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英语论文

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译本的地道性和杂合性(2)

来源:语文建设 作者:杨璘璘
发布于:2017-07-05 共3509字
  文化方面的杂合 :在《德伯家的苔丝》的原文中,出现了很多圣经的典故,张先生在翻译这些典故时,通常都将其原文的意向保留下来。这些对于西方人来说熟知的典故对于中国读者而言无疑是显得较为生僻,因而显示出了明显的文化杂合性,颇具有异域情调。如将“Jacob's ladder”译为“仿佛雅各看见的梯子。但是,为了让中国的读者理解这一典故所表达的内涵,张先生又加了注释,对这一表达的出处以及所表达的意思做了详细的说明。这一杂合性的翻译形式加以注释的翻译策略与张先生的翻译目的是息息相关的。在张先生发表的阐述其翻译理论的文章以及其他对张先生翻译的研究均提及到张先生之所以翻译西方文学,是希望借助译作这样一座桥梁,让中国读者多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学的魅力,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5].因此,张先生在对一些文化意向的处理上,大部分存在着较大的文化杂合因素,并加以注释的方法,以期让中国读者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了解到西方文学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特征。哪怕对其中一些文化因素采用了意译即归化的方式,张先生也会在注释中,标明原文,以及对原文的解释。可见,通过在文学译文中出现文化杂合性的成分,并在必要的时候加以注释,可以较好地实现文学译作传递异国文化风情的翻译目的[6].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文学译文的语言是地道性和杂合性并存的,其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提倡地道语言的入住,还保留原文的异国风情。基于以上分析,可以明确地得出,地道性和杂合性共舞,亦或是归化和异化并存是文学翻译的普遍特性,也是文学翻译有效地翻译原则,在这个原则下,可以衍生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 韩子满 . 文学翻译与杂合 [J]. 中国翻译,2002(2):54-58. 
  [2] 谷秀春 . 从哲学阐释学看译文的语言杂合性 [J]. 科技信息,2012(35):159-160. 
  [3] 康晓东 . 从译者主体性视角比较《德伯家的苔丝》的两个中文译本 [D]. 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2012. 
  [4] 韩子满 . 文学翻译杂合研究 [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57-61、71. 
  [5] 陈辉 . 翻译的文化选择--论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D].重庆 :西南大学,2012. 
  [6] 仰少博 . 目的论观照下的张谷若汉译《德伯家的苔丝》研究[D]. 合肥 :安徽大学,2012.
原文出处:杨璘璘. 文学译文的语言地道性和杂合性——以张译《德伯家的苔丝》为例[J]. 语文建设,2014,(29):73-74.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