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式教学模式是从青少年好奇、好学、好问、好动手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总结规律,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发现式教学模式有深厚的时代背景和悠久的历史背景,其现实意义不可低估。
一、发现式教学模式
1. 发现式教学模式。发现式教学模式是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首先倡导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原则形成的知识结构,课程教学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而教学过程应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所具有的思维结构特点进行,引导他们自已去发现以前未曾认识的观念间的关系和相似的规律性,达到掌握学科结构的目的,这种与结构课程相应的教学方法称为发现式教学。
2. 发现式教学的一般特征。发现式教学模式与其它教学模式相比,有其独特之处。一般教学模式是将教学内容作为现成的知识介绍给学生。发现式教学模式从跟本上改变了一般教学模式的程序和教材面貌,强调学生的发现者地位。
3. 发现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特点。首先,发现式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灵活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发现式教学模式通过问题的发现和设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在教学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话题。在这里,我们只讨论在发现式教学模式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发现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 发现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作用。发现法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恰如其分的引导下,通过学生广泛联想,相对独立地去发现知识。学生通过教师“发现”的引导,一改长期以来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主动独立地参与到“再创造”的学习活动中,产生对新知的好奇;在教师引导下回顾、总结,使所学新知系统化、条理化。这些学生参与“再创造”形式的学习,引发了学生对新知的兴趣,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自身素质也就能不断提高。由此可见,发现式教学对学生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 发现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作用。发现式教学要求教师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身份面对语文内容,尤其侧重从学生的视角看待要学习的知识,从“发现”的角度去安排教学内容,使教师不再被看成知识简单授予者,而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生进行语文活动的促进者、设计者、参与者、指导者和评怙者。并且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要起到主导作用。在发现式教学法的实施中,对教师“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发理式教学对教材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发现式模式”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目前还没有“发现式教材”,教师要用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寻找与“发现 有关的资料,思考与”发现 有关的问题,设计与“发现”有关的讲授程序并写出教案,这实际上有效地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材的编写提拱了一个新的思路。即教材应更多地以探究的语言代替结论式的陈述,用引导发现的程式结构重新组织知识内容。
三、怎样搞好语文的发现式教学
1. 吃透教材内容,熟悉本课程发展史,明晰发现的本源。吃透教材内容是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熟悉本课程发展史则有助于我们从大局上把握发现的主线,而明晰发现的本源既是发现式教学的关键,也是发现式教学的难点。
2. 合理的分析、切近的设问、循序善诱的语言控制。从本质上讲,发现式教学应属于启发式教学的范畴,因此,发现式教学在遵从发现进程这条主线的同时,教师是否善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又一个关键所在。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循序善诱,设问时,则应力求切近。让设问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成为学生迷茫时、思索中点亮学生思维的明灯。
3. 良好的教学节奏。由于发现式教学是以引导学生自我发现知识的本源为根本的一种教学模式。所以教学中的理论含量比普通的教学法要多不少,从而也增加了学生的压力。解决得不好,日久天长。势必造成学生思维上的疲劳,出现超负荷现象,这样就完全失去了发现式教学的意义。为此,我们的教学应该呼唤节奏。什么是教学的节奏 ? 我们认为:散文的“散”最能喻其意。朱自清先生说:“散文姓散,但又忌散”.一言以蔽之,就是形散神不散。
上述对语文中发现式教学模式的探索表明,发现式教学模式思想是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科学的思想模式。在今天的语文发展进程中,发现式教学大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我们应大力提倡。
参考文献:
[1] 李元中 . 语文教学论统方法概论 [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杨泰良 . 例说发现式教学 [J]. 语文教育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