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林业论文

森林病虫防治常用生物技术介绍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5-22 共2245字
摘要

  1 生物防治技术的优点

  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某些生物之间的克制关系或生物的代谢产物,从而起到有效控制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的目的,所以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利用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因其无残留毒性,对人类、动物、植物都非常安全,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杀虫效果好,假如长期使用,可以在自然界中建立起天敌的优势群体和一些有利病毒微生物的主导地位,从而达到对病虫害长期控制的目的;其次害虫对生物防治技术不会产生抗性;生物防治技术有着丰富的资源,原料易得,有的资源可以就地取材,可以有效降低防治病虫害的成本。

  2 捕食性及寄生性昆虫防治技术

  (1)为了保护和招引自然界的天敌昆虫,就要为其生存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例如将单纯林改造为混交林,保证天敌昆虫有充足的食物和繁殖场所。(2)繁殖时段放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主要是为了补充自然界中天敌昆虫的数量。(3)从外地引进新的捕食性和寄生性民虫,以增加本地自然界天敌昆虫的种类。

  3 生物农药防治技术

  生物农药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说对病虫害可以达到持久性的控制,其在防治过程中对人畜危害小,且对环境没有污染,最主要的是能有效地保护害虫天敌,从而对消灭害虫有着良好的效果。比如现在使用的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只要每年进行喷雾防治两次就可以有效控制其病虫害,而化学农药的使用必须在每一代害虫中都要喷散两次以上。1987郑州市森林大蛾的灾害大规模发生,使用超低容量飞行喷雾生物农药灭幼脲,其防治效果在98%以上,最后完全控制了该害虫的次规模发生,最主要的原因是,生物农药不仅消除了害虫,而且保护了其天敌。我们应该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以预防为主,有效治理为辅,因此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工作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生物农药如下:

  (1)昆虫病原细菌。昆虫自然种群每代的死亡率总在80-99.9%之间,其中有不少死于微生物感染病,而细菌在昆虫病原微生物区系中占大多数。因此,它们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对昆虫种群数量的调节能起不同程度的作用。其中某些类群已发展为微生物杀虫剂,大面积应用于森林害虫防治中。苏云金芽胞杆菌(简称BT)是我国化和生产水平最高的生物农药之一,广泛用于防治松毛虫和其他森林食叶害虫的防治。(2)昆虫病原真菌。目前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研制比较成功的当属生物农药,其中主要包括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在微生物农药中,以昆虫病原真菌为主的杀虫剂在昆虫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昆虫病原真菌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3)昆虫病原病毒。昆虫病毒防治农林害虫已经成为国内外生物防治技术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这种杀虫剂不仅安全有效,减少了污染,更重要的是对人畜安全,无残留,是真正的绿色农药。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CPV)是我国林业应用最多的昆虫病原病毒,生产上常将DCPV、BT和白僵菌等混用防治马尾松毛虫,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4)昆虫生长调节剂。昆虫生长调节剂是一种特异性杀虫剂,在进行杀虫过程中不直接将昆虫杀死,而是通过对昆虫发育期的生长进行阻碍和干扰,使昆虫个体发育不完全,导致其生存能力降低而很快死亡,进而达到总群灭绝的效果。灭幼脲是目前我国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其现在作为防治马尾松毛虫的主要农药之一。(5)植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是生物农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利用植物的某些部位(根、茎、叶、花或果实)所含的稳定的有效成分,按一定的方法对受体植物进行使用后,使其免遭或减轻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为害的植物源制剂。

  4 鸟类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鸟类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具有环保经济、效果持久的特点,以鸟治虫一直以来都被普遍使用,其对控制病虫害有着很好的作用。目前常见的森林治虫鸟类主要由大山雀、杜鹃、啄木鸟等20多种鸟类,它们以捕食害虫为生,对森林生态平衡的维护和有效降低害虫密度有着一定的作用。

  5 生物酶技术在森林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蛋白酶抑制剂在大部分的生物体内都有着一定的含量。这种基因是维持生物体内正常代谢的重要保证,同时也可以很好的抵御各种外来的蛋白水解酶,所以能够比较好的防治生物体内所造成的损坏。近年来,生物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于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工作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其抗虫害方面的作用显得也更加的突出。

  一般情况下,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在杀虫工作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抑制昆虫肠道蛋白活性的作用,可以对昆虫的消化系统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进而使得昆虫由于缺少一定的氨基酸而没有办法正常的生长和法语,最终导致昆虫的死亡。目前,这种通过蛋白酶来抑制昆虫生长的方式在保障植物的正常生长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正在被广泛的应用,极大提升了植物的抗虫害能力,促进了植物的健康生长。

  6 结语

  综上所述,森林病虫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要在保护环境前提下,重视天然的自然控制作用,要充分考虑有害生物种群动态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除治与预防水平的基本方针。除治与预防工作技术性强、难度大、要求高,要在深入了解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基础上,不断研究出先进除治预防手段,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提升除治预防水平,提高除治预防成效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彭炳兰。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2):137~138.

  [2]何克虎。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8):29~31.

  [3]武振涛。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17~1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