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两种版本二年级语文教材《练习3》部分对比

来源:科学大众 作者:李晓芳
发布于:2018-09-30 共3383字

  摘    要: 了解教材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 目前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学科新采用了部编本教材, 笔者对新教材认真研读, 发现部编本教材与苏教版教材存在一些差异。笔者将以《练习3》为例, 对两版教材中的单元综合练习部分进行比较与分析, 以便教师更好地明确新教材要求,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材; 比较与分析;
 

两种版本二年级语文教材《练习3》部分对比
 

  一、学用字词句/学和用

  (一) 板块名称

  苏教版中, 此板块的名称为“学用字词句”, 强调了此处为“字词句”的应用训练;部编本中此板块的名称为“学和用”, 强调的内容范围更为广泛, 不局限生字词语和句子的应用, 而是包含了与语文学科相关的知识。

  (二) 板块设计

  1. 标题设计。

  苏教版中, 此板块的标题采用白底黑字倾斜的呈现方式, 下方还有一条蓝色的下划线, 标题前方标有两个提示图案, 方块图案的三个面, 分别标注了一颗、两颗、三颗五角星, 另一图案为一支弯曲的铅笔;部编本中此板块采用的是绿底白字, 标题前方有一个发光的灯泡的图案。

  对于标题呈现方式的差异, 笔者进行过简单的调查, 班级里的多数同学认为部编本的标题图案更易理解, 因为他们认为发光的灯泡有“提醒注意”的意思, 这个图案让学生能够及时注意到标题的内容;而苏教版中, 很多学生不理解标题的图案的含义, “为什么笔要弯曲?”“这个题目答对了有星星吗?”以及“我觉得我只能有一颗星星”, 这些都是学生对于标题图案内容的猜测。

  2. 符号、边框的设计。

  苏教版中, 每一个小标题前方会有一个红色的圆点, 表格边框采用蓝色的线条;部编本中, 圆点变小了, 圆点的颜色变成了蓝色, 表格边框的颜色变成了绿色。

  班上多数学生觉得苏教版中红色的点更为醒目, 因此他们很难忽略圆点后面小标题的内容, 表格的蓝色的边框也比绿色更引人注目。

  3. 内容的设计。

  苏教版中, 小标题的内容上方标注了拼音, 而部编本则去掉了拼音。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 很多字还不太认识, 如“角色”的“角”, “帮它查查字典”一句也有几个字不太认识, 部编本对学生的识字认字能力要求更高。

  在新新这个人物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中, 苏教版为“现在我就来试一试。”, 部编本则是“我现在就来试一试。”尽管只是一个顺序的变动, 部编本更强调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读读背背

  (一) 板块名称

  两个版本中, 此板块的名称没有变化, 均为“读读背背”。

  (二) 标题设计

  苏教版中, 此板块的标题采用白底黑字倾斜的呈现方式, 下方还有一条蓝色的下划线, 标题前方是一只眼睛和一本蓝色书本组成的图案;部编本中此板块采用的是绿底白字, 标题前方为一颗五角星和一本红色的书组成的图案。

  班上学生多数认为苏教版中标题的图案意思明确, 即让学生认真看书本的内容, 记忆背诵;而部编本的标题图案意思不太明确, 有些学生不理解五角星站在书本上是什么意思。

  (三) 版面设计

  苏教版中, 图片所占的版面更多一些, 而部编本中, 图片所占的版面有所减少。整体来看, 苏教版中, 此板块位于教材51页的下半页面, 52页的整个页面, 致使“写好铅笔字”和“口语交际”两个板块一起分布在教材53页;部编本中, 此板块位于教材45和46页, 板块内容均为半页, 因此46页还印有“写字有方”这个板块的内容, “口语交际”版面扩大, 单独位于教材的48页。

  部编本中“读读背背”的版面进行适当的减少, 对后面几个板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对“口语交际”这个板块影响最大。

  三、写好铅笔字/写字有方

  (一) 板块名称

  苏教版中, 板块的名称为“写好铅笔字”;部编本中, 板块名称为“写字有方”, 部编本更强调了让学生习得一种写字的方法。

  (二) 标题设计

  苏教版中, 此板块的标题采用白底黑字倾斜的呈现方式, 下方还有一条蓝色的下划线, 标题前方是一只手和一支铅笔组成的图案;部编本中此板块采用的是绿底白字, 标题前方是一支铅笔的图案。

  班上多数同学认为苏教版中标题的图案意思更为明确, 他们理解为“用手写字”, 而部编本中标题的图案, 学生理解为“写字”。

  (三) 内容选择

  1. 生字选择的来源。

  两个版本均选择了本单元课文中的课后生字, 这一点没有变化。

  2. 生字选择的类型。

  苏教版在选择生字时, 比较重视生字的结构, 如表格中的生字:“动”、“散”和“静”均为左右结构的生字;而部编本在选择生字时, 更注重部首的统一, 如表格中的生字:“似”、“伏”、“低”和“住”的部首均是“亻”。

  3. 生字选择的数量。

  苏教版中的写字板块有3个生字, 每个生字书写5遍;而在部编本中的写字板块有4个生字, 每个生字书写4遍。就总数而言, 部编本中学生练写的生字更多, 但每个生字书写的遍数要比苏教版少一遍。

  四、口语交际

  (一) 板块名称

  两个版本中, 此板块的名称没有变化, 均为“口语交际”。

  (二) 标题设计

  苏教版中, 此板块的标题采用白底黑字倾斜的呈现方式, 下方还有一条蓝色的下划线, 标题前方是一只紧握物品的手和一张红色嘴唇组成的图案;部编本中此板块采用的是绿底白字, 标题前方为一位男生张开嘴巴说话的图案。

  班上多数学生认为部编本中标题的图案更易理解, 他们认为这是“学生在练习说话”, 而苏教版中标题的图案仅能看懂嘴唇的含义, 他们认为是“开口说话”, 另外很多学生不明白手上握的东西是什么, 学生猜测可能是话筒、秒表等物品。

  (三) 内容设置

  苏教版中, “口语交际”的相关内容均带有拼音, 而部编本则去掉了拼音, 部编本对学生识字认字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苏教版中, “口语交际”的题目为“问路”, 而部编本中“口语交际”的题目则是“学会问路”, 而部编本的教学要求更为明确, 强调学生需要“学会”。

  部编本在苏教版的基础上, 新增了一句话:“生活中你有过问路的经历吗?你是怎么做的?”让学生在学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联系生活实际, 让所学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

  (四) 板块位置

  苏教版中, 此板块位于《练习3》的第4个环节, 而部编本中“口语交际”则位于《练习3》的第5个环节。

  在全册8个单元综合练习中, 除了《练习3》, 还有《练习2》中也出现了相同的后置情况, 整体来看, 部编本的单元综合练习在形式上更为统一, “口语交际”均被安排在单元综合练习的最后一个环节, 也更强调了“口语交际”板块在练习中的重要地位。

  五、说说写写

  (一) 板块名称

  两个版本中, 此板块的名称没有变化, 均为“说说写写”。

  (二) 标题设计

  苏教版中, 此板块的标题采用白底黑字倾斜的呈现方式, 下方还有一条蓝色的下划线, 标题前方是一把钥匙和一本带锁的书组成的图案;部编本中此板块采用的是绿底白字, 标题前方为一支笔和一本便签组成的图案。

  班上多数学生认为, 部编本中标题的图案更易理解, 有“书写”的意思, 而他们认为苏教版中标题的图案有“打开本子”的意思。

  (三) 内容设置

  苏教版中, 此板块的文字内容, 包括题目要求、动词和例句三个部分, 前两个部分都标有拼音;而部编本中, 三个部分均没有标注拼音。部编本对学生识字认字的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

  六、心得与体会

  (一) 钻研教材, 更新教师教学的方式

  通过此次比较与分析, 笔者认识到新采用的部编本教材与苏教版教材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教师在备课时如不能及时关注到这些变化, 照搬原来的教学方式, 就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每一堂课前, 都应该认真钻研教材, 如果有新的教材出现, 也可以对新旧两版教材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比较, 从而发现适合新教材的教学方式。

  (二) 关注学生, 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想法

  能够完成此次研究, 班上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功劳, 教材不仅是编给教师看的, 也是编给学生看的。学生才是最熟悉教材的人, 他们在意书本上的每一个字, 会欣赏书本中的每一幅图片, 就连一些细节也不放过, 例如小标题前面的圆点, 教师一般只能注意到颜色的变化, 而图形大小的变化正是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的。

  此次研究中, 学生对于两版教材也有着自己的想法:红色和蓝色要比绿色更引人注目;标题的图案最好简单易懂;能把语文知识用在生活中, 会变得很有成就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了解和关注的内容。

  (三) 引导学生, 帮助学生看懂教材

  通过此次研究, 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教材中出现的文字和图片都不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首先要让学生看懂教材, 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学习, 例如在“写字有方”这一板块, 学生通常只是把生字写完就好了, 几乎没有关注边上的文字和图片, 也不太理解图片和文字的含义, 因此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应该指导学生观察笔画的图片, 朗读书写要点, 分析生字演变的过程, 最后让学生进行描红和书写, 帮助学生看懂教材, 用好教材。

  参考文献:

  [1]张庆, 朱家珑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 (上册) 》, 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2]张庆, 朱家珑着:《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 (上册) 》, 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2017年版

原文出处:[1]李晓芳.部编版、苏教版小学语文单元综合练习的比较与分析——以二年级上册《练习3》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7):56-57.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