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中国扬琴四大流派的技巧比较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8-04 共508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扬琴四大流派乐曲风格对比研究
【绪论  第一章】中国扬琴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中国扬琴四大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中国扬琴四大流派的技巧比较
【4.1  4.2】传统扬琴四大流派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
【4.3】曲式结构的比较和乐曲解析
【第五章】在探索中前进的现代中国扬琴
【结语/参考文献】中国扬琴四大流派的精髓传承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国扬琴四大流派的技巧比较

  扬琴在这几百年的流传过程中,为了迎合乐曲的要求与内心的情感的表达,就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与改革,技法的运用是地方特色音乐和乐曲情感表达的主要依赖。情感和技法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演奏好乐曲。不同流派的演奏有着不同的技法,不同的技法彰显出不同的流派特色。本章节主要介绍扬琴四大传统流派的共性技巧与个性技巧,以及四大流派技巧运用的比较。

  3.1 扬琴四大流派的共性技巧

  四大流派虽然各有自己的技法特色,但都是在共性的基础上进行自己流派的创新与改革发展而来的,扬琴四大流派的共性技巧有:单竹、齐竹、双音、轮竹。

  3.1.1 单竹

  “单竹”:是扬琴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击弦动作,演奏时一支琴竹击弦。可分为“右手单竹”、“左手单竹”、“左右手交替单竹”,“单竹”虽然最简单却是一切演奏技巧的入门,“单竹”练习的好坏决定音色和正个学习的好坏。

  3.1.2 齐竹

  “齐竹”又称“双音”、“双打”,是指双手同时击弦,主要包括“八度齐竹”为主的和音双打,演奏形式上分为同向、斜向、反向,音色饱满。一般用在乐曲的引子、华彩段、高潮段、尾声,一般以重音为主。根据乐曲的需要常常出现和谐的重音双打,为了渲染某种气氛也有不和谐的重音双打。双打主要用在强拍位置上。

  3.1.3 轮音

  “轮音”也叫“轮竹”,是扬琴演奏的主要技法之一,追求均匀密集。可分为定数轮音、不定数轮音、支手轮音。也有单轮与双轮;强轮与弱轮,多出现在乐曲的抒情段落,感情丰富,具有歌唱性。定数轮音是指在节拍内均匀的弹出节拍音;不定数轮音常带有“///”符号标志,是在节拍内均匀密集弹奏,追求线的形态。支手轮音多用于激情的旋律中。

  3.1.4 颤音

  “颤音”:又称弹轮、颤竹、滚竹,原理是抬起手腕时拇指、食指、中指都向上,手腕向下击弦时拇指、食指相互挤压,中指则向内托,借助琴竹的弹性产生的一种线性轮音效果。颤音一般分为“单颤”和“双颤”,“单颤”一般以坐手为主,速度一般较快。表达热烈的气氛,起烘托作用。

  3.2 扬琴四大流派的个性技巧

  3.2.1 广东音乐扬琴流派

  广东音乐扬琴以活泼、华丽明快而闻名,旋律流畅,以级进和小跳为主,在乐曲中颤长运用衬音、顿音对旋律进行润饰,烘托旋律的华丽、明快。还创立了左竹法、右竹法,充分利用左、右竹法的技巧,优化左、右手之间的协调。广东音乐扬琴流派主要技巧有:衬音、顿音、加花、坐音、左竹法、右竹法、连打、泛音等。

  3.2.1.1 衬音

  衬音:是在原有的旋律音下方加入低八度作为衬托,或者以低八度音代替原有的旋律音。广东扬琴衬音演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衬音”多落在第二个音上。并在乐句、乐段及全曲的尾音上加入衬音,使音乐的意境更加深远。

  3.2.1.2 顿音

  顿音:又称“顿竹”、“手臂音”,击弦后马上用中指、无名指按在琴弦上,防止余音发出的短促之音。

  3.2.1.3 加花

  加花:在扬琴演奏中加花演奏比其他乐器使用更加频繁,加花使用的多能使旋律更加丰富,一般以即兴为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a.叫头、b.扩充、c.旁音。

  3.2.1.4 坐音

  坐音:是指一个固定的音交织出现在旋律里面,此技巧的运用湿的音乐具有复调的音响效果。

  3.2.1.5 左竹法

  左竹法:竹法是先左后右交替演奏。坐竹法的特点是,以顺为主。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习惯多用右手,左手的生理机能比右手弱,在扬琴演奏中,左手的音往往高音位置的旋律音,所以要特别将强左手的练习。

  3.2.1.6 右竹法

  右竹法:先右后左交替演奏。广东音乐扬琴右竹法的特点是,创造了一种左音的润饰加花技巧。

  3.2.1.7 连打

  连打:又称“连竹”、“连弹”,保持原来音符实质不变的情况下,用左笕或右笕连续弹奏两个以上的音。

  3.2.1.8 泛音

  泛音:是弦震动被等分以后出现的音,有四度、五度、八度等不同的泛音,扬琴中主要运用的是八度泛音。八度泛音的位置是所击弦从琴码到滚珠的一半处,一手击弦的同时另一只手用中指的指尖轻轻的按在一半之处。

  3.2.2 江南丝竹扬琴流派

  江南丝竹扬琴流派以秀丽、精致、细腻、优雅的风格着称,旋律平和、流畅,主要采用级进和小跳。乐曲演奏中常有装饰音、经过音、辅助音和插入音。江南丝竹扬琴流派技巧丰富,大胆借鉴姊妹乐器和外来乐器的演奏技巧,常用的演奏技巧有:八度双音、快速衬音、倚音、波音、反竹、颤音等,音色上力求柔婉、圆润。主要演奏技巧有反竹、减字、摘音。

  3.2.2.1 反竹

  反竹:演奏时把琴竹子翻过来弹奏,用琴竹的反面击弦,所发出的声音带有金属弦的明亮色彩,穿透力强。

  3.2.2.2 减字

  减字:是与加花相反的技巧,将原来密集的旋律进行简化,突出旋律的骨干音。一般在合奏时用的较多,其他乐器在演奏主旋律时,使用减字技巧进行让路,衬托主旋律演奏乐器。

  3.2.2.3 摘音

  摘音:用左手大指、食指捏紧某琴弦,或用大拇指紧压该弦,再用右笕尾端拨弦而发出来的声音。

  3.2.3 四川扬琴流派

  四川扬琴流派的音乐特点以豪放、浓烈着称,大多演奏武曲,由于四川扬琴的艺人大多是盲人,他们对琴体的依赖很强,演奏技巧也常与琴体保持接触,所以四川扬琴具有自己独特的演奏技巧,主要有浪竹、压竹、闷竹、咕噜音,其中以浪竹最具特色。

  3.2.3.1 浪竹

  浪竹:一手用琴竹柄压置在琴弦上作支点,连续上下滚动琴竹,发出连续密集的碎音。

  3.2.3.2 咕噜音

  咕噜音:咕噜音是浪竹的基础,击弦时左琴竹在某个琴弦当作支点,通过拇指、食指、中指的配合,将力量传达到琴头,琴竹在琴弦上不断颤动而发出的音。

  3.2.3.3 压竹

  压竹:又叫“压竹音”,是将琴竹身平压在琴面上所发出来的音3.2.3.4 闷竹

  闷竹:是指击弦后立即用琴笕头闷压在琴弦上止住余音。

  3.2.4 东北扬琴流派

  东北扬琴流派的形成,与当地文化和民间音乐紧密相关,东北扬琴流派与辽南皮影戏、东北民歌、东北说唱音乐有着直接的联系,造就了东北扬琴鲜明的艺术个性。演奏技巧可分为八大类:弹、轮、点、拨、颤、滑、揉、勾。其中最能体现东北扬琴流派不同于其他流派的特色技巧是“颤竹”、“颤滑”、“吟揉”.

  3.2.4.1 颤竹

  颤竹:一般以左手颤竹为主,左颤竹是左手大拇指压在琴笕柄,食指、中指上托琴柄,向下时使笕头连续上下颤动触弦,发出细密的碎音。如用右手颤竹,其方法与左手颤竹一样。在处理上分为四种:“有头无尾”、“有头有尾”、“无头有尾”、“无头无尾”,这是东北扬琴流派颤音技巧不同于扬琴流派的颤音演奏。颤音使扬琴的点性变成线性,增强了旋律的流畅性与歌唱性。

  3.2.4.2 颤滑

  颤滑:颤滑是在颤竹的基础上延长琴笕颤动的时间。颤滑分为下行滑颤、上行滑颤、回旋滑颤。其中以左手滑颤较多,右手滑颤较少。演奏颤滑技巧时要求速度快,颤滑的度数一般在三到六度之间。演奏上行颤滑时很容易将琴笕插入琴体内,这样不但会损坏琴体还会折断琴笕,演奏时要将手臂和手腕平行于琴弦上下滑动。课下我们要勤加苦练,演奏时才能得心应手。颤滑是世界扬琴中国东北扬琴流派独有的技巧。

  3.2.4.3 吟揉

  吟揉:又称“揉弦”、“压揉”,是击弦后,用另一只手的中指和无名指在距音码的 10cm 处用力按压,发出波浪吟颤的余音。是东北扬琴代表赵殿学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大胆借鉴古筝的压揉手法发展而来的。

  3.3 传统技巧的新发展

  扬琴音乐从传统到现代又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众多的扬琴技巧中,其中单音、双音、轮音是最基本的演奏技巧。现代音乐思潮的多元化,音乐风格的标新立异,传统扬琴基本演奏技巧也获得了新发展。

  3.3.1 单音

  单音是扬琴演奏入门的关键,传统扬琴音乐的单音分为左手单音和右手单音,是用一只琴笕弹击琴弦而发音的。演奏时是由左右手交替击弦进行的。而现代扬琴单音可以演奏极为复杂的乐曲。

  《海燕》 韩志明从该作品看以看出现代扬琴单音已经非常的复杂,主要体现在运竹方式、音位大跳、复杂节奏相互间的配合等方面。演奏时要注意音位的准确性、音质的颗粒性、音乐的流畅性和两手的均衡性。大大增加了单音演奏的技术难度,极具教学与训练价值。

  3.3.2 双音

  双音是指双手同时击弦,主要包括“八度双音”为主的和音双打向,音色饱满。传统扬琴音乐中一般用在乐曲的引子、华彩段、高潮段、尾声,一般以重音为主。根据乐曲的需要常常出现和谐的重音双打,为了渲染某种气氛也有不和谐的重音双打,以重音为主。传统扬琴音乐的双音一般只是对乐曲的旋律起点缀和装饰的作用,现代扬琴单手就可以演奏两个音,双手可以同时弹奏三个、四个音。

  而且双音演奏普遍存在。谱例《古道行》 黄河 曲该段是连续双音的快速演奏,节奏鲜明,音色饱满,音乐风格上粗犷洒脱。突破了传统双音的点缀和装饰作用,贯穿整个乐曲段落。不局限于八度和音,该曲中有三度、四度、十度、十三度、两个八度的双音演奏。

  3.3.3 轮音

  轮音是单音的升华,由两手快速交替弹奏出一串密音,传统扬琴多演奏单轮音和双轮音,而且时值较短,现代扬琴时值长,强调力度的对比,追求松、匀、密的要诀。支手轮音广泛运用,左手轮音多旋律线条,右手配合分解和弦的表现手法。双手配合演奏形成了和声、复调的音乐肢体。使音乐更具层次感、立体感。

  谱例 《古道行》 黄河 曲

  3.4 现代扬琴技法的新发展

  扬琴在继承传统音乐的精华下,快速发展。受二十一世纪多元化音乐思潮的影响下,大胆借鉴姊妹乐器与西方乐器的演奏技法,全面地将扬琴四大流派的精髓推陈出新、发扬光大,结合当今时代更好的融入扬琴的演奏之中,使其民族性与世界性得到更好的传承。也出现了新的突破。

  3.4.1 滑抹音

  滑抹音:是 1962 年由郑宝恒先生发明的,用滑音指套演奏。滑抹音分为上滑抹、下滑抹、回滑抹。上、下滑抹音是右手击弦后,左手戴金属滑音指套在两音间由低音向高音滑动,或者由高音滑向低音。回滑抹:是右手击弦后,左手指套在滚珠口向琴码方向滑到指定的音高,并快速回滑一次。此技法能使旋律韵味十足,达到理想的风格效果,使刚性的扬琴产生柔美、令人向往的婉转韵味。

  谱例 《竹林涌翠》 项祖华 曲该乐曲中连续使用了上滑音、下滑音、回滑音技巧。

  滑抹音还能模范大自然的鸟叫、风声呼啸的效果。乐曲《云雀》中就利用滑抹音技巧模仿八哥鸟叫,左手用指套在固定的音上做来回滑动,右手用琴笕柄拨动琴弦,发出鸟叫效果。乐曲《林冲夜奔》风雪段也用了滑抹音技巧,把扬琴左码条左边第一个音调成#4、6、1,在这个减三和弦上通过不同幅度的回滑,所滑范围从琴弦根处慢慢滑到拨弦点位置,再从拨弦点位置慢慢回到琴弦根处,配上右手的拨片不断摇拨,产生风雪呼啸的效果。

  3.4.2 滑拨

  滑拨:是琴笕尾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滑拨,借鉴古筝刮奏手法创作而来,可分为琴笕滑拨、指甲滑拨、手指滑拨。

  a. 琴笕滑拨:是用琴笕尾端拨弦发声,声音清脆明亮。

  谱例 《龙船》 张正秋 传谱 田克俭 改编根据“花六板”改编的主题旋律,运用扬琴的滑拨技巧,描写龙舟起航及人们喜悦的心里。

  b.指甲滑拨:一般戴假指甲拨弦发音,滑拨是单音时一般用食指拨弦发音,双音时下面的音用拇指拨弦上面的音用食指或中指拨弦。

  谱例 《流水欢歌》 桂习礼、翟渊国 曲这是借鉴古筝的手法发展而来的,描写了人们美丽的心情和欢畅的流水。

  3.4.3 双音琴笕

  双音琴笕:随着扬琴的发展传统双音不能满足现代音乐的音响效果,所以在传统琴笕的基础上各新添加了一个竹头,这样一只手就可以演奏一个音程。右手为三度音程,左手为四度音程。双音琴笕增强了音乐的音响效果、和声效果。

  谱例 《林冲夜奔》 项祖华 曲该乐曲引子以双音琴笕演奏四和弦,双音琴竹和双音的同时使用使乐曲音响浑厚,极富震撼力。

  3.4.4 击板

  击板:传统扬琴中的击板的运用很少,即使有击板也是不打一拍时值的单击。

  为了表达某种情感、渲染某种气氛,现代扬琴作品中将击板的手法进行扩大,而且有自己特殊的节奏型。

  谱例 《觅》 杨青 曲

    3.4.5.泛音

  泛音:在传统扬琴音乐中常常起点缀作用,现代扬琴根据音乐情绪的需要使用不同的泛音。新发展的泛音主要有:仿泛音、揉泛音、双泛音、琴笕拨奏的泛音。

  a,. 琴笕拨奏的泛音谱例 《阳关三叠》 黄河 改编

    b. 仿泛音:又叫木音,击弦的同时,另一只手用中指按在弦码上,发出柔暗之音。

  c. 揉泛音:在弹出仿泛音的基础上,手压在弦码上左右揉压该弦。

  3.4.6.制音器

  中国的民族乐器都有一个弊端,就是余音问题难以解决,扬琴也不例外,这也是扬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在长期与其他乐器的交流实践中,吸收其他乐器的优点,取其精华化为己有。最终仿效钢琴的踏板,研制出制音器,解决了扬琴演奏中余音、休止符等问题,拓展了扬琴艺术发展的新天地。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