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声乐演唱水平高低与学生听觉能力强弱的关联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1-13 共2649字
论文摘要

  在声乐教学中,听觉能力的作用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良好的听觉能力,能够促进声乐演唱水平的提高,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可见,声乐演唱水平高低与学生的听觉能力强弱有着重要的关系。

  1 声乐演唱的组织与听觉上的整体感

  声音的听觉属性主要可以从音(高∕低)、响度(强∕弱)、音色及音长(长∕短)四个方面来描述。直接来自听觉的声音感受必然是由以上四种要素决定的。音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声音听觉特征,它一般被认为是由声音特有的泛音结构决定的,即泛音的数目、各泛音的强度及出现的顺序等等。

  协和感是当两音或更多音结合时最明显的听觉感受。协和感的心理本质是“知觉的同一性判断”,声乐演唱是有组织的声音,那么声乐演唱组织的原则是什么?构成这些原则的心理依据是什么?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听觉属性接近的刺激易于形成听觉上的整体感。当声音的音高、力度及音色接近时,则使人产生一体的感觉,反之则难以产生声音之间的联系感。这一原理可以解释为什么远距离音程较少的古典音乐旋律,比远距离音程较多的现代音乐给人的感觉完整性强——音高接近产生听觉上的凝聚力;为什么用钢琴演奏巴赫的复调作品时,不同声部之间要有力度的层次——力度接近产生结构的一体化等等。许多旋律的轮廓线具有拱形的特征,其音高上的结构意义就在于,拱顶两端的音形成了音高上的接近,使人产生结构的凝聚力,而不形成这种音高接近的联系时,旋律的组织就会使人产生松散的感觉。

  2 声乐表演中内心听觉能力

  音乐心理学对音乐内容问题的研究内容问题是音乐艺术特别突出的美学问题,也是不同美学观点争论的焦点。这一问题在音乐美学中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原因就在于,它从根本上是一个心理学的课题:具有非造型性与非语义性特点的音乐音响材料,为什么能够使人产生非听觉性对象的体验。音乐到底是以什么样的途径来表现非听觉性对象的问题,是音乐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研究表明,声乐演唱中之所以能够表现非听觉性对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在人类的感觉系统中存在着联觉(或通感)现象,即当某一感觉器官受到刺激时,其他感觉系统也同时会产生相应的感觉反应。例如,高音使人感觉亮,低音使人感觉暗,就是很常见的听觉与视觉之间发生联觉的现象。研究证明,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紧张度及发音速度五个方面可以引起其他感觉系统的反应。联觉反应机制是音乐表现非听觉性对象的心理基础。以联觉反应为基础,听觉体验会带动一系列的联想活动,从而产生非常复杂而丰富的审美感受。情感之所以在音乐的表现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一方面,在进行声乐演唱过程中音乐的呈现方式与人的情绪活动一样,都是在时间中发展与变化的;另一方面,音响刺激能够直接引起人们的情绪反应。在联觉对应关系的作用下,音乐的音响直接引起了情绪的活动,而情绪活动的体验,会进一步引起复杂的经验与观念的介入,从而产生复杂的情感体验。

  声乐演唱的心理过程对于许多人来说是神秘的。在声乐演唱活动中,演唱者的内心听觉能力的强弱可以对非常复杂的音乐音响产生审美反应,而一个内心听觉能力相对较弱的人,则难以从音乐音响中感受到审美体验。音乐专家与一般人在听觉审美能力上的差异是什么?二者之间的差别不在于对声音基本听觉能力的差别研究表明,在声音听觉能力方面,音乐专家与一般人之间的差异是微乎其微的。对此从一个婴儿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母亲与其他女性声音的差别就可以理解。问题的关键在于音乐听觉审美能力强者能够比常人更准确地把握音与音之间的结构关系,并且能够在复杂声音结构中分辨出不同音乐结构的组织。在社会音乐生活中,轻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接受者很多,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从听知觉分辨能力来看,这样的音乐对音响听知觉分辨能力的要求较低,因而容易为大多数人接受。声乐演唱有自身的规律,无论是各种音乐技能的学习,还是音乐知识的学习规律的研究都是很不够的。

  3 听觉能力可增强审美感受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听知觉统一性的原则决定了,以一个主音为核心所构成的音乐组织,比起很多不同高度的音无中心地堆砌在一起,更容易产生听觉上的结构整体感。调式音阶的数量大多在5~9个之间,而这个数字范围恰与人的短时记容量对应。过多的音髙使人产生记忆的困难(十二音音乐很难记忆就是这个原因),过少的音则使人产生不够丰富的感觉。由此可见,调式是听觉审美心理需要的自然产物。调性是调式的音高。由于人类听觉记忆能力的天然限制,在一定长度的音乐片段中,使用的音高数量不能太多,否则会给听觉造成太多的知觉辨别与记忆的负担,这是调式成为音乐结构基础的根本原因;反之如果音太少,则使人产生不够丰富的感受。如果说调式在音乐结构中的审美功能是使音乐音响获得统一的话,那么调性的变化在音乐结构中的审美功能,就是使声乐演唱在统一的前提下获得变化性与丰富性。人的听知觉特征对音乐审美价值的判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听觉能力可以强化音乐记忆

  在声乐演唱中,音乐记忆能力不仅是一人个人音乐才能的重要表现,而且如何提高记忆、减少遗忘也是音乐表演者特别关心的问题。音乐的记忆符合一般记忆规律,研究表明,在短时记忆容量方面,音符记忆与字、词、图形等相同,而组块可以扩大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音乐的组块是通过后天经验获得的,组块经验越多,越有助于提高音乐信息的记忆水平。音乐的记忆遵循消退与强化、干扰、信息加工理论所描述的记忆基本原则。及时强化、避免干扰及深度信息加工有助于提高音乐记忆水平及防止遗忘。声乐演唱中的音乐记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参与记忆的因素不仅仅是音符,还包括动觉与听觉反馈的因素。当动觉与听觉因素发生改变时,音乐记忆就会受很大的影响。音乐记忆的研究在音乐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中更多地属于应用研究而不是理论研究,其研究结果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声乐演唱与学习的效率,提高记忆水平及促进演奏的稳定。

  音乐听觉能力问题是音乐学最早产生广泛影响的研究。

  音乐听觉能力问题的研究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及选材等应用需要。由于听觉能力这一概念本身包含着不同的心理因素与技术因素,对音乐听觉能力结构要素的认识是存在着分歧的。

  同一个老师的学生中,声乐演唱技术好的反不如不用功的学生,这种现象很常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音乐才能的差异。声乐的听觉的能力也是一种相对比较独立的能力,音乐听觉能力可以独立于人其他方面的能力独立发展。

  参考文献:

  [1]邝祥盛 . 提高听觉能力要从小学生抓起[J]. 音乐世界,1988(4).
  [2]曾芳 . 浅析音乐能力的基本构成[A]. 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

相关标签:声乐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