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英语论文

英汉交际中的冗余分类及其语用功能比较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7-15 共8225字
论文摘要

  1. 引言
  
  冗余,这一术语源自申农( C. E. Shannon) 信息论,原指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由于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噪音等各种因素的干扰,为了确保信息接收者能够接收到有效信息,信息发出者往往会发出比实际需要更多的信息,多出来的这部分信息就是冗余信息。冗余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语言的三大特性之一。但人们易将冗余等同于“赘言”、“废话”、“啰嗦”等这些具有负面色彩意义的语言现象,从而极力避免。然而,随着语用学研究的深入,冗余的积极作用也逐渐被人们发掘,并不断加以关注,人们不再片面认识这一语言现象。美国着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 20 世纪 60 年代首次将语言的冗余特点运用于翻译理论与实践,很好地将信息论与翻译理论相结合; 我国学者胡庚申( 1993: 59-66) 、吴天 佑 ( 1998: 21-22) 、魏 在 江 ( 2000: 30-32) 、杨 铭( 2002: 59-63) 、徐鹏( 2007: 359-374) 等也对冗余做了相关的研究。他们大都从修辞和翻译的角度对冗余进行研究,对冗余的语用功能却研究甚少。本文基于前辈们的研究成果,从语用学的角度,比较英汉口语交际中冗余的语用功能。

  2. 英汉交际中的冗余分类
  
  根据交际方式的不同,可以把交际分为口语交际和书面语交际。以口语形式传递信息、情感、思想的方式叫口语交际。以书面语形式传递信息、情感、思想的方式叫书面语交际。

  本文只比较分析英汉口语交际中的冗余。

  关于冗余的分类,国内外学者见仁见智。徐鹏( 2007: 364-374) 认为,英汉冗余大致可以分为“重复( repetition) ”、“迂说( circumlocution,periphrasis) 和冗笔( pleonasm) ”、“填充词( verbal fillers) 和口头禅( pet phra-ses) ”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在口语交际中表现尤为明显,下面我们按照徐鹏的分类对英汉口语交际中的冗余进行说明。

  2. 1 重复
  英汉语言中最常见的冗余是重复。重复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受话人收到所需信息或出于其他目的。例如:
  ( 1) “Stop! ”—she cried,“Don’t tell me! I don’twant to hear; I don’t want to hear what you’ve come for. Idon’t want to hear. ”( 李树德、冯奇 2003: 119)“I don’
t want to hear”重复了三次。其目的是为了表现出强烈的情感以及紧迫的呼吁。

  ( 2) 甲: 下个月初三,也就是新历的 3 月 8 日,你带老二来我新居,也就是东街 18 号,聚一聚,到时一定来,啊,一定来,啊!

  乙: 好 的,好 的,一 定 去,一 定 去! ( 吴 天 佑1998: 21)
  
  这是一段电话对话,对话中的重复语言是为了确保受话人获得所需信息。

  2. 2 迂说和冗笔
  在谈话时,有时为了避免伤害对方或者为了顾及对方的面子,说话人往往不直接表达要说的意思,而往往是采用绕弯子、委婉其词的手法来表达。例如:

  ( 3) A: I was wondering if we could meet again on the24th.
  
  B: As a matter of fact,I am afraid that might be abit difficult as I have to contact one or two colleagues who Ido know are out of the country at the moment. Perhaps wecould give ourselves an extra week. It is quite important thatI have a word with them. Wouldn’t the following Thursday,the 31st,be better? ( 徐鹏 2007: 368)
  
  这是一段外交对话。A 实际上是想说 I want to meetyou on the 24th,B 则想说 That’s not suitable. I want the31st。然而,在会谈中,他们都得遵循特定的谈话方式,即用冗长的外交语言婉转表达自己的意思。

  ( 4) 有人指责英国首相丘吉尔“做事总不能尽善尽美”,这显然是吹毛求疵。如果正面辩驳,要费很多口舌。丘吉尔却对指责他的人讲了一件事: 一次,在普利蒙斯港,有一位船夫救起了一个即将溺死的少年。一个星期后,一位太太来找这位船夫,问: “上星期救我孩子一命的是不是你?”“是的。”船夫说。“哦,我找你好几天了,我孩子的帽子呢?”那位太太说。讲到这里,那位爱挑毛病的人满面通红,悄悄离去。( 郑南生 2008: 14)
  
  丘吉尔没有用简短直白的语言,而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巧妙地回击那些爱吹毛求疵的人的指责,形式不可谓不冗长,然而正是这种回答的方式显示了他的良好修养,又使得回击更加有力,同时也给对方留了一定的面子。

  2. 3 填充词和口头禅
  人们在讲话时,常常使用一些填充词和口头禅,如汉语的“嗯、呀、这个、那个、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英语 的“um,em,er,you see,you know,anyway,Imean,well”等。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看,这些填充词和口头禅属于冗余,因为它们本身不带有任何信息,只是起到为说话者赢得时间来继续其谈话,或让受话者有时间来消化或理解谈话内容的作用。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其使用频率的高低能反映说话者的身份地位、谈话内容的难易以及谈话人的真实想法等( 徐鹏 2007: 372-373) 。例如:

  ( 5) I think we could um live with that. ( 徐鹏 2007:374)
  
  句中 um 表示说话者的迟疑、无奈,甚至不满,暗示他( 她) 希望能有一个更好的结果。相比之下,如果不用um,那么说话者显然心情更好,觉得问题不大,只是有一些细节尚待解决。

  ( 6) 撒贝宁( 《今日说法》节目主持人) : 阮教授,您好,您在《今日说法》做了这么多期节目嘉宾,其中涉及到诈骗的也不少,( 诶) 您认为这个骗子他这个骗局花样百出,中间是不是也能够找出一些有特点有规律的东西?

  阮齐林(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 ( 这个) 诈骗手段( 嘛) ,比较多的( 这个) 有这么几种,一个就是以小利( 吧) ,以这个利益项的诱惑( 吧) ,来( 这个) 使他人( 这个) 上当受骗,比如说投资啊! 有高的汇报率啊。( 郑南生 2008: 15)
  
  这是一段电话采访录音,中国政法大学的阮齐林教授在电话里接受了《今日说法》节目主持人撒贝宁的采访,由于事先没有过多的准备,所以在回答主持人的问题时出现了许多“这个”、“吧”、“嘛”之类的填充词,而相比之下,主持人撒贝宁的话语就要流畅许多,这一是因为在节目播出前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再一个则是因为主持人有较高的素养。

  3. 英汉冗余语用功能比较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英汉冗余也是如此。虽然从信息量来看,冗余的确没有传达多少新信息,但从语用的角度来看,冗余在口语交际中具有表达礼貌、寒暄应酬、表达情感、幽默讽刺、加强语义、解释说明、避免歧义、完整信息、修正信息、产生会话含义、反映人际关系等功能。

  3. 1 礼貌功能
  冗余信息的恰当使用可以使语言表达显得更加礼貌。利奇( Leech) 提出了礼貌原则,它包括 6 条准则: 得体性准则、慷慨性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及同情准则。恪守这 6 条准则是成功交际的基础。通过语言来表达礼貌是交际成功的主要手段,冗余现象则为交际者表达请求、讥讽、责备、不满、敷衍搪塞和推诿回避等思想提供了一种礼貌的表达方式。例如:

  ( 7) A: Are you coming to my party?
  
  B: No,I ’ve got an exam tomorrow. ( 魏 在 江2000: 31)
  
  根据 Lecch 的礼貌原则,对他人的邀请作出直截了当的否定回答往往被看作是不合作的,甚至是侮辱性的。因此,在回绝他人邀请时,更为合适的回答应该是在否定之后说明一下回绝的理由,这便采用了“冗余信息”的语用策略。假若上例 B 的回答只用 No,肯定是极不礼貌的,所以 B 再补上一句。

  ( 8) 主人: 啊,怠慢了,怠慢了。
  客人: 谢谢,谢谢,打搅了,打搅了。
  主人: 哪里,哪里,欢迎有空常来。
  客人: 好了,好了,请留步,请留步。
  主人: 那您走好,再见,再见! ( 徐鹏 2007: 366)
  
  这段送客的对话中有不少重复使用的话语,人们读后不仅不感到累赘,反而主客双方都彬彬有礼,非常亲切自然。如果去掉那些重复的话,反倒觉得不对劲了。

  3. 2 寒暄应酬功能
  寒暄的本义是寒冷与温暖,后来专指人们见面时谈天气冷暖、起居、饮食、生活琐事和相互致意的应酬话,是社会交际的一种手段。寒暄的目的不是为了传达信息和说话人的思想,而是要建立关系和实现话语过渡,表达“人际含义”———即对交际者双方的关系的认可和建立、保持以及加强其关系。

  ( 9) A: It’s really a nice day today,isn’t it?
  B: It is. Looks likes spring is coming soon.
  A: Yeah. It’ll just be a few more weeks. ( 曾祥娟,田踊 2000: 68)
  
  这一段对话并非是为了传递天气信息,而是在交流感情,从信息角度来看,这是冗余的信息,但在人际交往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是维持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纽带,起到了加强交流、增进感情的积极作用。

  ( 10) ( 商店里) A: 买东西?
  B: 买东西。

  ( 影院里) A: 看电影?
  B: 看电影。

  ( 车站上) A: 等车?
  B: 等车。( 魏在江 2000: 31)
  
  上面是三组不同语境里打招呼的例子,日常生活中明知故问的情况很多。上述例子 A 的问话显然是明知故问,从信息论角度看实属多余。可从语用角度看是必要的,它起到了一个寒喧应酬的功能。

  3. 3 表达情感功能
  利用冗余策略,提供过多的信息有时并不是为了保持信息的畅通,而是为了抒发人的情感。例如:

  ( 11) And my poor fool is hang’d! No,no,no life!Why should a dog,a horse,a rat have life,and thou nobreath at all? Thou’ll come no more,never,never,nev-er,never! . . . ( 吕煦 2004: 283)
  
  当 King Lear 得知爱女 Cordelia 被缢死在狱中时,顿时陷入极其悲痛之中。他呼天喊地,痛不欲生,一连用了三个 no 和五个 never 来抒发自己的歉疚、悔恨、悲伤和绝望的心情。

  ( 12) “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 你以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吗? 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 能让我的一口面包从嘴里抢走,让我的一滴活水从我杯子里泼掉吗?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了吗? 你想错了! ———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的面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 夏洛蒂·勃朗特 1995: 337)
  
  这段话若分隔开每一个单句体,句内的冗余信息是很少的。但是句子与句之间存在大量的冗余信息,各句的信息相互渗透,互为补充,表达出了简爱当时激动而又愤怒的情绪。

  3. 4 幽默、讽刺功能
  有时人们为了推诿、搪塞、回避等,故意避开主题,说话拐弯抹角,或说一些与话题无关的废话,即冗余信息,可产生幽默含义和讽刺效果。如:

  ( 13) A: Why don’t you study hard?

  B: The more we study,the more we know. Themore we know,the more we forget. The more we forget,theless we know. The less we know,the less we forget. Theless we forget,the more we know. So why study? ( 徐鹏2007: 371)
  
  B 说了一大堆不是理由的理由,其实只是一堆废话。他想表达的意思无非是“Study is no use”,在他的诡辩之中,幽默也随之油然而生。

  ( 14) “同志们: 我今天准备给大家讲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本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问题终究是问题,你越不讲它就越成问题,最后可能发展成无可挽救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问题呢? 这个问题是个不简单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我这个问题讲来讲去你们听不出什么问题,那么就说明我这个问题中还存在问题,也许你们的耳朵有问题,这样大家都有问题。……这样一来,我们所讲的问题就成为非常遗憾的大问题。最后祝大家身体没有问题。( 王德春1995: 176-177)
  
  这个讲话空洞无物,所讲的若干个“问题”无一着落,使人不知所云。然而正是这个充满冗余的讲话,生动地刻画了做官样文章的人物形象,使其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3. 5 加强语义功能
  在英汉语言中,利用冗余信息加强语义通常是靠词义复现来实现。如:

  ( 15) The criminal confessed his sin and wickedness.( 魏俊轩 2002: 247)
  
  句中 sin,wickedness 意义相同,其中之一便成为冗余信息。此时,多余的信息并非真的多余,它在句子中起强调作用。

  ( 16) 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关键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杨铭 2002: 61)
  
  三句的基本语义是“时间就是生命、速度和力量”,但是在此利用首语反复,形成冗余,来表示强调,形成节奏,加强语气。

  3. 6 解释说明功能
  解释说明功能,即在语内交际中帮助信息接收者正确无误地理解由信息发送者所发出的信息。这是由冗余的概念所决定的,因为信息在信道上传递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噪声的干扰,为了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无误,信息发送者在编码时就需要对信息进行重复或类加,使信息接收者收到比实际需要多一些的信息,以帮助破解信息发送者所要传递的真正信息,从而顺利完成信息传递。例如:

  ( 17) He is being a fool. In other words,he is beha-ving foolishly. ( 徐义云 2008: 116)
  In other words 这类冗余话语通常用在原话之后,用于解释说明,使话语变得更为具体、明确。

  ( 18) 甲: 下周,就是十二号是我生日,你一定要来哦。
  乙: 好的,一定来。( 付丽君 2011: 38)
  
  在这个电话通话中,由于电话容易受信号影响,所以甲重复一遍“下周就是十二号”这个信息,使对方能确切的听到这个时间,到时来参加他的生日聚会。“十二号”从信息量来说,就是冗余信息,但却减少了信息误差,对传递的信息有很好的确定作用。

  3. 7 避免歧义功能
  语言学家把歧义看作是一个普遍的语言现象,这是由语言任意性特点决定的。语言任意性指符号与意义之间缺乏一一对等的联系。但在大部分情况下,歧义都是潜在的,而非表现在语言形式表面的,因此容易导致交际失败。而冗余会减少语言传递过程中所产生的歧义现象,它同情景语境及语篇语境一起使我们对某一信息作出应有的解释,增强表达效果,以致达到交际成功的目的。如:

  ( 19) A: Ask the driver what time we get to Birming-ham.
  B: Could you tell me when we get to Birming-ham?
  C: Don’t worry,love,it’s a big place—I don’tthink it’s possible to miss it. ( 曾祥娟、田踊 2000: 69)
  
  从这段对话中可看出,句 B 的本意是想问到达伯明翰的时间,但司机却误解了他的意思: 当到达时告诉她一声。可见歧义导致交际失败。如果句 B 改为: Couldyou tell me the time when we get to Birmingham? 那么time,when 这两个似乎冗余的词就会避免歧义,而达到交际成功的目的。

  ( 20) A: 郑 XX,到哪儿去?
  B: 我去 上 课! 是去 给 学生 讲 课。( 郑南生2008: 19)
  
  A 和 B 都是在校研究生,同时 B 在外面兼课,他们说话的地点就在他们读研的学校,他们在路上相遇,B补充的后面那句话可以让 A 明白 B 是要去校外给别人上课,而不是在校内听老师的讲课。

  3. 8 完整信息功能
  在访谈节目中,嘉宾一般是公众人物、业内专家或新闻故事的主人公,其背景、人生经历、思想观点等都对观众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因此,为了满足观众的好奇心或求知欲,嘉宾往往会在回答主持人问题的基础上,以阐述原因、介绍背景等方式添加相应的冗余信息,使其回答更加全面完整。例如:

  ( 21) Host: Are we going to see you in the 2014 Olym-pics?

  Johnny G Weir: I really hope so. Russian ’s someplace that’s so special to me and has inspired me so much.My coach’s from there,I speak the language. I go theremaybe four or five months out of the year. ( 郭喆 2012:192)
  
  约翰尼·威尔是一名美国花样滑冰运动员,当被问及是否会参加 2014 年冬奥会时,他除了提供最低量信息( “我希望如此”) 之外,还解释俄罗斯对他具有特殊意义的原因,使信息更加丰满,完整。

  ( 22) “我姓张,弓长张。”( 叶南 2004: 294)
  “弓长张”是冗余信息,但不是多余信息,而是对主要信息的完整补充。

  3. 9 修正信息功能
  冗余信息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帮助听话人修正错误理解或弥补干扰,以提高接受者对目标信息的理解程度。其方式主要有重复、放慢讲话速度等。例如:

  ( 23) Host: So when those to me dump rumors come upthat you are gay,what do you say?

  Oprah Winfrey: Well,I have said,we are not gay,e-nough times. I’m not lesbian. I’m not even kind of lesbi-an. And the reason why it irritates me is because it meansthat some body must think I’m lying. That’s number one.Number two: why would you want to hide it? That is not theway I run my life. ( 郭喆 2012: 192)
  
  奥普拉在 2010 年深陷同性恋话题,当被问及“你如何回应”时,她不仅重复“我不是同性恋”之外,还严肃地声明: 我没有说谎; 隐瞒不是我的人生哲学。这样掷地有声的冗余信息不仅澄清了同性恋的错误信息,还展现了她诚实、真诚和坚定的形象。

  ( 24) ……在四十年代,诺贝尔奖最大部分的得主是德国人。1979 是例外的一年。诺贝尔奖的得主全部来自美国。但过去几年的情形,在诺贝尔基金会成立以来也是史无前例的,从来没有那么多的科学家来自那么多不同的国家。这样吧,让我把刚才所讲的再准确地说明一下。———我是说,在三十年代,诺贝尔奖最大部分的得主是德国人。例外的一年是 1976 年,诺贝尔奖的得主全部来自美国。( 胡庚申 1993: 64)
  
  讲话人在觉察到自己在发言中将年代时间讲错之后,并没有声明“对不起,我刚才把年代讲错了”等,而是用“这样吧,让我把刚才所讲的再准确地说明一下”的表达方式,以及之后的正确内容,不动声色地将误讲纠正了过来。
  
  3. 10 产生会话含义功能
  在会话中,人们常常会在不同程度上有意不遵守“会话合作原则”中的一些准则。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些现象,格赖斯进一步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他认为,一旦说话者违反了准则及其次则,听话者就会超越话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话语的会话含义。会话含义不是常规意义上的逐字逐词表达的字面意义,而是说话者要表达的真实意义或真正意图。冗余信息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量的准则”,自然也会产生会话含义。例如:

  ( 25) Aunt: How did Jlmmy do his history examina-tion?

  Mother: Oh,not at all well. They asked himthings that happened before the poor boy was born. ( 何自然 1988: 83)
  
  显然母亲只需说一句“Oh,not at all well”已足够,但她还加了后面一句多余的话,违反量的准则,产生的含义是: 孩子历史考试成绩不好并不是孩子的过错,( 因为尽是考一些孩子还没有出生时的事情) 。

  ( 26) 妈妈: 数学作业你完成了吗?
  儿子: 是的,我已经完成了我所有的作业!( 郑南生 2008: 21)
  
  儿子本来只要说“是的”就可以完成妈妈提出的问题,他之所以加上后面一句,隐含了“我不但做完了数学作业,而且其他的作业也都做完了,我是不是可以去做我想做的事情了( 比如去玩) ”的意思。

  3. 11 反映人际关系功能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冗余的使用频度高低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的社会人际关系。而不同的社会人际关系对言语交际行为是有影响的。人际关系亲近者,冗余信息少; 关系疏远者,冗余信息就多。例如:

  ( 27) Could you possibly help me with the luggage?
  ( 28) Help me with the luggage. ( 曾 祥 娟、田 踊2000: 68)
  
  这两个例句,前者客气礼貌,表明关系疏远,后者话语随意,表明关系密切。

  ( 29) 甲: 帮我把书还了!
  乙: Ok。( 付丽君 2011: 31)
  
  从这个信息量可以知道,冗余信息相当少,双方肯定很熟识,关系肯定很亲近。

  ( 30) 甲: 不好意思,能不能帮我个忙,把这本书还了,谢谢。
  乙: 不客气,好的。( 付丽君 2011: 31)
  
  在这个交际过程中,大量的冗余信息出现,遵守了礼貌原则,传递了友好信息,为了整个交际效果的实现,出现大量的礼貌用语,说明双方关系还不够亲近,还是疏远状态。

  4. 结语
  
  从以上对英汉口语交际中冗余的 11 种语用功能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冗余是一个重要的交际现象,是语言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冗余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坏东西,它们也有许多的积极作用。因此,在英汉口语交际过程中,只要我们能够合理地利用冗余原理和冗余的语用功能,因语境而异妙用冗余表达法,就能提高言语交际质量,实现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付丽君. 言语交际中的冗余现象研究[D].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2011: 31-38.
  [2]郭 喆. 英文访谈节目中“冗余信息”的语用研究[J]. 科技风,2012( 8) : 192.
  [3]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胡庚申. 冗余表达———涉外语言策略与技巧[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3( 2) : 59-66.
  [5]李树德,冯 奇. 英语修辞简明教程[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6]吕 煦. 实用英语修辞[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王德春. 社会心理语言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8]魏俊轩. 冗余与语言交际[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1) : 245-247.
  [9]魏在江. 语境与冗余信息[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 4) : 30-32.
  [10]吴天佑. 羡余语言信息的修辞作用初探[J]. 修辞学习,1998: 21-2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