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初中语文论文

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6-30 共3665字
论文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总体目标”中指出初步学会从语文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同时指出知识与技能、学习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做到上述目标的有机结合,充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离不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思维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接受性学习,教师交给学生知识,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状态。学生过分依赖于教师和课本,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语文课堂上缺乏问题意识,创造性也就相应薄弱了。现代语文教学主张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学习、探究和研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激发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

  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否敢于提出问题、能否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主要就在于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否强烈。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一个优秀的学生往往也在于他会提问题。孩童时,好奇心很强,对自己不懂的问题总会问个为什么,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但自己的好奇心没了,而且连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的热情也没有了,更别说自己去提出问题了。

  问题意识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材的束缚、应试教育的困扰、教育观念的遏制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问题意识淡薄,提不出问题或不敢质疑,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零问题状态”或“问题意识淡薄状态”。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法仍然很盛行,因而使学生养成了等待老师向他提问、向他质疑的习惯,并在回答问题时还要去力求遵循老师的提问意图和思路,这样抑制了学生对发现问题的兴趣,影响了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知识只有围绕问题展现出来,才能很好的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进而成为学生内在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的最终结果绝不是用传授知识去完全消灭问题,而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广泛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强烈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苏联的一位教育家认为 :谁提问,谁就在思考,谁就在形成个性。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提问。不要拘泥于旧式的教育,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提出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在语文教学中,不论是看书,还是预习课文,都要带着问题,头脑中总要有个为什么,这样看书就有目标了。学生头脑中只有存在问题,才会主动去思考,才会有求知的愿望和要求,才会去积极获取知识。

  培养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必须提倡学生提问,诱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时的走下讲台倾听学生们的讨论,以满腔热情关注每一个学生,并与他们进行交谈,以“你能够 ”“我相信你们”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多表扬,少批评,常用“问得好”“真聪明”“了不起”的赏识性的语言鼓励学生激发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

  二、问是一种能力,让学生敢问

  提出一个问题,特别是一个好的问题,是难能可贵的。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勇气,而且能培养观察能力。实际上提问题的过程,就是发展创造思维的过程。好问是孩子的天性,凡事总要问个为什么,这种好问的精神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也是一个创新人才所必须具有的。在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学生自己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也不敢向老师提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教师,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试教育的影响和传统教育观念的遏制。长期以来教师采取填鸭式教学,没有意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课堂上,语文教师习惯于用一种非常武断的逻辑去评判学生的问题和答案,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答案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遭到老师判官的“枪毙”,便不敢再问,也不想再问,久而久之就会在课堂上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也拉大了。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杰认为“促使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某些态度和品质”,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秀的表现和发展。因此,要激活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必须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学生的“问”营造氛围 。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正是问题意识培养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位学生,课堂上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气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讨论和见解。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用赞许的目光注视并辅之以恳切的语言。

  根据课堂上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兴奋、疑惑、深思、惊讶等表情,教师做出赞许或给出一个会心的微笑,促使师生的情感交流,促进各种智力活动的展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使学生敢于发问。同时也对不愿提问题的学生,起到督促作用。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发问,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尤其是学困生。破除学生怕提问、怕被讥笑的心理负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求新求异,学生答错了允许重答不讥讽、不嘲笑;答不完整的允许补充;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允许提出一些奇思异想的问题,不论他问的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对提错问题的学生,不能批评,要启发他用另一种方法去想,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的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育其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质,释放出巨大的潜能,让学生敢于把问题提出来。拥有快乐、宽松的积极情绪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这种情绪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才能最大限度的活跃起来,容易诱发新思维,产生新异、独到的问题 。

  三、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面:让学生提问题,学生不是摇头,就是干瞪眼。这说明掌握提问题的方法是学会提问题的关键。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学生想问、敢问、好问,更应该会问、善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善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标志。好问是多思的前提,提倡好问并非鼓励学生不假思索的乱问,不要为提问而提问,也不能一疑就问,每题必问。学生提问题提不到“点子”上、平淡无味、不深不透,这正说明他没有抓住问题的要害、没有发现问题的内在联系,归根到底是缺乏发现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托尔斯泰说过: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人知道的很多,却不知道有用的东西。这句话道破了做学问的道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最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并且通过反复训练,使之化为能力。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加强指导,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知道在何时何处提问,让学生会问,这也是培养学生意识问题的核心。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事事都要问个为什么,不要迷信权威,不要唯书,不要人云亦云,要让他们具有怀疑和批判的精神,这样新问题才会源源不断的从他们的脑海中流出。因而,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还要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教给他们一些方法 。比如针对文章的课题提问,针对课文中的矛盾之处提问,针对课文中的疑难之处提问,设计“问题卡”提问等。

  总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给学生主动提问的实践和空间。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把学习的过程组织成主动发现问题的过程,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受到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 到“无疑”的思维训练。创设适合的问题情景,在问题情景之下发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是学生以问题为主线进行语文的学习,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在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的良好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 关炳谊.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 12 期.
  [2] 袁枚.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 年第 6 期.
  [3] 杨丽霞.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学周刊,2013 年第 2 期.
  [4] 余小平. 对话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 年第 2 期.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