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初中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9-14 共3058字
摘要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改进阅读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摆在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语文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改进语文阅读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主要是指教师在正确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成功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进步或发展。那么,语文阅读有效教学又是什么呢?

  顾名思义,语文阅读有效教学即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具体地说,是教师在正确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通过一堂语文阅读教学课,和学生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样的阅读教学就是有效的。反之,如果一堂课后,教学目标没有实现,学生的阅读兴趣没有被激发,阅读能力没有提升,那么就算是一堂无效的阅读教学课。简单地说,就是花了时间而没有任何收获,这就是无效的教学。

  二、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语文阅读教学之所以无效或者低效,主要是因为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三维目标的割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1]

  然而,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却出现了游离于知识、能力之外的过程与方法,游离于教材和教学过程之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游离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外的知识授受与技能训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常常顾此失彼,相互割裂,从而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

  (二) 教学内容泛化

  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教育界权威的倡导下,语文教师开始转变教学观念。语文阅读课上,语文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二者的差别是,教教材是只把教学的内容局限在教材之内,把语文的范畴无限缩小; 而用教材教,表明语文的范畴不仅限于语文教材,教材只是教师语文教学中使用的一个工具而已。新的教学观念形成后,教师在教学中开始极为注重向课外、向生活拓展、延伸,甚至跟其他学科进行相互渗透和关联。这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很大的进步。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当,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不集中、重点不突出等问题。教师一味向课外延伸、盲目补充拓展,而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从而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过多地联系生活实际、牵强附会地理论联系实际,过多的情境创设等,导致语文实际教学内容变少,无必要教学环节和内容变多,造成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

  (三) 教学活动形式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自由阅读、自主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开始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然而,由于学生缺乏对自主阅读的深刻认识,自主变成了盲目,没有目的性。表面看来,学生是进行了自主阅读,实际上学生缺乏引导、盲目阅读,并没有进行深入思考,从而难有收获。而合作与探究也都是空有形式而已。因此,这种没有目的性的自主阅读教学,表面上看来学习氛围良好,实际上却缺乏思维的力度,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低微。

  三、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 科学制定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指导和制约着整个教学活动,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2]

  因此,为保证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教师首先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然而,现今部分教师由于没有真正了解三维目标的含义,设计教学目标时企图面面俱到。结果反而导致教学目标非常宽泛和模糊,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在上课之前,教师应对这一节课的目标有比较清晰的定位,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方向,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其次,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也不能一味地贪多求全。一堂课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也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在一堂课中,教师不能安排过于繁重的教学任务,而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学习的重点。这样,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最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有调查发现,语文阅读教学有效与否同教师对学生个别差异的关注密切相关。卡罗尔的学校学习模型显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教学的能力是不一致的,这就决定了他们学习所需要的时间也是不尽相同的。

  因此,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应当使之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心理特点等相适应。只有在科学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语文阅读教学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有效性。

  (二) 精心设计问题

  课堂提问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是提高课堂效率、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方式不对或者设计的问题不当,不仅会使学生难以理解问题的具体含义,而且也会浪费课堂时间,降低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有效的提问,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要设计有效的问题,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要优化提问的语言。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与激发学生思考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当慎重措辞,用词不仅要含义清晰,避免出现双关或者歧义,同时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让学生容易理解。

  其次,教师的提问要有层次性。教师提问的问题应该是事先设计好的,而不是心血来潮,想问就问的。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都是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的。

  因此,教师提问时,也应当由简单浅显的问题入手,层层递进,逐渐过渡到较为复杂深刻的问题。

  (三) 正确引导自主阅读

  《学记》有言: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教育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更不是一下子把结论和盘托出。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走出'独白'的霸权地位,要放手让学生自主独立地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与文本和作者的对话中、在与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中去自行发现、自行建构文本的意义,而不是作为被动的客体,接受教师的灌输".[3]

  只有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去思考,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有所提高,阅读教学才能更有效。

  (四) 优化作业设计

  优化作业设计,最重要的是要使作业少而精。不少教育研究者认为,要想作业有效果,首先应该控制作业的量。学生经过一天的学习已经非常劳累和厌烦了,他们迫切需要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作业量不大,他们还能克制自己完成作业再放松,一旦作业量过大,要想学生去认真而不敷衍地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另外,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教师设计的作业,应注重难度的合理均衡,使不同水准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鼓励有能力或有兴趣的学生在完成基本作业的情况下,挑战难度较高的作业。这样不仅能兼顾优等生、普通生和后进生,还能够形成一种竞争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自觉并努力地完成作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
  [2]张艳芬。 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 阅读与鉴赏,2010,(8) .
  [3]刘朝晖。 语文教育改革论[M].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112.

相关标签:有效教学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