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重视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经常的重要的基本训练,这项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文内容,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教学中在一、二年级就已经进行了正确按逗、句停顿、声音响亮,读出长句中及段落之间的停顿,注意读出语气等训练,三年级要在这些基础之上,要求正确、流利、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朗读不是简单的见字发音现象而是通过视觉、听觉和思维活动,将文字符号转变为有声语言的读书方法。这种方法,对于读者理解读物内容、巩固记忆、训练口语表达,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欣赏文学作品,丰富想象和陶冶情感,具有特殊的功能。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重视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朗读的基本要求是:读得准确、不错读字音、无增减颠倒或重复;读得流利,逗句分明,不停读,读得有感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音调、节奏、重音、停顿、速度等技能,要用普通话读,声音即要响亮,又要柔和、自然。
1、培养学生正确地读
朗读课文是要通过语言和声音,进一步理解领会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朗读时发音不正确,丢字,落字,那里还谈的上领会和感受呢?因此,正确的读是朗读的基础,要求学生正确的读就是发音清楚,不读错字,不丢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要达到这些要求,应重点做好下述几个方面的工作。
1.1、培养学生正确把握词汇和语法的要求。要把一个个音节读成词,读成词组读成句。我训练的方法是把词作为一个整体,念出来,不拆开,也不要随意结合,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方法,我主要做法是:让他们反复理解课文内容,处理好词与词,句中各个成分的关系,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朗读。比如“他心中的幼苗也在长高”中的“幼苗”是一个词,读的时候就不能拆开,又如:当我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中“优异成绩”是一个词组,同样读的时候,也不能拆更不能与别的词结合。
1.2、抓住判断多音字读音不容易掌握的难点,突破难点的是从比较多音字的音与义的变化入手,总结出音义对应变化的规律,学生掌握了这种对应规律,就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判断出多音的正确读音。我通过解释词义,比较用法,让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了解到这些字在不同的情况下,由于字义不同,读音也不同。
1.3、严格要求读准字音:一般的字在学习生字中已经解决,朗读教学中的正音,主要针对读音中的难点进行,比如《老师的微笑》一课中“老师露出甜蜜的微笑”里的“露”是 lù 不要读成 lòu.
2、培养学生流利的读
所谓流利的朗读课文,就是在熟读的基础上,达到通顺流畅。内容丰富,文质兼美是新教材的共同点。每篇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篇章结构训练的好教材。教材所选课文,有描写祖国山河壮丽的;有的反映社会主义成果的;有讴歌老一辈革命字的光辉业绩的;有介绍科学家的故事,有的反映儿童情趣的……对课文真正熟读了,就能理解乃至应用。要求学生读的流利,就要学生多读,但流利并不等于读的快,顺口溜似的,朗读的速度要适当接于说话的速度,又比说话慢一些,并能控制自如。朗读的速度是与儿童对读物本身的理解程度分不开,不理解单纯追求速度或朗读的速度超过了学生理解的进程,那么朗读必然是无意义的机械的读,而不是流利的读。因此培养学生流利的读课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如下措施:
2.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懂得熟读课文的意义,告诉他们读的时候不能有口无心,一定要做到眼到、心到、连读、边想、边记而且要多读、反复读,只有多读、反复读,才能琅琅上口,做到速度,读得流利。
2.2、指导、帮助学生扫除、朗读中的难点。1)扫除理解障碍。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不易理解,不理解就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指导,比如《关怀》一课第五自然段中写春天景色的美好是写景,同时又是“我们”温暖、幸福美好感情的流露,春天景色是美好的,总理的关怀就像春天一样美好。这些内容三年级的小学生是比较难理解的,要朗读好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把“温暖“”幸福”点上点,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反复朗读,难点就解决了,学生就能比较正确、流利的读了。2)扫除句子的结构障碍。分层是读好长句的关键。比如《红色的报春花》中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只有一段话。我先让学生分析理解爸爸说的话,再指导读,要读出爸爸又惊又喜的感觉。分析理解之后,读的时候,就比较流利了。还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而不是跟着别人随声附和。要指导学生流利的读,我们做教师的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中的难点,做到有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学生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要使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让学生知道语气包括什么。一、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读出长句中停顿、自然段间的停顿、轻重音、语调、速度等。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并且受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染,才能从内心抒发情感,达到有感情的朗读。在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方面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向个方面的内容。
3.1、指导学生停顿
停顿就是语气地间歇,这是有语气朗读地主要条件。朗读时读出词语之间,句与句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不仅是生理上的要求,而且是表情达意的需要。正确的停顿,有助于加深思考,激发感情,加强感染力。不正确的停顿会影响意思的表达。
3.2、语调
一句话的声调有高有低升降的变化,这叫语调。在讲读过程中,逐步告诉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运用不同的语调,可表达不同的感情,所以语调就是说话人对事物的态度在言语中的表现。
3.3、速度
朗读的快慢也是表达情感的基本方法之一。老师向学生讲明速度是由课文内容决定的,有的稍快些,有的稍慢些。以上就是我在教学朗读课文的几点做法,正确朗读课文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起码要求,在读的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得流利,进而达到有语气。也是朗读技巧的熟练标志。朗读也是艺术的说话,替作者说话,表情达意朗读也是对作品极好的解释,好的朗读体现对作品的真正理解。所以,朗读是培养学生能力、理解课文的一个好方法。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指导,不断提高朗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