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演唱艺术是声乐与语言的美妙结合,只有通过演唱者完美的声乐与语言表演,才能让观众的享受,千百年来,中国历代音乐家们对民族声乐唱法的特点与规律做过准确地论述。例如,明代魏良埔在《曲率》中描述“:曲有三绝,字为一绝,腔为二绝、板为三绝”,由此可见,语言对声乐的重要性。民族唱法在我国历代音乐人的活动中与借鉴吸收西洋声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演唱风格,对其民族术有了一个固定的审美,因此掌握正确的吐字咬字才能达到演唱效果。达到新型民族演唱的声乐艺术。
1 科学应用演唱中的语言艺术
歌唱是建立在科学的语言应用的演唱艺术,其中语言是非常重要的,歌唱时的吐字咬字比说话时要夸张,采用胸腹式、尾转式夸张有力的歌唱,做到歌唱中的语言艺术。说话与演唱语言既有相同也有不同,但他们不是对立的。其咬字既要符合汉语咬字、吐字归韵的全过程,避免歌唱中语言含糊不清。在演唱中把字分为字头、字腹与字尾。字头要短,有力度与弹性发音迅速敏捷;字腹长,是演唱的核心,声音具有明亮与穿透力,是掌握歌唱发音时的关键;字尾要收清。做到声中有字,自重有声。如果没有做到歌唱的语言艺术,就会使歌曲惨白乏味,失去艺术感染力。要解决好歌唱时的发声与吐字咬字的问题,具有良好的普通话基础,普通话的基本音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于轻声,学习民族声乐就应知道出字收字的要点,要懂得使用喉、舌、唇、齿、牙开、齐、搓等等。较好的了解与掌握普通话的发音规律。在演唱中,必须把吐字咬字科学的运用到演唱的艺术中去。
2 民族声乐中的吐字咬字
在准确掌握歌唱的同时,还要对歌唱的特点歌唱的吐字咬字做一些理解。我国传统声乐理论将声乐发声划分为五大类,即唇音,舌音,牙音,齿音,喉音。这五大类声母发声时,各部位用力要分明应有力清晰,准确,有力、清晰特别有助于歌唱。民族声乐理论把字分为字头、字腹、字尾,咬字吐字的过程就是出声、引腹、归韵、其要邻是咬紧字头,延长字腹,收紧字尾,也就会字正腔圆,我国民族声乐尤其强调字正腔圆,如果做不好这点,要演唱好民族声乐是比较困难的。例如,我国少数民族歌手嗓音条件好,在演唱自己民族语言的歌演唱的挺好,但涉及传统作品就会受到方言或民族方言的影响,对于这种问题要求就是学习好吐字咬字,多朗读找出逻辑重音,为歌唱奠定基础。
3 民族声乐的依字型腔
民族声乐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气质、个性、风格。所以,民族声乐是语言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在演唱过程中咬字要准确,吐字要清晰。因为字咬不好就咬成别的字了。例如,有的人受地方方言的影响,经常把一些字咬不好,从而影响了对作品的演唱。因此,民族声乐演唱中咬字要准确、吐字要清晰,有的人会受到方言的影响,所以字正是前提,还要有腔才是唱歌,歌唱是依字型腔,那么吐字就是依母型腔,有了字才能谈腔。字在歌唱中起着传情达意的任务。因此,必须做到字里传情,将演唱艺术与语言艺术的思想感情准确的表现出来。这些传统的理论,都说明了行腔讲究抑扬顿挫的重要性。总之,在演唱中既要表先语言的魅力,又要表现行腔的魅力。才能概括与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刻画动人的艺术形象,深化音乐主题,是歌曲富有感染力,大大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4 吐字与咬字的艺术处理
掌握了吐字咬字方法,我们应该根据曲风的不同在演唱的吐字与咬字中表现出不同的特色。演唱激昂的歌时,咬字准而短,吐字要有力度,并富有弹性。例如,声乐作品《黄河怨》中“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奸淫烧杀,一片凄凉……”这句中的“奸淫”“烧杀”就必须吐得干净利落,并且富有弹性。
对于欢快的歌,吐字咬字要轻快、敏捷有弹性,又要出口分明,字字清晰,不准拖泥带水,并且这类歌的吐字咬字还要与呼吸的技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玛依拉》歌曲的最后结尾“玛依拉玛依拉,哈拉拉库玛依拉啊玛依拉,哈拉拉库玛依拉啊玛依拉,啦啦啦……”这一类型的歌曲的咬字吐字与演唱的呼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注意歌曲的线条,连贯性,短而不碎。委婉的歌,吐字咬字要柔和、细腻连贯、字头要出的平稳、字腹延长时声音要流畅而舒展、字尾归韵是要缓慢、完美清晰。对于抒情安静歌曲,要唱清字头,但不可过分强调。对于雄壮有力的歌字头要唱的有力但切忌特别夸张。
5 获取咬字吐字的共鸣
人体主要有胸腔、口咽腔、与头腔等三大共鸣腔。民族唱法运用口咽腔咬字吐字外,是以口腔共鸣为基础。并且讲究共鸣的焦点是鼻腔、头腔共鸣的位置要穿鼻而过,固定共鸣焦点,并在演唱中保持头鼻腔的共鸣作用,头腔有助于音色的美好,而且有助于高音的演唱,高音的主要共鸣在头腔,胸腔则起着共鸣箱的作用,是加强音的厚度与深度的重要部分。而想要获得良好的共鸣,就需清晰地、准确地掌握好吐字咬字的技巧。
准确的吐字咬字是共鸣的主要因素,演唱者要科学的运用演唱中的语言艺术,表现各种不同的音乐形象,使民族歌唱艺术更具有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时代性而日益完善,为我国民族声乐注入新的血液,使他走向世界文化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