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初中语文论文

从兴趣诵读、多媒体辅助提高初中古寺词教学效果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4-22 共2320字
论文摘要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古诗词宛若这条历史长河粒粒璀璨的珍珠,闪耀着艺术与人文的光辉。中国作为诗的国度,其精美的诗篇浩如烟海,经过岁月的磨砺与沧海桑田的变迁,仍显示出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这些艺术瑰宝集中呈现了中国历史文化、中国特有的民族情怀,吟咏其中,含英咀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和至深至美的情感熏陶。然而,长期以来,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的古诗词教学只是让学生停留在浅层的背诵,浅尝辄止,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味同嚼蜡,兴味索然。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美的殿堂,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呈现美,仍然是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以趣导引,开启古诗词艺术之门

  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应该是以趣导引的课堂。兴趣是助推学生探究与深入了解的动力。古诗词更需要教师以趣设疑,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例如,在教学陶渊明《田园归居》这首诗时,教师导引学生:同学们,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着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以写景状物见长,今天让我们走近诗人,品味诗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闲适的愉悦,和作者笔下恬美幽静的田园风光。教师的导入既体现了诗的主旨,又激起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好奇心,课堂在一种探求美的意韵中走近诗人,走近诗人的生活情感世界。在教学南宋诗人李煜的《相见欢》时,我用故事导入,讲李煜这位亡国之君的坎坷经历,以及最后因为写《虞美人》中的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而被宋太祖处死的悲惨遭遇,引发学生对诗人境遇的同情,由此演变为对其作品的好奇,激发其进一步探究其诗作的浓厚兴趣。使课堂进入“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豁然开朗”的期待情境,进入寻求美、感悟美的最佳状态。

  二、以诵为主,悟情入境

  朗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朗读能够让学生直击诗词文本,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舌、脑多种器官参与。古诗词具有节奏美、韵律美等艺术特质,通过诵读学生受到节律美的熏陶,受到意境美的感染,受到情境美的浸润,从而走进古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古诗人谈心,与文本对话。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好诗不厌百回读。在读中感其情,入其境,明其理,悟其真。例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一文,在引导学生明确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身世后,我鼓励学生大声朗诵,首先体会诗的内在律动,引导学生应该怎样以外在的朗诵表现出那份感情的沉潜,用怎样的语调变换来表达起伏的韵致,以表现诗人孤独、凄冷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抓住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西风、古道、瘦马这些经典的表达愁绪难解的意象,来体验诗人漂泊异乡的游子情怀。然后让学生品词嚼句,从古藤、老树、昏鸦中体味诗人愁苦的心境,从小桥、流水、人家中体味诗人对于恬淡幽美生活环境的向往,从断肠人在天涯中感悟诗人的离愁别绪、孤寂落寞与辛酸无奈。

  三、媒体辅助,感悟诗境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课堂,教师串讲,学生记忆,教师讲得劳累,学生学得乏味。借助多媒体的声、光、电、影的视频功能,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入情入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例如,我在教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着名词作时,根据学生崇尚流行歌曲的心理特点,我视频播放歌手演唱的《明月几时有》,学生在这首动人的旋律中很容易就进入了诗的意境,与苏轼一起完成了一次对生命体验的旅程。让学生感悟苏轼在遭受家人离散、家乡别离的那份愁苦的同时,也体验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那份人生的无奈与释怀。体味诗人那种“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及对人生彻悟的悲悯情怀。此外,还可以借用多媒体介绍一些比较接近史实的历史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当时的历史背景。使学生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能够更好地体味诗的意蕴与情境。例如,在学习唐朝诗人杜甫的《石壕吏》一文时,我利用网络上《唐朝诗人的故事》让学生进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使学生对当时历史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并懂得每个朝代的诗都有当时历史印记,即所谓的“史诗”之说。

  四、品味诗境,练笔溢情

  传统的古诗词课堂教学,只是停留在品读与欣赏的浅层次。当然,学生在欣赏中可以体会诗词的美妙意境,领悟诗歌字字珠矶的运笔之妙,感受一幅幅精美的诗意图画,从而体会诗人的写作技巧和高超的意境营造手法。通过品读达到陶冶情操,提高文学素养的目的。诗词是文学,是艺术,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通过诗歌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为目标”,引领学生进入文学的殿堂,遨游于艺术的海洋,感受中国传统艺术作品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但是优秀的文学艺术需要新一代的传承与发扬,需要让古老传统的文学艺术在新时代放射出绚丽多姿的光彩。具体到古诗词的教学课堂,我们不仅要求学生会品诗,会把握诗的意境及文学艺术的价值取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动手。让学生从简单的模拟入手,结合现实生活,进行练笔,在练笔中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在练笔中掌握一定的艺术技巧,在练笔中加深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与感悟。例如,我通过音乐的伴奏学习唐朝诗人杜甫的《春望》与《望岳》,在学生对诗的感悟及体会到位之后,我鼓励学生进行练笔活动。有的学生课堂练笔中写出了值得称道的作品。例如,有学生以《咏菊》为题写下了如下的诗篇:秋深百花杀,我自向天笑。寒刀何所惧,霜剑自逍遥。自生傲骨峥,花随苦寒俏。根植冰冻土,香阵冲去霄。虽然学生的创作还显得有些稚嫩,还缺少那么一点点品位,但毕竟走出了可喜的一步。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行创作,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使他们鼓起勇气,爱上创作,爱上古典作品。

  参考文献:
  [1]冯家纯.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7).
  [2]张亚明.主观体验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中学语文,2001,(12).
  [3]马龙河.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析[J].新课程(教师版),2007,(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