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艺术性在土楼建筑文化中的价值分析
【引言 - 第二章】客家土楼建筑历史及形成
【第三章】土楼建筑功能及建筑文化
【第四章】建筑文化的艺术体现
【第五章】土楼建筑发展融合艺术性的意义
【结论/参考文献】客家土楼建筑文化艺术特征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引言
建筑文化是对历史发展中人类的物质及精神力量所能达到的程度与方式进行的展现。其中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为社会意识形态。人们常常在力度和比例中感受建筑,忽视其历史意义,也常常会去执迷于建筑外形上的优美,忽视其中对民俗文化的表现,而人们大多把其归为建筑艺术之美。
(一)研究意义。
如果我们从狭义及广义来探讨文化的意义,那么,物质及观念的变化,人们思想程度的提高都可以被称之为广义上的文化;而民俗习俗,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些成果,这种观念及形态上的文化常常被称之为狭义的文化。认可大众与民俗中对美的认知,把民居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文化基础的生存价值。建筑将以以多种艺术形态出现,同时与其他艺术互相补充,从而呈现出丰富又繁杂的建筑的艺术形态,这都不单是内容与形式的单一结合现象。
当地人建构观念文化的过程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客家土楼建筑上, 它是客家人精神文明的形成过程。文章通过对它的研究,从它的建筑中体会它所表达出的艺术特征,对现今模式化、形式化的建筑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相关研究成果。
很多中国著名学者都对客家土楼进行过实地考察,并撰写过很多对土楼建筑的相关书籍。在配有手绘或照片的案例研究书籍中对土楼的结构、样式进行过阐释,完整的研究了建筑学方面的价值及意义。也有高于单对建筑体的探究,是从科学视角对客家土楼进行的展开讲解,从习俗方面对土楼的形式进行解答。有些著作不会被限制在客家土楼价值与分类的单一题目,它是将多重因素进行综合,如自然环境与土楼建筑,社会因素或生活习俗等进行整合探究,探讨其客家土楼多样的模式及其当地特征间的相互关联,将客家土楼和多种因素相关联进行研究。
在《民居建筑》一书中,作者提出过对中国民居发展史的论述,对中国民居及特色村镇的整体形势、发展现状、内部格局、内部空间及外部装饰、造型、外观和整体环境气氛的营造等很多方面都进行了完善详细的解析。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九十年代后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环境的性能在民居建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许多专家学者开始越来愈多的从生态学的角度探究民居建筑。他们在自然环境与气候适应性方面以特点明显的民居建筑做个案分析且已获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些前人相关的研究成果都对本文的研究思路给予非常大的的引导。
(三)研究目的。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实力的逐渐提升,现今社会产生了巨大变革, 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着人们对美的感知与艺术的追求,而民俗与文化互相碰撞, 使人们生活的各方面均有很大的变化。人们居住方式在时代的进步间发生着改变,文化与习俗也渐渐有了变化,在这同时少数民族居住文化也在进行着改变。民居可以成为其习俗文化的显性代表,其自然宁静的艺术性表现在其文化的语境之间。人在进步中提升对艺术的审美也同样有着较为核心的历史价值。在今天看来,人类创造与沉淀的民俗艺术文化遗产一样璀璨夺目。
研究其民居建筑变化中的艺术特征,对于继承弘扬民居建筑文化或对当今建筑设计所涵盖的艺术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学意义。当今住宅想要创新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当地建筑文化进行可持续的发展与传承。因此了解及探究民居建筑文化的内涵,在传承悠久的建筑文化中十分重要,这样历史文脉能在现今建筑设计中能得以再生发展,传统民居也可因此得到根本改善。
(四)研究内容。
本文以申报着世界文化遗产的客家土楼为切入点着手, 以土楼建筑为个案,重点分析客家土楼对建筑文化内涵的承载,也对其建筑所承载的文化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通过资料整理,对聚族而居的客家土楼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及土楼建筑对艺术美感的呈现进行阐述。也从艺术文化的特征方面,论证在自然氛围中形成的土楼建筑及其为客家文化遗产的客家土楼的建筑文化与艺术特点的体现与关联。
客家文化在与先民之间的互动中新生出地域性文化,继承了中原传统农业文化。全文总结分析客家民居建筑文化与建筑艺术特征,分别从当地环境、民俗、生活习性等角度切入进行客家土楼建筑文化、艺术特性以及空间形态构成的分析。归纳总结客家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与艺术的发展方向和模式,以及传承和创新的原则和做法。
一、建筑文化简述
如果让我从建筑的角度讲问题,我想我必然会更偏向强调艺术的重要性,希望建筑更具有其本身的文化艺术价值。而对于现在我们所处的环境来说,周围的现代建筑多数在形式感上做加法,而艺术感上却做着减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建筑所体现给人的文化性与城市的历史性。
我国当今建筑文化与社会文化变革中的观念有很多不确定性,在逐渐被外来西方的先进技术以及文化冲击下的中国,许多种种文化被引进。理性、非理性的艺术思潮在文化艺术的发展中转播着,无论是高雅亦或庸俗。虽然可以帮助我们改变文化观念、拓展目光、发展艺术创新,但建筑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在外来建筑思潮影响下普遍表现为追求多样变化,这样会丢失对建筑文化本身的艺术性展现。例如许多城市的火车站等类型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缺少有地方特色文化形象,给外来游客无法留下很深的印象。
建筑作为文化传承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出人们的自主性创作过程,寄托与包含着人类的情感,是文化观念变化提升的过程展现。它作为文化与情绪的表达纪念形式,客家土楼是对其精神文化的升华。如果人们不把有着特殊背景的土楼建筑当做有活力的建筑,而是单纯的被其外表所吸引,那将失去其本质意义与价值。如果人们从建筑文化符号或装饰形式的方面对客家土楼进行艺术特征的理解,有仅用现今科技去模拟与再建筑,不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而进行套用,这对传承及发展客家土楼的建筑文化有消极的影响。土楼是对客家民居建筑历史的呈现,客家人适应及开拓了新的生存环境,其民族智慧与创造力另人惊叹。土楼展现了客家人强大的群居能力与特有的价值观念,经过历史的见证创造出惊人的文明,与其他民宅建筑大有不同,其文化性与艺术之美的体现堪称无与伦比。
二、客家土楼建筑历史及形成
(一)客家土楼起源。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各地方有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福建土楼从宋元时期开始发展,到了明末开始成熟,清代及民国都渐渐往成熟方向发展。客家土楼建筑在唐末宋初开始起源,到现在为止有一千多年的深远历史。它的数量大,种类多,而且规模都相对很大,内部功能十分齐全,在世界上属于少有的民居建筑。常常被人称为生土楼的客家土楼,它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复杂多样的种类、宏大的规模建筑、奇巧的结构类型、齐全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以及丰富的内涵和适应性著称,土楼拥有独特的艺术特性、学术研究意义和历史研究价值。约至西晋末期与东晋时期时期,部分地区发生战乱,多个北方的少数民族展开规模较大是南下运动,这导致汉族人民的政权受到巨大影响,中原地区每次出现规模较大的战乱,均会影响人口的流动,所以在不同时期由北方南迁至福建的中原人,与身为土著的当地人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些比较独立、大小不一、极具当地文化特征的生活模式,土楼建筑由于此类原因逐渐的发展与形成。
(二)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
1.民居的迁徙。
我国广东、福建、江西等东南地区为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区域,客家先民主要经历了几次规模较大是南迁,历史上主要一下几次大规模迁徙过程。
最早王室开始出现内部战争是在西晋末年, 趁虚而入的北方游牧民族使中原地区进入了第一个较为动荡的历史时期。王权随之从北方逐渐南迁到今天的南京等江南地区。中原人民为逃避战乱,同样陆续向南迁移至南部地区地区及长江沿岸区域。一半人迀入赣南地区,另一半人最终迁至闽粤地区。
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发生大型中原人迁徙,大量汉人为避免战乱往南移居,也有大量为避难的中原人逃入较为安宁的东南地区,这次迁徙可以被称作是史上第二次中原汉人的大型移居。这些南迁的中原汉人正是客家的先民。
再一次南迁是在宋末时期,当时金人入侵攻打现今的开封市时,由于战乱再次发生,很多官吏平民被迫向太湖一带迁移后,蒙古族入住中原。南宋末年,早期为躲避战祸,迁入此地的客家先民为寻求更为安逸的生活环境,唯有再次南迁,迁移至粤的东北部。
明末清初时期,逐渐向南逼近的清兵打乱了原本生活在闽西及粤东的客家人,又因居住地带人口增多且少田多山,于是部分客家先民又进行一次大型迁徙活动,史称客家"西进运动".
太平天国时期,进行了史上几次大型迁移的最后一次。同样是由于受到战乱的影响,迫使部分客家人向海南等地区西迁,也有部分向南亚迁徙,现今东南亚的客家社区就是因此形成。
数次的迁徙体现了客家人对生活的热爱,也正是因为这份对生活的热爱,使至土楼成为世界独有的大规模山区的民居夯土建筑,成为生土建筑中极具价值的艺术典范。无论是土楼的装饰、布局或工艺都非常少见,屋面用火烧瓦盖加以覆盖,十分耐用。其形式复杂多样,不仅仅是非常多见的圆形土楼,也涵盖了交椅形或方形土楼等多种结构的建筑,多样的建筑风格以及形式结构填补了土楼的完整性。
2.土楼发展现状。
回望前人曾在不经意间留下的足迹, 感受历史之河从我们身边流过而成为历史,这些种种都是人类文明真正意义上的延续。客家土楼分布地域广,较为集中在福建龙岩地区,有数据统计现今保存完整、状态较好的土楼共三千多座,都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
近年来,这一民居建筑的代表的发展却日渐衰退,为避免我国现有文化失去传承,土楼建筑文化的研究与探索及怎样传承创新是目前紧迫的问题。
土楼现今被誉为中国传统大型群居形式的民居建筑,因为它自身独特的形式与文化沉淀以及广泛的适用性对于当代建筑发展具有独特的影响。现今建筑经常以模式化设计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或者把后现代建筑师作品中的设计进行挪用,这些建筑本身没有建筑文化的承载,有的甚至把很多后现代的思想胡乱混入其中,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建筑的设计没有好的理论支撑。我国很多研究此方面的前沿研究学者,注重的文化现象多为土楼建筑以外,而忽视土楼的富含着深远的客家文化。若将视线转移到建筑本身,民居建筑种类会在极其多的方面显露出特有的艺术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