在平时注意加强驾驭教育和教学的能力,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善于运用课堂留白艺术。对于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如把握文章的中心,联系生活实际谈理解时,教师不能操之过急,不应为了节约时间,直接采用代答的理答方式,而要学会等待,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想一想。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说道:“要让孩子想一想,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作出结论--这个孩子知道或者不知道。”8如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时,就巧妙地利用坎坷一词,进行生成性学习,他并未寥寥几句话向学生简单说明坎坷的意思,而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回到阿炳的那个年代,具体想象阿炳阿炳卖艺度日的那一个个画面,让情感在孩子们的心间流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的教学绝不仅仅只是走一个流程,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或者训练学生的技能和技巧,更讲求教学艺术,设置留白,比如在导入新课时留白,设置悬念,激发思考,能够快速地让学生融入课堂,或是在课文结尾处留白,则能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韵味深长,含蓄隽永。合理安排留白,挖掘思维的潜能,让学生自由呼吸,尽情思考,多一些品味和思索,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学校给予一定的帮助
研究者在对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学校对教师理答这个部分不够重视,缺乏对教师理答的相关培训。由此可见,提高教师理答行为的有效性,不仅需要教师个人作出努力,也需要发挥学校的一个助推作用。学校要引起对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的重视,设计出对改进教师理答行为有益的具体方案,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形式多样听课、评课活动,很多时候教师自身可能无法发现自己的问题,学校可以多组织听课、评课活动,让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通过交流讨论,发现自身理答行为出现的问题,发挥集体的智慧,开展一些关于提高理答行为有效性的研讨会,展开头脑风暴法,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除了在校内举办一些有关理答行为的研究外,学校还可以进行跨校合作和请相关专家来指导,如开展专题讲座、报告等等,为普通教师答疑解惑,让教师对理答行为的研究有更直接、具体、深入的了解,注入新的活力。
六、反思
本论文从小学语文课堂这一角度出发,对教师的理答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课堂观察结合访谈,发现了所研究的该小学语文教师课堂理答行为存在的优缺点,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最终提出了四点改进策略。本研究作为一个个案研究,虽然没有很大的推广价值,但是此研究也花费了笔者的一番时间和心血,希望本研究提出的策略可以对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改进自身理答行为有所启示和帮助。
同时,作为一名研究者,笔者深深地感到自身才疏学浅,研究水平及时间比较有限,因此本研究依然存在多不足。首先,本课题自身具有动态生成性,因此在研究样本的选取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次,本研究在课堂观察记录中,难免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导致对理答行为记录不能完全精准。最后笔者针对本个案研究提出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理答行为有效性的策略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总之,笔者将以此为出发点,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会进一步研究教师的理答行为,并吸收借鉴最新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
[3]张玉成.教师发问技巧[M].(台北)心理出版社 1984 年版.
[4]于漪主编.语文教育微思考理答:造就互动课堂[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5]傅道春编着.教师行为优化教程[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
[6]王莉芳.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理答行为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7]魏琳.小学语文课堂理答现状及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8]杨健.小学语文教师课堂理答行为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4.
[9]林旭.小学语文课堂理答现状及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36):12.
[10]蒋召勤.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理答行为的探索分析[J].中华少年,2016(28):81.
[11]吴玉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理答行为改进例谈[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10):37.
[12]肖玲.小学语文课堂有效理答的操作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2):100.
[13]梁裕珍.浅议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理答[J].广西教育,2012(09):51-52.
[14]田燕.小学语文课堂实施有效理答措施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03):155.
[15]金旦.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效理答的探究[J].吉林教育,2011(26):44-45.
[16]李珍.小学语文理答策略[J].课外语文,2014(20):55.
[17]马蔚兰.小学语文课堂有效理答措施研究[J].才智,2013(09):137.
[18]项阳.小学语文教师理答行为研究--以五位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08(16):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