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响艺术论文

民族室内乐作品纵向和声音响建构(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2-17 共4699字

  三、纵横综合化构建中的新音响

  在当代音乐创作过程中,很多作曲家以独特的思维构建成各种音响的组合方式,除以上和声叠合的形式以外,他们还运用复合的音响组合方式,打破了以往单一式以及附加式的纵向组合,使音响的组合形态出现了极为自由、极为多样而及为复杂的局面,但总的类型根据其结构形态大致归纳为以下两点。

  (一)纵横化音程综合的新音响

  在多声音乐织体中,以纵向和声为基础的同时,用横向进行的旋律材料(包括调式音列、主题动机以及体现和声内涵的旋律等)作为纵向上的结合,使之化为和声形态,形成了纵横化的和声组合方式,纵横化和声与三度叠置的功能和声在结构方法上是不相同的,他的和弦结构直接与旋律因素相互制约,随着创作手法的不断发展,纵横化和声的运用也进一步深化。

  如在郭文景其民族室内乐作品《晚春》中,作者在乐曲的第一小节就使用了一种纵向和声作为整部作品的点睛音响。

  进入乐曲第三小节,横向上采用了多调性的旋律同时进行,形成纵横一体的音响结构,使人们感受到一种神秘而令人惊奇异样的音响体验。

  上例中,A 材料是四度叠置和弦,第一小节下方用 E A DG 的四度和弦转位与第三小节下方的四度原位与上方以四音全音阶构成的多声音响。并在乐曲的第三部分(53-54 小节处)以同样和弦材料出现。B 材料由十二音组合而成,是两个全音阶构成了十二音在纵向上的叠合,在乐曲的(48-52 小节)也以两个全音阶材料(十二音)进行发展。C 材料由三度叠置和弦构成,以三度叠置的两个三和弦在一小节内相互交叉的多声叠置,第七小节也是用 C 材料以三度叠置和弦进行组合(构成两个三和弦复合),低声部以升C音却以八度跳进,时低时高像是一根主线把这些材料给贯穿起来。这样一种在纵向音响体验上的探索, 恰恰表现出作曲家在处理和声语言方面已逐渐脱离了纯感性的认识, 从而进入了一种理性思索的更高境界。

  (二)多种音程叠置的新音响

  由多种音程结构以不同叠合的方式形成的纵向音响,也是由相近音程组合构成的音面或音块,严格地说,很难说是一种按同一音程数的叠置或排列。由于音程过于密集,堆积在一起时既无三度叠置和弦的融合与力度感、稳定感,又无四、五度叠置的特殊色彩。它可以是短暂的音响片段,也可以是持续性的音块,可以是由单件的多声乐器组成,也可以由多件乐器混合音色组成。总之,这种音块只在一定的作品给予特殊的色彩强调,来表现作品的某些场景。并不能作为主题贯穿全曲,特别对当代民族室内乐作品。如下例:

  在《寂》作品的开始部分,三声低沉的大锣之后,中音笙由上而下(A-#C)渐递成一个小二度叠置的密集音块,中低音区沉重的不协和音响给人带来一种心灵上的压迫感。这种音块的用法在其后不同的音区先后出现了五次,在乐曲结束时,终止和弦以 G、B、D 及#F、#A、#C 的小二度叠置进行作首尾呼应,高度的不协和,表达的是主人公复杂的心绪。除《寂》中的和声组合方式外,还有其他不同作品不同乐器组成的各种复合音色而形成音块或音面等,都表现了这一手法在当代民族室内乐作品中的广泛运用。

  在这些纵横化多声音乐组合的形式中,以二、四、五度和声为基础进行叠合是民族室内乐创作最为常见的一种组合形式。加上西方现代各种和声思维综合形成的和声材料以及纵横化音程组合等构建的多声音响,经过作曲家们精心处理之后,在当代民族室内乐作品中都很好的得到了体现,使作品纵向和声出现更多种类而复杂的组合方式。

  结 语

  20 世纪作曲技术的发展是以多元化为基本特征的,当代音乐作品中的各种音乐风格不管在观念、美学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他们在创作中对音色的重视及对新音响的追求是这个时期共同追求的。在当代民族室内乐多声音乐创作中,纵向和声的处理是作曲家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他们在纵向思维构建问题上一方面从中国传统多声音乐中挖掘其具有民族化音响特点的组合形式,为当代民族室内乐创作中多声音响而寻找其文化之根源,并在当代音乐创作中进一步延伸。另一方面,西方现代和声理论对传统功能和声的颠覆也为中国作曲家寻求三度叠置和声以外与中国音乐风格更为适应的现代和声语言提供了新的参照。他们在音乐创作中总结前辈们的实践经验,既延续了对三度叠置和声的民族化和复杂化,又以此基础进一步延伸出四、五度结构的和声及其他源于横向旋律的纵向多声结构。同时,在纵向和声的处理方法上,认识到多层次结构思维与织体各结构因素在运用中的合理关系,并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而又富有成果探索,使作品内部在纵向与横向的写作技术与音响处理等方面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创作手段。

  参考文献:

  [1]李诗原。中国现代音乐:本土与西方的对话[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唐建平。民族管弦乐创作中的音响观念及其实践[J].中央音乐学院院报,2001

  [3]麻峰。郭文景民族室内乐<晚春>的创作特点[J].音乐探索,2008

  [4]朱蕾。硕士论文。谭盾筝与箫二重奏<南乡子>作品及古筝演奏分析[D].中央音乐学院,2004

  [5]燕飞。博士论文。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对新音响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艺术学院,2011

  [6]赵冬梅。博士论文<中国传统音乐的音高元素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D].中国音乐学院,20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