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学技术论文

中药成分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提升技术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1-16 共10253字
  近年来,社会对中药制剂的有效性越来越关注,但很多中药成分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如何改善这种情况是当前中药药剂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中药成分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提升技术综述”的医学技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成分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提升技术综述

  原标题:改善中药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制剂技术研究进展
  
  摘 要:近年来,社会对中药制剂的有效性越来越关注,但很多中药成分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如何改善这种情况是当前中药药剂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在查阅历年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环糊精包合技术、自乳化技术、固体分散技术、磷脂复合物、纳米技术这5个技术展开,介绍每个技术的特点、提高生物利用度的原理,最后列举了近年来该技术用于中药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具体研究实例。
  
  关键词:口服生物利用度;环糊精包合技术;自乳化技术;固体分散技术;磷脂复合技术; 纳米技术
  
  进入21世纪,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对中药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中药治疗疾病的有效性越来越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中药制剂具有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多的特点,使中药的优势充分体现,口服给药是中药制剂最常见的给药途径,但是经研究发现,许多中药制剂中的活性成分因口服吸收较差,生物利用度低,影响了中药制剂临床药效的发挥。以葛根举例,葛根具有解肌退热、生津等功效,它的主要有效成分以葛根素含量最高[1],但其水溶性和脂溶性都比较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极大影响了临床疗效[2].
  
  根据药物药剂学分类系统药物可分为四类。Ⅰ类: 高溶解性高透膜性;Ⅱ类: 低溶解性高透膜性;Ⅲ类: 高溶解性低透膜性;Ⅳ类: 低溶解性低透膜性,可见除第Ⅰ类药物外,其他三类的药物制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物利用度问题。
  
  这样看来,如何在深入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口服吸收机制的基础上,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制剂技术、提高中药制剂口服生物利用度是当前中药药剂学研究的首要任务。为解决这一首要任务,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主要采用的改善中药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制剂技术有: 环糊精包合技术、自乳化技术、固体分散技术、磷脂复合技术、纳米技术等。本文在查阅历年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环糊精包合技术、自乳化技术、固体分散技术、磷脂复合物、纳米技术这五个技术展开,对改善中药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制剂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1环糊精包合技术1环糊精包合技术
  
  1.1概述
  
  包合物是一种分子的空间结构中全部或部分包入另一种分子而成,又称分子胶囊; 环糊精(Cyclodextrin,CD) 则具有“外亲水,内疏水”的特殊性及无毒的优良性能,可与多种客体包合,采用适当方法制备的包合物能使客体的某些性质得到改善。环糊精包合技术就是通过一定方法使难溶性药物分子的空间结构全部或部分包入具有中空结构的环糊精辅料中形成易溶于水的包合物从而增加药物表观溶解度的制剂技术[3].
  
  另外,根据某些研究表明[4],环糊精不仅能够提高药物的溶解度,还能通过对细胞间连接的蛋白的分布进行改变,从而打开细胞间的屏障,提高黏膜通透性,改善药物的吸收,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1.2在改善中药口服生物利用度方面的应用实例
  
  在口服药物过程中,药物溶解是药物吸收至关重要的环节。药物只有完全溶解了才能被吸收,药物只有被完全吸收了才`能进行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利用度。而环糊精包合技术主要是通过增加药物的溶解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因而在药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环糊精包合技术适用于提高第Ⅱ类和第Ⅳ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即主要适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高永荣等以原药对比考察蛇床子素制备成β-环糊精包合物后,在兔体内溶解度是原药的34倍,生物利用度提高了1.58倍[5].
  
  肖莉等证明HP-β-CD水飞蓟素包合物与水飞蓟素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42.0±38.4)%,证明HP-β-CD水飞蓟素包合物可显着提高生物利用度[6].
  
  廖昌军等以原药对比考察葛根素制备成β-环糊精包合物后,在小鼠体内AUC为原料药的2.11倍,Cmax为原料药的3倍,大大提高了葛根素口服的生物利用度[7].
  
  林健等证明口服HP-β-CD黄芪苷包合物与黄芪甲苷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93.6.0±28.9)%,证明黄芪甲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可可显着提高生物利用度[8].
  
  王钊证明口服齐墩果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绝对生物利用度F= 2.010%,远大于文献报道的齐墩果酸的绝对生物利用度0.7%,证明了齐墩果酸/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可有效改善口服生物利用度[4].
  
  恽菲等对以原药对比考察蛇床子素不同环糊精包合物,在大鼠体内3种不同环糊精包合后溶解度显着提高,且β-CD包合蛇床子素的AUC0-∞是蛇床子素的2.6倍;HP-β-CD包合蛇床子素的AUC0-∞是蛇床子素的1.55倍;M-β-CD包合蛇床子素的AUC0-∞是蛇床子素的2倍,证明3种不同环糊精均可提高蛇床子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9].
  
  2自乳化技术
  
  2.1概述
  
  微乳是指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在适当比例自发形成的一种透明的、低黏度各向同性且热力学稳定的油水混合系统[10]; 自乳化释药系统(Self-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简称SEDDS)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疏水性药物口服给药的新技术,它是由药物、油相、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 和潜溶剂( 助表面活性剂,Co-S) 组成的热力学稳定的均一、透明或半透明、各向同性的、热力学稳定的溶液,口服后在胃液水相中由于胃蠕动和乳化剂的作用下自发形成性能良好的o/w微乳,也被称之为自微乳化药物传递系统(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简称SMEDDS)[11].
  
  所以,自乳化技术的实质就是选择微乳作为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的载体,从而促进药物口服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的制剂技术,不过在自乳化系统中,乳化所需要的自由能非常低,所以乳化过程会自然发生。
  
  自乳化给药体系是一种能提高弱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很有前途的新剂型,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处方的多样性对SEDDS性质的影响,如微粒结构、粒径、微粒表面电荷、体内行为等仍然不很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12].关于SEDDS提高生物利用度的机理也仍在探索中,但已经有不少研究取得相当的进步。比如邓长风在研究葛根素时发现: 葛根素生物利用度不佳的根本原因不是葛根素溶解度低,而是药物渗透性差; 微乳促进葛根素吸收在于微乳存在特殊的吸收机制,微乳跨细胞膜转运途径可能不是葛根素微乳的主要吸收途径,微乳以完整的微粒经淋巴转运或者细胞间转运的可能性更大[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