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残疾人作为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2010 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达8502 万人.随着建设和谐、幸福社会步伐的深入,社会文明的进步,残疾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逐渐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其福利及社会保障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残疾人的物质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与提高;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为残疾人提供基础条件,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意见》,中国残联、教育部、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残疾人事业进入了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使残疾人生存和发展得到稳定的制度性保障的发展阶段.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残疾人表现出高涨的外出旅游需求,逐渐形成一个重要的细分旅游客源市场.但目前我国残疾人旅游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残疾人旅游属于自发性旅游阶段,不仅残疾人旅游需求没有得到相关部门及机构足够的重视,残疾人因为身体残疾徘徊在旅游市场的边缘,真正出游的人数及次数都较少;同时,真正为残疾人提供旅游服务的组织和机构也为数不多,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旅游设施的更是少之又少.成熟的旅游产业体系应该是无障碍而国际化的产业体系,发展残疾人旅游也是关注残疾人旅游需求,积极创造无障碍旅游环境,满足残疾人的旅游需求,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尺.
二、研究对象界定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本文以行动不便肢体残疾人为研究对象,其他残疾人如视力、听力和智力残疾者没有包含在内.之所以这样限定,是因为不同类型的残疾旅游者对旅游设施和服务有着不同的具体需要,他们出游的障碍也不一样.本文对在旅游中遇到类似障碍和存在类似需求的行动不便肢体残疾人进行研究能更深入和具体.因此本文对残疾人旅游限定为行动不便肢体残疾人的旅游.(二)研究方法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以及深度访谈的形式,调查地点包括残疾人贴吧、残疾人 QQ 群、残疾人旅游论坛以及第一调查网等网络站点,问卷回收后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问卷内容共分为 3 部分: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旅游需求、影响因素.
一共发放问卷 250 份,剔除无效问卷 21 份,回收有效问卷219 份,问卷回收的有效率为 87.6%,利用 SPSS17.0 统计分析软件和 Excel 软件对样本进行分析,结合深度访谈对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比较.
三、残疾人旅游市场基本特征.
(一)调查对象人口统计基本特征.
本次调查样本的基本构成情况如下:
1.男性 49.32%.女性 50.68%,性别结构表现基本平衡.
2.年龄层次中,以青年人中年人为主,少年人为辅,其中18-55 年龄段占绝大比重,为 82.6%;从样本构成看,具有大专 / 本科及以上的中青年占比较大比重,占 55.7%;而在职业样本中,以学生和有固定职业的群体为主,其中公司 /企业职业和学生占绝大比重,其次是科研 / 教育和事业单位,这部分群体均对旅游态度较为积极,这与他们所受的教育程度及从事的职业相关,且收入越高出游的积极程度就越高.
(二)受教育程度及收入影响旅游态度及出游意愿.
不同学历的残疾人被调查对象对于外出旅游持有不同态度(如表 1),13.5%的被调查者认为很重要,46.2%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旅游在其生活中是比较重要的,两者累计将近六成,充分说明残疾人认为旅游的重要程度是中等偏高的;其中具有大专及本科学历的被调查者对旅游的态度更为重视,占到 35.8%.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愿意出游的人占九成以上(图 1),说明残疾人参与旅游的潜在市场需求很大.但不同收入的被调查者对于旅游的态度呈现明显的差异,占 70%的被调查者月收入只有 1000-3000 元,其中 66.5%的人认为在目前阶段外出旅游可有可无,甚至没法产生这方面需求,因为其收入不仅不高,而且还有承受其他较重负担,比如医疗、子女教育等支出,剩下可自由支配收入较少,旅游愿望无法实现.收入是旅游最重要的支持和保障,虽然月收入在 3000-5000 元的被调查者中,有近 69%受访者认为旅游在其生活中是比较重要的,但在《2012 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显示,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全国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56.2%,差距明显;同时,残疾人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占其家庭消费支出比例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绝大多数残疾人即使有外出旅游欲望,也由于可支配收入较低而难以转变为现实的旅游需求.
表 1 不同学历人群对旅游态度统计.
(三)旅游类型选择倾向及关注要素.
残疾人旅游者对旅游类型的选择偏好由高到低排序为(如图 2):康体休闲、自然风光、历史古迹、主题公园、特色购物、科技文化、其他,说明残疾人对旅游目的地选择性强,对出游活动安排较为慎重.对于旅游类型的选择倾向于自然风光、历史古迹和康体休闲等对体力要求较为低的旅游类型,并且倾向于喜欢亲近大自然、有益身心的旅游活动.
在旅游过程中的关注度方面,残疾人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较为关注安全,其关注度达到 95%;其次是游览,残疾人旅游者与普通旅游者一样,在旅游过程中较为关注游览,希望在旅游的过程中得到身心的愉悦与放松;再者,残疾人由于行动上的不方便,其对“食”“住”“行”方面也表现出较大的关注(图 3);
(四)出游范围和方式.
由于心理及生理等自身条件的限制,残疾人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范围时,普遍较小,由于身体条件和相关服务设施条件所限,更多的是以居住地附近的旅游区为主要游览地即短线游(本市旅游景点、周边郊区、临近省市)为主.在出游方式选择上,则以家庭为组织形式的较多,其次为单位或社团组织,散客旅游较少.这样的组织形式给残疾人旅游市场带来了更多的附带的潜在目标群体(图 4).
(五)对旅行社依赖程度.
由于残疾人的一些特殊性,使其在参与旅游的过程中比普通正常人更为艰难,所以如有机会出游的话,52%以上的受访者希望可以借助旅行社安排整个行程,比较依赖旅行社的安排(图 5).在参与旅游的过程中,残疾人旅游者较为希望旅行社安排好所有的食住行游购娱,同时也希望旅行社根据他们的特殊性,设计一条适合他们的旅游线路,让他们在
(六)影响残疾人旅游需求因素分析.
在影响残疾人旅游需求的因素研究中,笔者将影响因素划分为两大类:一是无形的不可视障碍,其中包括残疾人自身心理和人际方面;二是有形的结构性障碍,其中包括无障碍设施、经济方面以及旅游线路方面.
1.无形的心理与交际障碍.
问卷调查在影响残疾人旅游需求因素中的无形障碍方面共设计了五个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残疾人自身心理和交际方面的五个变量中,选择重要与非常重要二者总和占50%以上,充分说明无形的不可视障碍是影响残疾人旅游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残疾人普遍存在自卑和孤独、敏感多疑、自尊心强、情绪不稳定、富有同情心等特征,这些心理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正常的旅游需求.其次,肢体残疾人由于行动不便,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缺少与他人交流、沟通困难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其更胆怯与外面的世界进行交流沟通.
同时,由于旅游从业人员为残疾人提供专业化服务能力不足,特别是景区服务机构、旅游中介机构、有关辅助器具研发与推广等在为残疾人旅游方面提供服务的能力有限,缺乏协助残疾人旅游的经验和技巧,导致残疾人在参与旅游过程中没能得到及时的援助,影响残疾人的旅游质量.
2.有形的结构性障碍.
有形的结构性障碍作为影响残疾人旅游需求因素中重中之重的一个方面,而且这影响因素较难通过残疾人旅游者个人自身的努力得到改变.问卷调查中在这方面设计了五个因素,分别是交通工具、食宿方面、游览方面、经济方面以及旅游线路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在交通、食宿以及游览方面的不便占了较大的比重(图 6).首先,残疾人由于在行动上的不便,对食宿、交通以及游览方面的无障碍设施要求较高,而目前这些设施的不健全是影响残疾人旅游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旅游能力开发机制缺失,在为残疾人设计和开发专门的独特旅游路线、旅游产品等方面严重匮乏,没有合适的旅游线路成为影响残疾人选择外出旅游的又一重要因素;再次,社会对残疾人旅游帮扶机制效能缺失,社会志愿服务不足;最后,经济方面,旅游的必备条件之一便是充足的经济收入,残疾人由于其生理上的缺陷,造成了他们就业困难、收入不高,而且残疾人在旅游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特殊照顾,旅游的费用也相对较高,这些都是影响残疾人外出旅游的因素.
四、我国残疾人旅游发展对策.
(一)消除无形的心理交际障碍.
在残疾人旅游影响因素调查中,残疾人自身心理和交际上的障碍占了很大的比重.残疾人潜意识中的自卑和孤独,在意别人投来异样的眼光,且认为自身存在的某些缺陷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导致其更害怕与外面的世界进行交流沟通,这更加剧了交际经验的获得,基于残疾人的种种自我保护意识和自卑心理,其出游意图受到影响.2012 年度残疾人社区活动参与率为仅为 78.5%,且仍有四分之一残疾人没有真正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即便有部分残疾人有能力走出家门,也未必有定期旅游的条件.因此,充分利用其身边的亲友、社会加强心理辅导,消除残疾人内心的自卑和孤独,同时锻炼他们的交际能力,让其感受到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可以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包括旅游活动).另一方面社会在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生活的同时,更要关注残疾人的精神健康,适当开展一些有益身心的旅游活动,如赞助或者陪伴残疾人参加旅游活动也是关心帮助残疾人的一种重要形式.
(二)改进残疾人旅游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
畅通无阻的无障碍设施是残疾人出游得以实现的硬件条件.2008 年北京举办的残奥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游客到我国旅游,促进了我国旅游目的地在交通、公共设施和服务等方面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也使得社会公众对残疾人旅游的关注度更高.但在绝大多数景点或景区无障碍设施仍然普遍缺失.在发展残疾人旅游时,要着重交通、食宿以及游览等方面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同时,提供完善的残疾人无障碍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如组织编写专门针对残疾人的无障碍旅游指南、旅游杂志等.也可以借鉴欧洲国家建立支持搜索功能的残疾人无障碍旅游数据库,收集汇总并公布各地区无障碍旅游数据和信息.
(三)开发针对性旅游产品.
由于残疾人在身体状况、思维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与其他群体相比具有特殊性,旅游企业在对残疾人旅游市场进行开发时,应对残疾人市场进行细分,认真分析残疾旅游者的需求特点和细分市场的特点,针对不同伤残情况开发不同的旅游产品,开发专门的旅游线路及提高自身的接待能力,提供针对性的旅游服务.如开发短线旅游产品、“家庭套餐”旅游产品,或根据残疾人自身特点,可将旅游与治疗、保健、医药等相融合,开发适合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康复或疗养专项旅游产品.
(四)政府提供物质支持.
残疾人群体之所以远离旅游活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制于经济条件.解决残疾人群体的经济困难问题,需要政府给予极大的帮助与支持.建立健全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系.残疾人的收入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才能推动旅游需求及旅游行为的实现.另外,鼓励残疾人积极参与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旅游活动,政府应在一些休闲场馆以及设施的使用上无偿地或只是象征性地收取费用,降低进入门槛.同时,引导社会各界开展残疾人社会旅游,如政府、工作单位向残疾人发放旅游补贴,旅游部门对老年旅游者减免门票收费,节假日向残疾人免费开放等,扶持和促进残疾人旅游市场的发展.
(五)提高残疾人旅游专业化服务水平.
旅行社现有的普通导游较难完全胜任残疾人旅游的服务工作.为了提高残疾人旅游专业化服务水平,残疾人旅游线路的导游人员应当了解残疾人心理,有爱心和责任心.旅行社还要为残疾人旅游过程中配备专业护理人员.旅行社可以通过和残联、残疾人民间社团、服务残疾人志愿者组织等机构合作,为残疾人旅游者提供更专业细致的服务,让他们在旅游中得到更多的乐趣.
注 释:
①数据来源: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网站.
②傅晶《残疾人无障碍旅游发展对策研究》,学习与探索,2008 年第 3 期第 175 至 177 页.
参考文献:
[1]许晓薇.福州市旅游景区残疾人无障碍环境调查与分析[J]. 皖西学院学报,2011(10):116-118 .
[2]傅晶.残疾人无障碍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8(3):175-177.
[3]宫斐.残疾人旅游障碍分析及其市场开发.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本,2007(2):43-48.
[4]黎健斌,杨晓霞.美国发展残疾人旅游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20-124.
[5]赵娜,张海燕,汪陈程,王玉姣.湖南省残疾人旅游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1(10):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