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综合性强的高中语文课堂
自新课改以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要求就得到了重视。在高考中,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在各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贯通,如语文与音乐,语文与数学,语文与体育美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命题等。由于教师在这方面对学生的综合性能力培养不足,学生碰到此类题型无从下手。实际上,新课改中的课程梳理与探究就是对学生综合性能力的锻炼平台。
如教材中会设置相关话题的演讲与比赛,题设中会根据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要求提出一些研究性学习内容。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素材去挖掘学生的综合性能力,特别是高中语文每一篇课文后面都有综合性能力培养活动,教师很多时候对此类材料的处理方法都是让少数表现好的学生来参与,这种参与很大意义上只是一种演示,并没有将其作为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常规性内容。实际上,高中语文教师只要肯去发掘这一类活动的内在,就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性能力的目标,进而提升学生对于高考此类题型的适应性。
二、构建目标性强的高中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倡的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能力这一点,从高考题型来看,每年的高考出题都不会拘泥于教材上的内容,而是会在阅读素材与题设方面引入社会上的热点。这也就意味着高中语文课堂应把眼光放出去,不应局限在几本高中语文教材之中,而应关注社会不断拓展学生的眼界。相比于传统的教学与备考复习方式而言,构建目标性强的高中语文课堂才能适应此背景下的新高考要求。与高考接轨就应多关注时代文艺里出现的新现象,关注时代的进程,关注社会主流思潮与媒体内容。教师可以借鉴近年来高考的题型走向,针对高考重点进行结合,把语文课堂内外学科进行融会贯通,进而提升语文课堂的目标性。
三、构建灵活性强的高中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并不是一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教学,每一堂高中语文课都有其独立的教学目标,拥有在此基础上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重点。构建灵活性强的高中语文课堂意味着在课堂上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进行完善与应用。如对于语文预习课来说,其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把课文基本读通,拥有对课文的第一印象,也就是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考验。反映到高考中,即意味着学生对于题目素材的理解能力。而在语文的教读课上,学生不仅要领会课文中每个意群的概念,同时还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课文展现出来,让文章中的故事与主人公得以丰满与立体。反映到高考中,也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但也要看到,灵活性强的高中语文教学并没有意味着一切主动权都教给学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高中语文自身的教学任务量只有依靠教师的引导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全面整合高中语文教学能力目标
从高中语文的综合性、目标性、灵活性层面分析,其最终目标是把教学内容与高考考点相结合,在对高考考点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高效课堂的构建。如高考中找出词语错别字这一项,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专题训练模式专门对学生进行统一训练,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每次课文教学时都可以留出3-5分钟作为辩词时间,日积月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现实的高中语文教学来看,大量机械性的训练与解题能力培养占据了学生的主要学习时间,教师要意识到所有的训练与解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培养出一个做题机器。如果只是培养一个做题机器,那学生的学习则全盘被动,语文教学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例如,高中语文写作课,由于高考作文所占分值重,而培养学生高考作文能力却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成,因此,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次一堂地专门攻克一种文体的写作,才能让学生一步一个阶梯提升作文能力。尤其是在灵活性非常高的高考作文写作的今天,越是有新意的文章所能拿到的分数越高,这一种新意就在于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对社会的观察以及自身的感悟。当然对于作文这一块,很多高中教师认为可以采用数学的方式进行分割,如把文章材料开门见山地引用,再引入平时背诵的文章片段与佳句名篇,结合再贴合文章材料进行适当改动,这样的文章一定能符合要求,不出错。而实际上,这样的教学只会进一步限制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越加灵活的高考出题背景下无所适从。因此,灵活的思维才能让学生理解出题者的意图,触类旁通的语文综合素质才能让学生左右逢源,目标性强的解题技能才能让学生真正把语文素养变成高考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