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切入点的选取非常重要。一个好的切入点,应是文章中最敏感、最关键的部位。选得好,可以直接揭示文章的核心、概括文章的主题、明确文章的思路。可以使课堂教学纲举目张、层次清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怎样选取切入点并进行切入点设计呢?
一、教学切入点的选取原则
(一)从语言本身入手,关注语文教学本体
语文学科的百科全书式特点决定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它与其他学科,如历史、政治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语文教学并不因其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开放性等特点而丧失其教学的本体———语言和文字。事实上,语文学习就是对语言和文字的学习。
学生在“语言形式———语言内容———语言形式”的循环往复学习中涵养语感,学会以文字表达情感。也就是说,语言与文字在学校教学中不仅是了解教学内容与学习对象的“工具”,它更是语文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学习对象。因此,不管教学内容多么丰富,教学切入点的选择首先应从文本语言入手。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教师要细读文本,从自己的阅读体验中反观学生的阅读需要与问题,这样才会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
(二)从文体入手,重视学生内隐性语言的建构
除最为基本的识字学习外,学生对表情达意的语言文字的学习必须建立在一定的载体上,这个载体就是文章。叔本华曾说文章是作者“心灵的精华”。这个“精华”必与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深刻相连。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必须在这样的精华所构筑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够真正理解其确切的含义。这就不能不重视语言环境的性质,即文章的文体。虽然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有“淡化文体”之说,但也仅仅是“淡化”而非“不要”文体。所以,教师教学切入点的选取应与文体相关,以引导学生对文体的认知。这种认知的获得,不应是传统的文体知识灌输,而应是与文章学习紧密相联的知识的良性渗透。例如,学习小说,就可以选取环境、人物、情节作为切入点,如《孔乙己》等文。
(三)从学生入手,以学定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定教是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因而,教师要在全面把握和了解学情及学习需要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形式与目标,以最优化的教育策略,来恰当地选取切入点。“恰当”之谓,应与学情适应而稍高于现状,既要与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还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切入点还应是学生求知的兴奋点、兴趣点及学习的爆发点和导火索。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乐于参与、乐于浸润其中,并乐于进行探索、思考及发现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切入点的设计策略
教学切入点的选择,可以是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过渡段等。无论是哪一种,都应是文章思想内容、人物特点、故事情节、篇章结构的聚散点,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切入点的选取,也反映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与见识、对学情的了解与把握等方面的水平。
因此,研究教学切入点的选取与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一)从文眼切入
教师教学切入点的选取如能够抓住“文章之眼”,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深意大有裨益。以《湖心亭看雪》一文的学习为例,如若教师能抓住尾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句中的“痴”字,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被贬的背景下,作者以被贬之躯,在寒冬之夜去赏雪,不可谓不“痴”。这种“痴”,是对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的痴,是对世俗之外的怡情雅致的痴,是对故国往事恋念的痴;但其表现却是严寒天气下所谓的一人独往。所谓“雅兴”“超凡脱俗”实在是“痴”字的内化。在这样的认识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自然会更加深入。
(二)从关键词、句、段切入
关键词、句、段能够集中揭示文章的重心、能够表达情感塑造形象、能够展现文章风格。关键词、句、段是一篇文章的神经中枢和信息节点。教学时抓住这些关键之处,就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及写作技巧。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文,如果能够抓住“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展开教学,就能使学生发现整篇文章的生机和活力,较快进入文章的意境。
作者的写作顺序是盼春、绘春、赞春,作者的写作画面是春草、春花、春雨、春风和春天里人的活动。接下来,学生自然也就会结合尾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理解作者写春景的目的是激发人们去发奋努力,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三)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
以小说教学为例,传统教学总是遵循着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进行。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会逐渐消磨掉学生最初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事实上,我们的教学完全可以打破陈规,直接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适应学生需求展开教学。例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看到题目,多数学生会直接关注“拳打”二字,想知道鲁提辖是怎样打镇关西的。教学时教师应顺应学生的需求,放弃一般的教学步骤与过程,直奔小说的高潮———“拳打”部分。在学生欣赏了打斗场面之后,自然会引发学生思考一些问题,他们会主动去研究与探索事情的来龙去脉。
接下来文章的情节、脉络、结构等就容易被学生所掌握。
当然,教学切入点还可以从学生的质疑、文章的线索与结构、不同文章间的比较等方面选取。具体到某一篇文章,其选取策略自然也是灵活的。只要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其切入点的选择都是合理的。
参考文献:
[1]李建胜.对当前高中语文课文分析的切入点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中,2013(11).
[2]李伟.中学语文课堂提问切入点的教学探究[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