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改设想(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0-14 共7015字
  3.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其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决定担任该课程的教师,应既具有学科的综合知识素养,又具有丰富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3]因此,担任该课程的教师,应不断吸纳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体现出当代科学文化发展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当代学生发展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当代基础教育发展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在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的同时,关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运用理论指导教育教学,结合教育教学的现状,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适用性,以打通大学课堂通向基础教育语文课堂的瓶颈。
  
  3.2调整课程结构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体系,要打破单一的理论课程模式,设置多样化的课程,师范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通识性与专业性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方法、继承与创新的整体融合。应建立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为核心,开设理论主干课、深入研究课、素质拓展课。理论主干课主要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深入研究课与素质拓展课均为公共选修课程,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比如小学语文教育史、小学语文教材研究、语文教学艺术研究、语文教学名师研究、语文教学技能培训、当代语文教学改革热点透视、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课程,丰富基础课程的内涵,加深学生对该课程拓展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教学中应做到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有机结合。课程论部分可以选用教学论中的教学案例来呈现与分析,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教学论在重视培养学生课堂教学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教学能力的理论支撑与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 还可以根据现代教育趋势和就业形势的需要增加新的内容,以适应师范生对语文课程教学论专业理论知识的需求,满足其专业发展与就业需要,可以采用专题研讨、课题合作研究、观摩名师经典课例或到学校见习等方式。
  
  应压缩理论讲授,加重实践的比重,可以先用三分之一的课时讲授课程论,教学论的教学环节结合学生教学实践活动,按照“实践-理论-实践”的模式。在教学中引入录像教学,增加讨论环节,探究有效的实践课、研讨课、示范课等课型,还可以根据需要辅之讨论和讲座,选取不同类型的教学实录进行分析比较,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对于基本理论知识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使师范生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备课、说课、教学设计、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录像等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师范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语文教育史、语文教育科研、语文教育前沿问题研究等课程,深化学术研究能力;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材研究、教学名师研究等课程,拓展师范生专业素质。
  
  3.3重构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逻辑体系是:课程与教学理论-课程主体内容-教学技能训练[4],一般分为“课程论”与“教学论”两大部分,注重学科知识的整体性与逻辑性,有利于师范生系统接受知识,但忽视其接受能力与兴趣,没有从认知理解的角度整合知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常先讲理论,然后让学生实践。 但事实证明,由于师范生没有实践经历与教学经验,讲理论时很难产生学习兴趣,也往往感觉难以理解,实践时也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因此,应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与取舍,突出教材的实践性内容,使师范生通过学习感受理论对教学的指导价值。 结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际,阐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教材、教学、实践、评估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渗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重视教学规律方法的研究,重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与研究的能力。基于此,应对教学内容进行以下调整。
  
  首先,让师范生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感受与体会,再学习理论知识。比如,教学设计部分内容的教学,一般先讲教学设计的有关理论,再让师范生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可以先让师范生结合已储备的知识去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怎样选择教学方法?怎样安排教学过程?怎样导入新课?怎样提问?等等。在备课的基础上产生问题时,教师再讲授理论知识,有助于师范生理解理论知识,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
  
  其次,“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应结合本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适合师范生心理发展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调整教材的章节顺序,重新安排教学内容。如阅读教学部分,通常按照教材的内容和顺序,先讲授阅读教学的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模式、各类文体的阅读教学。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可以安排教学设计、说课、讲课、评课等几个模块,每一个模块中再安排几个小模块,包括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导入语、安排教学环节等。相机讲解理论知识,通过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种类与优缺点、选择教学方法的原则和注意事项等几个模块将阅读教学的理论知识整合起来。
  
  3.4强化教学技能训练
  
  美国教育家舒尔曼认为,“理论知识是从业资格的基础,而专业实践本身是所有知识指向的终极目的”.[5]通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应使师范生夯实语文教学的专业基础,提高语文教学能力,充分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潜力。了解课程发展的现状,从语文教师的专业化角度对课程理论进行创新。强化实践课程,通过课堂演练、微格教学、小组练习、个人练习等形式,对语文教学形成直接的体验与感受,为教学技能训练奠定必要的感性基础,使师范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教学应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化相关教学技能的训练。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集体备课、讲课、评课,提高和强化语文教学技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认真观察教者的教态、板书、教具的使用,认真记录教学主要程序,每个教学步骤的主要内容及教学方法,重点提问与典型回答,着重体会教材处理是否精当,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学技能运用是否得当、有效。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指导师范生进行备课、上课和说课,依据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及语文课程标准,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所施教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阐述教学过程,讲解施教方案,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
  
  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师范生走进小学课堂,亲临教学现场,与小学教学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与交流,了解小学、熟悉小学,吸收内化一定的教育理论,在此基础上,加强教育实践,掌握实用的教学技能,在实践中内化理论,形成教学技能。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提升具有发展潜力的深层次的教学技能,如独立理解与解读文本、设计教学与管理教学、评价教学与研究教学、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等技能。正确理解并把握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把握提问的技巧、纠正错误的方法、布置批改作业的方法,学会说课、听课、评课,培养师范生备课、编写教案、组织教学等教学技能,学会记听课笔记、课堂实录,学会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恰当评价学生等教学技能。还可以邀请小学优秀的语文教师来校作讲座或报告,了解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状况,熟悉课堂教学,在实践中锻炼教学能力。
  
  3.5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侧重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以闭卷考试的形式确定学业成绩,虽然课例评析等综合能力题也包括其中,但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课程掌握的实际情况,师范生的人文素养如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学的兴趣与积极性,见习、实习的参与度等没有体现出来,平时的语文教学能力训练如试讲、说课、设计教案、撰写调研报告等也没有体现出来。 关注知识忽视能力,关注结果忽视过程,关注现实忽视未来,重量化分析轻质性评价,很难适应新课改对师范生发展的要求,不能真实、客观、公正地对师范生做出评价,忽略了考核的统一性和公平性。所以,评价应兼顾师范生学习的横向与纵向,既考查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变化。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维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时机全程化,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关注师范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潜力,及时反馈评价意见, 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与措施,采用笔试、口试、书面作业、讨论等方式。紧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际,夯实师范生理论知识与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基础,对师范生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4结语
  
  针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自身存在的问题,融合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对课程进行整合与改造,进行合理的重构势在必行。因此,将理论与实践、理论与应用结合起来,将教学技能训练与教育实习纳入课程和教学系统,实行“教学理论-教学技能训练-教育实习”三位一体的结构模式,使师范生在学习、实践、应用与反思中,掌握必备的语文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孙丽曼。“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现状、困境及原因分析---以喀什师范学院人文系小学教育专业为例[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5,(3)。
  [4]武永明。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改革的思考[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5] [美]李·S·舒尔曼。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J].王幼真,刘捷,译,比较教育研究,1999,(3)。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