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学技术论文

皮肤摄影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展望(3)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1-16 共10213字
  2. 4皮肤CT的应用进展与缺陷
  
  皮肤CT图像为黑白色,分辨度相对较差,穿透深度只达到乳头层,对400μm以下的组织难以成像,非平坦部位成像不佳,以上都限制了应用范围。目前尚未建立皮肤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标准,未来需进一步建立各疾病在皮肤CT诊断标准[37].
  
  3皮肤B超
  
  3. 1皮肤B超的工作原理
  
  由于分辨率的原因,以往超声很少用于皮肤病诊断。随着技术进步,目前超声成像技术分辨率已达0. 1mm,可清晰显示皮肤各层及皮下组织,因此皮肤高频超声开始用于皮肤病诊断。5 ~ 10MHz探头用于脂肪组织、动脉、静脉、淋巴结和肌肉组织;10~ 30MHz探头用于皮下脂肪、真皮、小动脉和小静脉。50 ~ 80MHz用于表皮结构和真皮浅层。国外多用20MHz探头[38],国内最大为50MHz.
  
  3. 2皮肤B超的应用及特点
  
  皮肤B超主要用于皮肤肿瘤,炎性、感染性和物理性皮肤病。不同的皮肤疾病具有不同的超声表现。
  
  3. 2. 1皮肤肿瘤
  
  良恶性病变均呈非特异性低回声、边缘不整。无法区分良恶性病变,不能取代组织病理学检查。20MHz高频超声的分辨能力高,直径大于0. 2mm的皮损均能显示。可通过超声检查判断病变距表皮的距离、病变的厚度和面积、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一定价值。目前用于皮肤黑素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39].
  
  3. 2. 2炎性、感染性病变
  
  主要用于湿疹、皮肤血管炎[40-41].
  
  3. 2. 3物理性皮肤病
  
  主要用于慢性放射性皮炎[42].
  
  3. 2. 4其他
  
  冷冻、激光治疗时用于确定治疗深度; 放疗和手术前肿瘤厚度及其皮肤浸润深度判断[43].
  
  由于超声的固有特点,皮肤B超的穿透深度远远超过其他皮肤影像技术,但该技术难以根据声像图判断皮肤肿瘤的良恶性,检查结果也易受患者的体位、探头的压力等多种因素影响[44].这也是该技术在今后研发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4皮肤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
  
  4. 1 OCT原理
  
  该技术近来发展迅速,通过测量光学弱相干反射和背向散射,利用超外差探测技术提高信噪比来获取生物组织断层图像[45].皮肤作为一种高散射物质,能够利用OCT对其进行断层成像[46].
  
  4. 2 OCT应用及进展
  
  OCT具有非侵入、高分辨等优点。但OCT只能对表层下几个毫米深度内成像,限制了其在皮肤科等领域的应用。鲜红斑痣(PWS) 适合OCT检测,PWS具有病变组织浅( 通常< 1mm)、血管增生明显等特点。目前出现的光学多普勒层析成像(ODT)是将OCT与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结合,也称作彩色多普勒光相干层析成像(CDOCT) ,有效弥补了OCT穿透深度不足的缺陷[47].由于ODT成本较高,目前尚难以应用到临床。
  
  5皮肤太赫兹成像技术
  
  5. 1皮肤太赫兹成像技术原理
  
  已知波形的太赫兹波透过样品或从样品反射后包含了样品复介电常数的空间分布,采集并处理透射或反射过来的太赫兹波的强度和相位信息,就能得到样品的空间分布和组成特性,再进一步通过数字处理就得到图像[48-49].
  
  5. 2皮肤太赫兹成像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太赫兹成像凭借其对细胞间质-水的高敏感性、空间分辨率高等优越性,在医学上备受青睐,能够清晰探测病变组织,可得到高品质的图像。因对太赫兹波吸收特性不同,可区分健康组织和基底细胞癌癌变组织[50].也可用于术前对肿瘤边缘的判定[51-56].
  
  6皮肤光声成像技术
  
  6. 1皮肤光声成像技术原理
  
  该技术是根据生物组织对光的吸收分布反演组织结构的一种新兴的成像模式,当短脉冲激光照射到生物组织时,物质吸收光能产生热能,周期性热流使周围的介质热胀冷缩,激发声波的光能转化为声能[57].皮肤光声成像技术具有纯光学成像技术的高对比度及纯超声成像技术的高分辨率、高穿透深度等优点,非电离且能够对组织功能成像,该项技术为医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成像诊断方法[5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