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林业论文

评价印江县栗子园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7-04 共3566字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开发建设项目已经影响到生物多样性价值相对较高的区域,甚至影响到自然保护区。文章通过评价印江县栗子园水利工程建设对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生态系统、保护对象等方面的影响大小,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1 基本情况
  
  1.1 项目概况
  项目属于经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中规划的中型骨干水源工程之一,主要任务是供水、灌溉。栗子园水库正常蓄水位 764.0m,水库总库容为 1097.0 万 m3,可满足全县 5 个乡(镇)20.1 万人供水和下游 2160hm2农田灌溉,提高全县水资源调控能力,完善区域水资源配置,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灌溉、生活用水需求。

  1.2 保护区概况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印江、松桃、江口三县交界地带,总面积 41900hm2.保护区属于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主要保护对象为以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及原始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据《梵净山研究》,分布有种子植物 138 科 441 属 933 种 4 亚种 64 变种;脊椎动物 33 目 86 科 383 种;昆虫 22 目 220 科2105 种。

  1.3 项目涉及保护区情况
  项目仅库区涉及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水库大坝枢纽及灌区渠系均位于保护区外。据调查统计资料,项目拟征收林地总面积 67.9309hm2,林地林木蓄积 2976.0m3.其中,涉及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林地面积 15.3802hm2,林地林木蓄积 1145.5m3.

  2 调查评价方法
  
  2.1 调查方法
  采用现地调查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掌握评估区森林资源和相关背景情况。

  现地调查主要采用线路调查法、典型抽样法、核实法、直接计数法等,调查记录评估区分布的所有维管植物种类、野生动物种类、珍稀濒危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及其生境、主要植被和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类型、景观多样性特征等。社会调查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articipatoryRural Appraisal,简称 PRA)。

  2.2 评价方法
  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国家林业局推荐的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试行)》。在完成保护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专家评分方法,分别对景观、生物群落、种群、主要保护对象、生物安全、相关利益群体等 6 部分内容,按照项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从小到大分别赋予由低到高不等的分值,从而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做出预测性评价。在专项打分的基础上,确定各专项的评价指标权重值,并计算出项目对保护区总的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BI)。

  3 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分析
  
  3.1 对景观的影响评价
  受影响的次生性针叶林、次生性针阔混交林、灌丛灌草、河流水生生物、农田农地等生态系统并非特有,且在周边地区较为常见;就景观面积来讲,森林减少 11.0088hm2,灌丛减少 4.3714hm2,草地减少 0.9082hm2,农用地减少 10.2340hm2,减少比例较低,影响程度较小;从景观类型的斑块数量看,斑块数量不变;从自然景观结构来看,略有影响;从生态系统功能来看,生态系统的防护效能、碳库储存效能、净化空气效能略有下降,影响极小;从景观的美学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来看,影响较小;对导致评估区水土流失的程度及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影响较小,详见表 1.【表1】
论文摘要
  
  3.2 对生物群落的影响分析
  对生物群落的影响包括类型的特有性、面积、连通性、生物群落关键种类及群落结构的影响,其综合评分为 19.59 分,详见表 2.

  3.3 对种群(物种)的影响分析
  3.3.1 项目建设对特有物种影响及威胁程度
  评估区距梵净山冷杉分布区和黔金丝猴的活动区均很远,项目建设对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特有物种的威胁极小。

  3.3.2 项目建设对保护物种的影响
  在评估区内偶见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隼(Falcotinnunculus interstinctus)、 红 腹锦鸡 (Chrysolophuspictus)、斑头鸺鹠(Otis bakkamoena erythrocampe)等4 种。贵州省重点保护动物有蚁鴷 (Jynx torpuillachinensis)、 姬 啄 木 鸟 (Picumnus innominatuschinensis)、斑啄木鸟(Dendrocopos major slresemanni)、四 声杜鹃 (Cuculus micropterus micropterus) 等 19种。这些物种多为广布种,在梵净山保护区、省内乃至全国分布较多,评估区只是其在保护区活动的局部地段之一。评估区分布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香果树 1 株,可采取就地移植保护,对其种群数量基本无影响。【表2】
论文摘要
  
  3.3.3 项目建设对重要物种食物网(链)结构的影响
  评估区未分布有窄苞椴(Tilia angustibracteata)、贵州胡颓子(Elaegnusquizhouensi)s、凯马柿(Diospyroskaimaensis)、滑叶猕猴桃(Actinidia laenissima)、大叶青荚叶(Helwingia chinensis f.megaphylla)、钝齿唇柱苣苔 (Chirita obtusidentata)、梵净山韭(Alliumfanjingshanense)、梵净山铠兰(Corybas fanjingshanensis)等梵净山特有物种,项目建设对这些梵净山特有种不会产生影响。评估区分布的植物中,仅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香果树 1 株,不是保护区动物的特有食物或特有食物网(链)。

  在评估区分布的有以上珍稀动物中,直接分布于评估区的有红腹锦鸡、红隼、斑头鸺鹠、姬啄木鸟、四声杜鹃、黑枕黄鹂、大山雀、蛙类、蛇类等。项目位于实验区边缘,周边类似生境尚宽敞,活动空间大而连续成片,项目建设对这些珍稀动物食物网(链)的影响甚微。

  3.3.4 项目建设对重要物种的迁移、散布、繁衍的影响
  评估区河段两岸常年有行人通行,且河段一侧为梵净山的旅游通道,淹没区分布有村寨,因此,动物分布较少。同时,水库淹没区兽类、两栖爬行类动物分布数量极少。评估区不是黔金丝猴、蛇类等动物的迁移通道,也不是这些珍稀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因此,项目建设对这些珍稀动物的迁移、散布、繁衍的影响很小。

  3.3.5 项目建设导致病虫害爆发的可能性评价
  项目建设对项目区动物及植物病虫害爆发增加的可能性基本没有,详见表 3.【表3】
论文摘要
  
  3.4 对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分析
  3.4.1 项目建设对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种群数量的影响
  水库建设位于实验区边缘地带,远离主要保护对象活动区域,项目建设对其种群数量无影响。

  3.4.2 项目建设对对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生境面积的影响
  项目建设对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生境面积变化略有影响,详见表 4.【表4】
论文摘要
  
  3.5 对生物安全的影响分析
  3.5.1 项目导致外来物种入侵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评价
  在加强种苗检疫的情况下,外来物种入侵的可能性及危害是可以控制的。

  3.5.2 项目导致保护区遗传资源流失的可能性评价
  项目建设对保护区的动、植物资源等遗传资源破坏是局部的、有限的,施工期间和运行期间加强管理,落实自然保护区管理措施,项目建设对保护区遗传资源流失潜在的威胁可能性较小,详见表 5.【表5】
论文摘要
  
  3.6 对相关利益群体的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是解决印江县 5 个乡(镇)人畜饮水和灌溉的水利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项目建设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得到了贵州省林业厅和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认可。项目建设对森林火险提高的可能性较小,详见表 6.【表6】
论文摘要
  
  3.7 评价结果
  通过以上 6 项评价指标,计算出项目建设对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BI)为15.53,详见表 7.根据生物多样性影响程度分级,详见表 8,可知印江县栗子园水利工程水库建设对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小。因此,在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前提下,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严格施工管理,印江县栗子园水利工程水库建设项目是可以建设的。【表7-8】
论文摘要
  
  4 保护建议
  
  4.1 提高保护意识,严格施工管理
  建设施工单位严格遵循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施工管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工程性弃渣全部运出自然保护区。

  4.2 控制施工噪音
  为了减少工程施工爆破噪音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应做好爆破方式、数量、时间的安排,并力求避免在晨昏和正午开山爆破。应对工程施工设备安装消声器,以降低噪音污染,减少对陆生脊椎动物的惊吓。

  4.3 及时进行生态修复
  按照生态学原理,选择乡土树种,利用森林植被恢复费在项目区安排造林,及时恢复森林植被。

  4.4 加强植物检疫工作
  施工单位调入的各种木质包装及可能带来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其他材料,需调出地森林检疫机构检疫和调入地森林检疫机构复检,严格预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4.5 保护河流水质及河流生态系统
  禁止向河内直接排放生活污水。控制农业污染源。预留生态下泄水,保持大坝下游河段不断流。

  参考文献:

  [1]曹铭昌,乐志芳,雷军成,等。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及研究进展[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3,(1):8-16.
  [2]赫尚丽,朱丽艳,李百航,等。丽香铁路建设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J].林业建设,2013,(1):54-56.
  [3]宜慧,詹存卫,陈帆,等。环评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内容与方法探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3):98-101.
  [4]LY/T 1814-2009.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规范[S].
  [5]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印江县栗子园水利工程对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报告[R].201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