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在不同的情境和文化中,不同的人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很难用一句话解释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批判性思维作了定义,其代表人物“现代批判性思维传统”之父约翰·杜威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及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推导出的结论所进行的积极、持久和周密的思考(Dewey 1909:9)。Robert Ennis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以后天的客观经验为基础,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客观合理的、反省性的思维(Ennis 1962:81)。美国特尔斐项目组提出双维结构理论模型,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界定为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两个维度。认知能力包括理解、分析、推论、评价、解释和自我修正等六个部分。情感特质指寻求真理、思想开放、分析能力、系统性、自信心、追根探究和认知成熟等七种性格特征。Richard Paul把元认知模式引入批判性思维研究,他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个体思维模式,在这个思维模式中思考者熟练地控制思维的内在结构并应用知识标准来评价它们,借此改善自己的思维(理查德 2006:17)。但是现有的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判断、推理等逻辑层面,较少与语言技能或课程结合起来。20世纪90年代,批判性思维研究在外语或二语教育领域兴起。Davidson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可以定义的、可教的思维方式,虽然某些文化所支持的思考和教育的模式与批判性思维截然不同,然而正是这些文化背景不同的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国家的教育体制更应当鼓励这方面素质的培养,否则学生将在跨文化交际中很难适应,不能很好地融入国际社会。
二、大学英语泛读课的教学现状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课一直是主要科目。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缺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较差,多数学生在阅读中很少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对文本中的信息不加分析、质疑、鉴别和评判就被动接受。这种阅读教学阻碍了学生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发挥,不利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而近20年来,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大学生思辨能力研究越来越重视,美国政府率先把批判性思维课程与高等教育及学科教学相结合,并从1993年开始将其列为大学教育目标。在国内,1999年,何其莘等在《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何其莘等,1999:26)。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和高等教育的目标高度一致,批判性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以英语专业泛读教学课堂为例,从辩论教学模式的设计着手,对如何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了探索。
三、辩论教学模式设计
(一)辩论教学与批判性思维
Freely(2000)认为辩论是学习和运用批判性思维技能的绝佳方式,这种活动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发展自己听、说、读、写等技能的机会。Fukuda(2003)对日本学生所做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前只有30.8%的学生表示,在与别人观点不一致时,他们敢于表达和坚持自己的观点,而在实验后,这样的学生比例上升到56.7%。还有研究表明,参与辩论的学生在批判性思维测试中的得分明显高于没有参与辩论训练的学生。这些对辩论教学的研究表明,辩论对批判性思维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另外,辩论的辩题通常具有较高的争议性,否则辩论就失去意义了。在辩论过程中,我们会进行大量的交流活动,这种交流可以表现为自己内心的交流(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和与他人的交流(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自己内心的交流是指自己头脑中正反意见的相互碰撞。而与他人的交流活动则表现为如何做出合理决策,坚持自己的观点,如何影响别人的决策。
(二)辩论教学设计的步骤
1.介绍辩题,收集论据。Willingham(2007)指出,思维的过程与领域知识是相互交织的,所以在泛读课中,教师可以结合所学材料选择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学生感兴趣的辩题,然后把辩论任务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杂志、报纸或通过网络收集与辩题相关的资料,并做出筛选。在此基础上对所筛选的论据做出评价,将正反观点列出。以《英语泛读教程》第三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主题是教育,教师可以根据这一主题提出很多辩题,比如:①文凭能够代表知识水平/文凭不能够代表知识水平;②在校大学生积累知识更重要/在校大学生塑造人格更重要;③送子女进名校利大于弊/送子女进名校弊大于利。这些辩论命题都是与现实环境有关的,这种基于真实情境的辩论命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也可以以头脑风暴的方式鼓励学生自己提出命题,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命题是什么,命题确定后就可以让学生去收集相关的论据了。
2.分组讨论、分析论据。在这一步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自由表达对所选辩题的观点,然后讨论和预测别人可能提出的不同观点和论据。这一过程可以加强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合作来提升批判性思维。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对所收集资料的理解、解释、分析、评价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正反方辩论。讨论完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然后让正方一辩介绍辩题,介绍要准确清楚,尤其是对某些概念的定义和解释。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决定了辩论的主题是什么,可以把主题限定在一定范围内,避免漫无边际。接下来,辩论学生可以依次通过先前收集的论据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反驳对方的观点。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专注倾听和敏捷应对的能力,在运用语言技能的同时,思维的严密性得到了提升,长时间的训练可以逐步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教师和学生对辩论活动的评价。辩论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正反方辩手的观点做出总结,并对辩手的表现做出反馈和评价,这样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他们哪些方面表现出色、哪些方面还有不足、需要改进和提高哪些方面。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分析哪方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并且让学生自由表达他们对本次辩论活动的想法,并对其他辩友的表现做出客观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之间的评价可以让教师更深刻、准确地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对他们的学习需求加以分析,更好地制订以后的教学计划。对学生来讲,通过对自身和其他辩友的评价可以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更新知识的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
5.学生写书面总结。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总结一下对所讨论辩题的观点,他们对这个辩题所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最后的观点是什么。在以上几个环节中,学生听、读、说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写作总结,他们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可见,这种辩论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技能,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结语
把辩论教学模式融入英语专业泛读课堂,使泛读课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为学生创造了大量学习语言使用目的语的机会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学生在完成辩论任务的过程中通过阅读筛选论据不仅增加了阅读信息的输入量,更提高了分析、评价、运用、自我调整的能力,有利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John Dewey.Moral Principles in Education [M].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09:9.
[2]Ennis,Robert.A Concept of Critical Thinking[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62,(1):81-111.
[3]Freely,A.J.,&Steinberg,D.L.Argumentation and Debate:Critical Thinking for Reasoned Decision Making[M].Stamford:Wadsworth,2000.
[4]Willingham,D.T.Critical Thinking:Why Is It So Hard ToTeach?American Educator,2007.
[5]何其莘,殷桐生,黄源生,刘海平.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24-28.
[6]韩少杰,王小英.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