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赶秧雀》三部分内容的乐谱分析及演奏提示

时间:2014-08-22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1487字
论文摘要

  赶秧雀这一题材流传于湖北沔阳、天门、潜江一带,具有浓郁的民间风味。每当春夏之交早稻播种之时,农村人就开始用稻草扎赶秧雀的稻草人。老人们手里一边扎着,嘴里一边哼着“洋歌”:提捆稻草来搓索,扎个草人赶秧雀,先扎身子后扎脚,扎了双手扎脑壳,脑壳上面戴斗笠,斗笠是个活家伙;两只手,拿根棍,棍子两头吊根绳,绳子上面吊把扇,风吹扇摇像活神,草人扎在秧田中,吓得麻雀飞老远,再也不用人劳神。栽秧割麦两头忙的时节,村里人恨不得胳脖窝里也长出两只手来,就将稻草人派上用场,草人们神态各异,稳稳地立在田头,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而唧唧喳喳的麻雀,语言简短得像方言,麻雀的叫声与赶秧雀的姑娘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成为稻草人的音乐天地,也是田野的一大风景。

  改编后的《赶秧雀》全曲的大致基调以欢快为主,从内容上来分可分为三部分。分别为1-42小节,43-109小节和110-183小节。是基本的快—慢—快歌曲类型。全曲都是对赶秧雀这个行为的描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一、第一部分乐谱分析及演奏提示

  乐曲的第一部分在开头就引出了歌曲的主题旋律,在呈示部决定了此曲的主要旋律基调。以2/4拍作为主题的节拍,与调音的结合就像成群结队的秧雀在田间欢快歌唱,也想一个可爱的女孩欢快地边跳边赶着秧雀。2/4拍与大量三连音的配合使本来强弱拍分明的旋律变得跳跃而不失律动型,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手法。1-11小节,12-20小节是相同材料的重复呈示,21-33小节是以上材料的变化呈示,34-42的连续上行三连音将此部分推向高潮。

  三重奏在大致以三、五和旋排列奏出,此部分在演奏时要注意处理各段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段落开头的重音处理具体表现为5、21、33小节引出材料的处理方法为递增的f—f—ff关系。其次要注意跳跃三连音的演奏方法简短、利落和干脆与连线的处理。

  二、第二部分乐谱分析及演奏提示

  43-89小节歌曲的基调发生了变化,又欢快的2/4变为了舒缓的3/4拍,速度也相应慢了许多,就像原先热闹的原野恢复了一时的平静。但是歌曲的材料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主要变化的为音型和速度、感情色彩。在演奏上应注意dolce的感情色彩,舒缓、悠扬。从97-109小节长笛的三重奏以卡农的形式表现,这时三支长笛要注意配合,表现出卡农的音乐特点。

  三、第三部分乐谱分析及演奏提示

  在曲子的第三部分旋律恢复了欢快的特点。110-130小节中,主旋律首先按句读分配给三只长笛,紧接着三只长笛以模仿的方式间隔2小节依次加入,这时的演奏需要快速的吐音来表现和声的逐渐丰富给人以跳跃向喧闹转变之感。129小节时所有声部以相同节奏型结束在主和弦上,随后起重复之前乐句方法。

  142小节起向上方五度转调,整体声部排列上密下疏,上方两只长笛以快速连吐丰富律动,第三只长笛是旋律性织体,下方钢琴声部在每小节重拍以一拍和弦加一拍休止的方式填补和声。150~153小节间奏,三只长笛依次奏出快速上行的六连音,之后上方两只长笛按民族和声三度叠置,连续快吐锯齿状下行,第三只长笛丰富和声,与142小节处声部上密下疏不同,此时不仅上方长笛十分具有律动,下方钢琴声部也变得丰满,节奏型变密,使得整体音响更加热烈。

  165~168小节是长笛声部交错连续的上行五连音,接之后一段长笛大跳快吐,三只长笛以长音奏出和弦,最上方长笛用颤音增加高音区色彩,而钢琴声部旋律声部从高处下行,伴奏声部以连续的八分音符不断变换和弦。179小节以相同的形式,向更高的音区推升又一次,结尾以强力度强节奏型结束在主和弦上。

  四、结语

  总之,全曲的改编有变动有保留,即有创新与改造,又不失乐曲原有的韵味。现代器乐作品中,具有民族特色的越来越少,因此更要加以分析与发扬;而进行改编,更是一种对作品的再分析与创新。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