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改设想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0-14 共7015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与主干学科,其课程改革必将引起教育教学的全面根本变革。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改设想”的小学语文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改设想

  原标题:新课改视阈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改革构想
  
  摘要:通过对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内涵的阐述,以及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素质要求的分析,提出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改革的五个方面的建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课程结构;重构教学内容;强化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构想
  
  0引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与主干学科,其课程改革必将引起教育教学的全面根本变革。教师是构建课程重要的因素,教师的教学理念如何,决定了其教育教学行为与质量。实施新课程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技能与专业化程度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作为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必修课,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应明确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内涵,明确社会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怎样的挑战,进而提出富有建设意义的课程改革构想。
  
  1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内涵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作出了明确的阐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何谓素养?素即平素、向来,养即学养、修养,因此《现代汉语词典》将“素养”释为“平日的修养”,可见基本的“语文素养”需要平时的修习与养成,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全员提高,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因材施教,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使之达标。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全面提高,既注重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又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旨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良好个性与人格的培养,促进每一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过程。 这是一个时空持续递进与发展、素养逐渐培育与提高的动态过程。从时间上说,义务教育的学习时间为九年一贯制,每一学期、学年和学段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都是一个依次累进的过程。从空间上说,每位学生的知能结构、价值体系的建构,都是一个渐趋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个不断丰富、逐渐完善的过程。
  
  1.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包含了众多的教育内容,对每一位学生语文素养、艺术涵养、科学精神、品德修养等的培养,对每一位学生文化底蕴、情感意趣、价值追求、人文精神的发展,乃至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的形成,都至关重要且影响深远。学习语文要“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即语言文字的教育与训练,要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统一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在语文课程和教学中,因为每位学生的言语积累与理解不同,阅读者的需求、目的、经历、体验各异,所以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关注学生的多元反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汉语的音乐性、丰富性和意合性特点,汉字的表意性、对应性和平面型特点,对语文教学产生了实际的影响。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抓住“表意”“形声”和“方块汉字”的特点,抓住词语的结构、含义和用法的特点,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阅读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口语交际和写话与习作指导中发挥小学生的口语优势,促进书面语的丰富性和个性化表达;在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中,加强学生汉语和汉字的综合运用能力,在上述语言教育与言语训练指导中,关注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1]35-36强调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提倡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加强言语实践活动是语文教育的另一突出特点。
  
  1.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2]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对以往的被动式、接受式的学习来说,可称革新鼎故;相对以往的封闭式、孤独地学习来说,可谓移风易俗;相对以往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来说,它是一场学习的革命,旨在培养学生有个性地学习和有创意地学习的意识、习惯与能力,并逐步形成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
  
  1.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针对以往语文课程的封闭和缺少活力而言的,它要求语文课程必须突破“三个中心”,即“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学生中心”.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可以有多个角度、多种途径。 从课程形态看,语文课程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元的;从教材选文看,应该文质兼美,在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突出时代性,包容民族和世界的先进文化;从课程内容看,要贴近社会生活、反应社会生活、应用于社会生活;从促进学生发展看,要贴近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经验;从课程资源看,应该具有大语文观,广开社会教育资源。
  
  2新课程改革视阈下的小学语文教师素质
  
  教师是构建课程重要的因素。教师的教学理念如何,决定了其教育教学行为与质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2.1具有明确的课程理念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系统。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文本因师生的个人体验不同而形成各异的体验课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方式。 构建动态开放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以开阔的视野,对本课程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对语文课程的目的、价值、内容有全面的认识。掌握扎实的语文学科知识,具备开发和研制课程的能力,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的能力,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解决语文教学的方法、实施和评价等问题,能够对不同类型文本进行阅读理解,树立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
  
  2.2具有明确的教学方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作出明确的界定,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实用功能,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体现了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强调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人文性”重在揭示学生“为什么而学”以及“将会怎样去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把语言文字的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 从全局与局部的角度认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关注人文精神,加强语言实践,促进对理论的理解、消化和记忆,对语文课程的目的、价值、内容有全面的认识。
  
  2.3具有教育教学基本
  
  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了解语文课程的发展与现状,关注语文教育发展的新动态,了解语文教学改革的新经验、新观点、新趋向,充分认识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以及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特点,了解语文教学过程基本规律与基本原则,掌握教学评价的意义、内容和方式能够选择恰当方式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具有实践与反思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具有参与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愿望,具有运用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剖析教学中问题的能力以及专业发展潜能。具备语文教育教学的知识与能力,掌握从事语文教学所需的基本技能,了解常见的教学方法与模式,能够根据相关理论、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自身特点等进行独立的、有创意的教学设计。通过对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进行分析比较,能够理解、分析、把握、处理好教材,了解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 对不同历史时期语文教学有初步的认知,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以及学生的心理与认知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具有语文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与教学技能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掌握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和语文教学技能,以及教学反思与教学研究的能力,提高教学能力与可持续发展。
  
  3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改革构想
  
  基于新课程改革理念和教师素养的要求,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进行整合与改造,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具有深远的意义。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