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俄语论文

中俄语言“空缺”产生的根源及特点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05 共3994字
摘要

  一、翻译与空缺

  翻译是对语言信息的转换,主要包括理解、转化、表达三个部分。翻译首先要做到理解,理解是翻译的前提和基础,理解是对翻译对象语言的原码分析,只有正确认知原码要表达的语言含义才可以进行准确的翻译;转换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原码语言信息通过口译、笔译甚至借助电脑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进行进一步加工将其变成目标语言的方法。语言作为人与人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不同国家、民族之间进行传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同语言信息编码之间的转换,通过翻译可以实现由原码到目标语言译码的转化,文化时刻影响着翻译,也必须在语言翻译中体现,实际上也属于语言信息转码的一种方式。但是,每个民国家、民族由于受到生存环境、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有其语言形成过程的特殊性,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的存在才会使翻译出现一些“真空”地带,这个真空就是“空缺”.

  俄罗斯学者Ю。А。Сорокин(索罗金)和И。Б。Маркавина(马尔科维娜)是空缺лакуна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80年代末,索罗金和马尔科维娜等人在论述文本及其民族文化特点时提出了空缺理论。他们提出将空缺定义为某种令人感到莫名其妙、奇异、错误性的话语片段。“空缺”是各个国家、民族语言形成过程中的固有现象,在语言翻译中经常会遇到比如俚语等具有国家、民族或者地域特色的词汇、短语、表达方式等,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基于不同语言形成的环境和背景差异所致。索罗金和马尔科维娜将空缺分为四类,分别是:1.、民族心理空缺或主体空缺,反映属于不同语言文化交际者的民族文化特征。2、交际活动空缺,反映各种交际活动的民族文化特点。3、文化空间空缺,反映文化背景的不一致。4、文本空缺,即作为交流工具由于文本不同特点所产生的空缺。

  二、中俄语言“空缺”产生的根源及特点

  1.地缘因素

  中国作为东亚地区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东临太平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从北到南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地区,南部局部地区处于亚热带、热带地区。俄罗斯虽然是我国的邻国,但是地缘方面与我国有很大不同,首先俄罗斯有大片领土位于寒带地区甚至属于极地地区,这在我国是不存在的情况,除此之外,俄罗斯领土面积辽阔作为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自然资源,同时俄罗斯领土横跨欧亚两个大洲,首都莫斯科位于欧洲境内,其他大部分领土位于亚洲境内。

  中俄两国不同的地理、地貌、环境、气候、动植物、自然资源,形成了不同民族的语言倾向性,这些都体现在文化中,并以语言的形式直观的表现出来。在俄罗斯的很多作品中,比较常见的是选择白桦树作为题材,俄罗斯人认为白桦树可以体现俄罗斯不畏艰难、勇敢、不屈服的民族特征,而这种文化也是与地缘无法分开的,寒冷地区生活的俄罗斯人自然对于耐寒的白桦树喜爱有加。反观中国文化,同样是以喜寒的植物为例,中国人在性格上更喜欢相对灵秀一些的植物,比如松树和梅花高洁的形象在很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体现。

  再比如,中国用“雨后春笋”来形容长势喜人,事物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然而,在寒冷的俄罗斯并没有竹子生长,也没有和竹子相关的表达。但是,这种含义俄罗斯人用了在俄罗斯森林里同样生长迅速的另外一种植物:雨后的蘑菇来形容。

  2.生活方式因素

  中俄民族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由于自己独特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而产生空缺。例如,俄罗斯人常以牛奶、奶酪等奶制品为食,所以,也处处体现在语言表达中。例如,Кровьсмолоком字面逐字翻译是“血和牛奶”,其实是形容人脸色红润,白里透红的状态。Онбылсвеж,каккровьсмолоком,здоровье,казалось,такипрыскалослицаего。

  他容光焕发,面色红润,从他脸上好似迸发出一种健康的活力。再如Толькоптичьегомолоканет只差龙肝凤胆,一应俱全,无所不备。Уменяусадьбабыла,идомкаменный,исад,ягоды,фрукты-всесвое。Толькоптичьегомолоканебыло。我有一处庄园,有石房、有花园、有浆果、水果-全是自己的。一应俱全,无所不备。再如Каксырвмаслекататься字面意义是“犹如奶酪在黄油中滚动”,表示“生活阔绰、尽情享乐”之意。

  2、传统习俗因素

  中俄民族都有各自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继承下来的传统习俗,并且与民族心理、文化密切联系,自觉不自觉的影响人们的行为,并用在语言中体现出来。

  例如,俄罗斯以面包为主食,而且在古俄罗斯盐是十分珍贵、及其难得的。所以,俄罗斯有这样的风俗:在托盘放上绣花巾,在上面放圆面包,面包上放一小盒盐,端出来迎接贵宾。在俄语中встречатькогосхлебомиссолью字面意义是捧着面包和盐迎接,表示盛情欢迎。再如,Забыватьхлеб-соль忘记了面包和盐,表示忘恩负义。

  4、历史、宗教因素

  历史、宗教是一个民族文明的产物,以其不可磨灭的轨迹时刻影响着人们的心理。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替频繁、民族融合,信奉佛教。俄罗斯历史同样如一首壮歌,可歌可泣,俄罗斯民族信奉东正教。不同的历史事件、宗教观念形成了空缺,并以语言形式丰富的表现出来。例如中国人认为吉利数字是八,因为与“发”谐音,代表源源不断的财富。俄罗斯人则认为七семь是他们的幸运数字,这是由于宗教的关系:俄罗斯人认为上帝用七天创造了世界,天堂有七层,最幸福的生活就在第七层。同样俄罗斯人厌恶十三тринадцать,这也与宗教有关,中国人厌恶四,是因为与“死”谐音。

  在俄语中гробповапленный字面意义是:油漆、被涂色的棺材,指表面上好看的东西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这句话出自《圣经》,耶稣斥责伪善的人,说他们像油漆的棺材,“外表好看,里面却装满尸骨和污秽的东西。”

  历史事件也同样是民族特有,容易产生空缺。例如,нашипкевсеспокойно字面意义是什布卡平静无事,然而实际上表示的是“虚构的、实际上不存在的平静”,这一表达来源于真实历史事件,1877年-1878年,爆发俄土战争,两军在巴尔干的什布卡山隘激战,而当时俄军司令部却发出战报说:“什布卡平静无事”.

  5、文学作品、神话传说因素

  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中蕴藏着很多经典的语句,被该民族广泛流传,但又是其他民族不了解的,形成空缺。

  俄语中львинаядоля字面意义是“狮子的部分”,表示“绝大部分,最好的部分”,光凭字面意义中国人很难理解,事实上此种表达来源于克雷洛夫寓言《猎场上的狮子》:狗、狼、狐狸和狮子一同围猎,捕获了一头鹿。狮子把猎物分为四份,强词夺理说每份都该归它。

  俄罗斯民族起源于欧洲,它的很多语言表达受古希腊传说的影响。比如,боятьсяданайцев,字面意思是“提防达耐人”,表达“警惕敌人捣鬼,谨防上当”之意,该句出自Гомер(荷马)的《Одиссея》(《奥德赛》)中特洛伊木马屠城的希腊故事。

  三、空缺对俄汉翻译的影响及实践

  人类思维是具有普遍性的,在俄语和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语言意义、修辞色彩、隐喻等完全对等的表达,比如,какрыбавводе“如鱼得水”.如果所有语句都像这样,那么翻译工作就不会是一门融合技术、艺术于一身高难的研究工作。事实上,正是由于不同民族间的空缺的出现,才使得翻译研究具有了现实性的意义,我们真正花力气去研究的也正应该是对空缺的翻译。对于空缺,在翻译中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加以解决。

  替换。有些俄语表达个别用词与汉语不同,但所表达的内涵却一致,这是就需要替换,并形成汉语的表达。例如трусливыйкакзайц字面意义“胆小如兔”,应翻译成胆小如鼠。Однимударомубитьдвухзайцев。字面意义一击打死两只兔子,可以成“一箭双雕”.Пуститькозлавогород字面意义“把山羊放进菜园”,应翻译成引狼入室。

  借义。дарыданайцев达耐人的礼物,同样来自于特洛伊木马的故事,表示“害人的礼物,诱人上当的毒饵”,可以翻译成“黄鼠狼给鸡拜年”.Нем,кекрыба字面意义像鱼一样沉默,翻译成“缄口不言,守口如瓶”.одногополя?ягода字面意义一块田地上的果子,可翻译成“一丘之貉”.ВТулусосвоимсамоваромнеездят。直译是带上茶炊去图拉,可译成“多此一举”,因为在俄罗斯图拉以盛产茶炊闻名。

  当替换和借义都不足以表示其内在含义时就应采用释义,对表达进行充分的解释,从而全面的让人们理解涵义。在俄汉翻译中,最常犯的问题是翻译者从本国文化背景也就是汉语的角度去猜测、揣摩目标语言--俄语的言语表达的内涵。

  这是万万要不得的。例如,Сначалапоступайвсекретари,благонынешнийсекретарьвлесглядит。有人会把此句翻译成“你先当秘书,现任的秘书正好去看森林。”按照字面的翻译就会闹出笑话。事实上глядеть\смотретьвлес是来源于谚语Какволканикорми,онвсевлессмотрит。养狼再尽心,它总想回森林。表示“想走,不安心于此”的意思。此句应翻译成“你先当秘书,现任的秘书正好想走。”

  所以说,在从事翻译工作时,首先应该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民族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传统习俗、文化背景、历史宗教乃至神话传说的差异,弥补自身对目标语言在民族心理、文化空缺上的认识,不断丰富、深化实践,才可以更好的在翻译中得以发挥、应用。

  参考文献:

  [1]柴焰。试论俄罗斯民族审美心理的形成[J].中州大学学报,2002(10)。

  [2]赵秋野,李冬艳。汉译俄的思维、文化、语言、心理机制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4(03)。

  [3]魏彦莉。跨文化交际中的空缺现象[J].西伯利亚研究,2011(10)。

  [4]孙连庆,周晓辉。俄罗斯民族文化起源探析[J].西伯利亚研究,2011(06)。

  [5]邹少先。浅议文化空缺的翻译[J].读与写,2008(0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