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而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当前,教师角色的转换已成为语文课改的主题,纵观多年教师角色转换的发展进程,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误区和缺陷。有些地区信息闭塞,观念落后,硬件设施匮乏,教师缺少新课程培训,缺少新课程引领人,评价手段单一落后,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特别是在广大内陆山区,教师、学生乃至整个社会习惯于接受式教学;师生关系不够民主、和谐,老师之间、学生之间缺少交流合作;教与学严重分离,这种气氛,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形成。围绕创新教育,以“新课标”为指引,站在时代的前沿、大语文的高度,给语文教育引入清新之风,给语文教师重新定位,从而构建并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而语文学科是其它学科的基础,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高中语文又是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实现由传统教师向新型教师的转变,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师一种理性的、必然的选择。
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高中语文教师按照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恰当地把握好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关系,用合乎学生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方法来不断提高教学工作效率,这也是高中语文教师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特殊作用。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新的评价观念的转革呼唤高中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引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能以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那么,在新课程标准逐渐推广之际,高中语文教师角色该进行怎样的转变呢?
一、由知识的传递者向教学过程的指导者转变
传统的过于注重知识传承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非但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而且还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与学习期望。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强调,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与重组。
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任务是导学、导读、导看、导思、导行,给予学生更多自学、自读、自说、自练和自做的机会。把课堂真正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研究,亲身感悟、体验的地方,而不要把课堂视为欣赏教师讲演、被动静听和接受结论的场所。应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二、由教学的管理者向教学的合作者转变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参与者,这表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将逐渐让位于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也就是说,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将是师生交往、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一)变单一学习为合作学习(二)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三)变讲授教学为活动教学
三、由教材的忠实实施者向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转变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要革新过去语文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活动的弊端,就必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学科间融合、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新体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求语文教师树立以下三种观念:课程资源观、系统优化观、潜课程观;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要求语文教师具备以下三种能力:遴选鉴别能力、组合课程资源的能力、协调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朱幕菊主编
3、《语文教育学教程》河南大学出版社
4、郭预衡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汉澜、王道俊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