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宗教精神以基督教精神为主,构成了西方文化传统的源泉,渗透到西方文明的每一个角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就西方文学的发展来说,首先,基督教为西方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其次,基督教精神是西方文化精神中的核心精神,贯穿了整个西方文学创作。基督教精神承接了犹太教的原罪意识、忏悔精神、契约精神和救赎精神,还包括了自由、平等、博爱等精神。
基督教“原罪说”追溯其根源在于人们拥有的自由意志,上帝创造亚当和夏娃,同时赋予他们自由意志,正是受这种自由意志的驱使,才导致他们自食恶果,被逐出伊甸园。哲学家奥古斯丁正是出于对“原罪说”的信仰和理解,才发掘出了人的另一维超验存在,即自由意志。自由意志可以说是人类对自我自由存在的觉醒,正是因为西方人拥有自由意志,才使得他们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拼搏意识,并且具有大胆的开拓能力与创新能力,这些方面我国都是不及西方的。
其次,罪感意识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相通的,都是为了“劝人向善”,最终建立一个充满“善”的社会。劝善的方式就是划出一个善恶界限,任何人倘若违背,就会感到心灵上的不安,产生罪恶感,但是这种罪恶是可以在承受惩罚的过程中被洗去的,人们可以通过忏悔、反思,不再犯错,从而达到行善的目的,进而得到上帝的宽恕和拯救,寻到永生,获得永恒的幸福。
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中就阐释了原罪观念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悲剧。这是一部关于是非选择、善恶较量的戏剧,其中描写了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弑君篡位,从一个忠勇骁将变成残恶暴君,最终被复国之君打败,暴尸荒外,自食恶果的故事。起起伏伏的情节,变换频繁的场景,一次次激荡人心,令人又悲又痛。在这场悲剧中,基督教的原罪意识渗透始末,推动整个悲剧故事向前发展,影响人物命运发生转折。麦克白并不是一个彻底的坏人,在他身上良知与邪恶并存。剧本开端描写的麦克白是个正面人物,他赤忱忠心,是一个保卫国家的民族英雄,他看重荣誉地位,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不愿意干那些违背良知、有损自己荣誉的事。但人生来的原罪意识,使他内在的野心、欲望与他对荣誉、美德的追求相互抵触,使他的内心开始矛盾、分裂,他内心邪恶的蠢蠢欲动与他自身原有的美好品质相互冲突,使他内心备受煎熬,最终他强烈的内心谴责与极度的恐惧将自己推向了黑暗与地狱。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看到作者在麦克白身上渗透的人类原罪意识以及人性中恶的存在。
在遇到女巫之前,麦克白心中虽有邪念,但还不足以动摇他对美德与荣誉的追求,可是女巫一出现,立即唤醒了人类的原罪意识,诱发了麦克白心中潜藏的恶欲,再加之他的妻子这一外在推动力,便彻底为麦克白实施恶行扫除了心中的障碍,激发了麦克白一直踟蹰忧虑、隐而不发的原罪意识。原始罪恶主宰了他的心魂,没有抵制住权力与野心的诱惑,如同夏娃没有抵制住蛇的诱惑,最终难免自作自受,落个众叛亲离的悲惨下场。
然而学生读到这里,也许并未对麦克白产生憎恶感,反而是十分怜悯同情他,这就是悲剧所带来的崇高美感。可以说这一切不是麦克白愿意看到的,他是被人类的原罪意识推到了良知与邪恶的夹缝中。夹缝中求取生存,必然苦闷抑郁,必然会导致人格分裂,他没有办法摆脱这类似诅咒的原始罪恶。虽然他意识到了自己所犯下的罪恶,深感懊悔,但另一面他又不去弥补,任凭罪恶继续下去,心中的恶或说原始的罪恶最终压制住心中的善,也就注定了他咎由自取的悲剧收场。
显然,原罪意识也是有自身的弊端的。西方人之所以认为人性恶,主要一点便是源于原罪意识,而我国儒家文化则强调人性善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首先,性善论肯定了人的价值,认为人的存在是有意义的,人生既然有价值,那么人的自然欲望与生理本能也是理所当然被接受的,然而基督教的性恶论从根本上对人性存在一种否定的态度,原罪意识否定了人的价值,将人的本能与欲望视为污物,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悲观主义思想,才造成了欧洲中世纪的黑暗压抑,从这点来看,我国儒家的乐观积极的性善论便优越于性恶论。其次,儒家性善论将人与禽兽区别开来,认为道德是人的本质属性,凸显出了人的尊严与价值,然而性恶论认为人是具有兽性的,人和兽一样具有卑污的欲望,因而人们必须要向上帝忏悔,以求宽恕。
通过比较,我认为我国性善论应该得以坚持,而性恶论应该摒弃,人是道德主体,优越于动物,它肯定了人生存在于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我们应坚持人性本善的原则,追求社会和谐,世界和平。性恶论消极否定,贬低了人的尊严价值,将人类比为动物禽兽,根本上消解了人的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也否定了人类追求社会秩序与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
罪感意识使得人们不再留恋现世生活,开始期待通往幸福的彼岸生活,向往天堂的永生。因为生来有罪,人们希望从现世的苦难生活中解脱出来,皈依神圣超绝的上帝,所以他们希望得到上帝的宽恕与救赎。救赎意识是原罪意识的另一面,这里救赎实际暗含两个层面的意思,“救”是指上帝对他们的解救,“赎”则是指人们感念上帝的恩情,为了回报上帝,他们不停的忏悔自己,以期重新找回伊甸园中的纯洁。正因如此,又使西方人形成了一种忏悔意识,为了得到上帝的宽恕,超越现世生活的苦难,获得身心上的安全感,而毫无保留的向上帝坦白自己的罪过。忏悔是人对自身的内省与反思,是对人性的谴责与否定,寄托着人们希望超越自我的内在渴望。忏悔意识体现在文化上主要是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以人的自我批判,延伸到对国民、对社会的反省与批判。人们通过忏悔,揭露出阻碍民族发展的思想以及民族落后的原因,从而使一切回归道德,使人心向善,使国家找到自救的出路,重获新生,到达幸福的彼岸世界。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原罪意识的讲解,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西方悲剧意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追溯西方历史,找到西方人信奉上帝、不断忏悔、不断寻求救赎的原因。这里可以将圣经故事以及希腊神话,作为引入原罪意识的讲解方式。与中国神话中的神明完全不同,中国的神都是善良圣洁的化身,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济世扶贫、普度众生的仙人。然而希腊神话,是个成体系的系统,他们和人类相似,有人类的各种爱恨情仇,而且几乎每个神都带着深重的罪恶。我想“人人生而有罪”,一方面也许就是源于希腊诸神的罪孽,这与圣经中创世纪的故事十分相似。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入文化内容的讲解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但可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融入课文,同时还可以巧妙地向他们传递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