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一场羽毛球比赛,运动员活动在35 平方米 (单打) 的场地上,从静止到运动,从运动到静止,根据战术需要,配合上肢动作,灵活、迅速地来回不停地奔跑击球,必须做各种急起急停、前、后、左、右移动,转向、回起、跳跃等动作,这就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常,我们把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性等机能能力称为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的各个因素都影响着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本文将着重探讨运动员身体素质与羽毛球运动的密切关系。
2 运动员身体素质与羽毛球运动的关系
2.1 力量对羽毛球运动的影响
2.1.1 羽毛球专项力量在运动中的作用
在羽毛球运动中,杀球是重要的得分手段。杀球动作中力的作用情况是运动员在原地起跳,起跳进入腾空阶段后,挺胸腹全身形成“弓”字形,持拍臂上臂尽力向右后上方摆,屈前臂,外旋向右后下方带动球拍迅速摆动,拉长身体前侧及持拍臂挥拍击球的主要肌群,并使之处于有利的爆发性收缩的工作姿势。击球动作先从转体、收腹屈体开始,紧接着上臂上举、外旋、前臂伸、内旋、手屈、微内收发力带动球拍急球向右前上方鞭打式击球。在杀球动作过程中不仅要求手臂的肌力大,而且球经过球拍的瞬时速度越快,杀伤力越强。球离开球拍的瞬时速度取决于爆发力的强弱,即爆发力强,杀球的速度快。
2.1.2 实例分析
观察下肢爆发力一般以测立定跳远为主。具体指标见下表:【1】
由此可见,力量决定了羽毛球运动员在击球时给对手造成的威胁力度。力量较强的一方,就较容易在比赛中取得主动权,调动对方,同时寻找机会进攻,获得胜利。
2.2 速度对羽毛球运动的影响
在羽毛球运动中,速度是良好步法的关键。无论是向前场、中场或后场移动的步法都应突出两快,即起动快和回动快。
但这里强调的快不是盲目的快,而是应该遵循一定规律的快。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步法起动、回动的速度和节奏要与手上击球速度的快慢相配合,无论在任何位置击球后,都应迅速向中心位置回位,而回位速度的快慢应由击球速度的快慢来决定。
2.2.1快速步法的作用之一──打乱对手提前判断的思维
研究表明, 羽毛球的飞行速度达到261 公里/小时,超过了网球的最高速度,是所有球拍式运动中最高的。据国内研究人员对国家羽毛球女队员杀球球速的测定,其峰值速度达到87.8 米/秒, 即 316 公里/小时。若以 261 公里/小时的球速计算,羽毛球飞行全长 13.4 米的羽毛球场仅需 0.184秒。换言之,运动员必须在 0.184 秒内完成包括判断、起动、移动、到位和击球等反应及其动作。因此,为了能够及时“到位”还击对方的来球,运动员一般都有“预判”的意识,以便对快速的来球作出第一时间反应和回击。然而,一旦对方的击球变化多端,运动员的这种预判意识及其准确性就会减弱或下降,其主要原因是运动员先前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 (包括习惯性反应) 遭到了破坏。我们常常说:
“变化莫测”,就是这个道理。实际上,每个运动员都有一定的击球习惯,这些习惯都有可能被对手抓住,但如果经常被抓住,就会陷于被动甚至落败。
2.2.2 快速步法的作用之二──破坏对方的步法尤其是对方的起动节奏
这点是“变”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作用。由于羽毛球的速度很快,运动员如果不具备高效快速的移动能力,就不可能“到位”击球,这对羽毛球运动员来说是“致命”的。
可见,步法是羽毛球运动的生命。而起动是步法中最关键的环节。起动的时机和效能如何,对能否及时移动到位对整场运动影响重大。运动员每次的起动时机要把握得十分精准,才有可能在“第一时间”做有效的移动。在羽毛球比赛中,不能及时起动或起动时机把握不精准,是引发运动员包括高水平运动员不能“到位击球”和步法错乱的主要原因。而不能“到位击球”和步法错乱的后果,只能是疲于奔命,被动挨打。简言之,运动员之所以“失位”,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主要始于他们的步法错乱、特别是起动节奏的错乱,高水平运动员亦然。反言之,一方要获得控制对方的主动权,主要也是从破坏对方的步法,特别是从对方的起动节奏开始的。
2.3 耐力对羽毛球运动的影响
2.3.1 耐力素质的意义
羽毛球运动员虽不强调发展绝对的力量,但应在具备一定绝对力量的基础上发展速度力量和耐力,使之能保证比赛所需要的较强的动作发力和长时间的奔跑、蹬、跳、跨以及上肢的连续击球动作。而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拍数的增多以及比赛时间的增长,对运动员承受较长时间激烈对抗所需的体力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因此,速度耐力对羽毛球项目的意义越来越重要。
2.3.2 专项耐力素质的分类及作用
1时间对抗,这就要求运动员不仅要保证速度,更要有与之持续对抗的能力。但因比赛中密度较小,身体进行无氧代谢的时间仅占整场比赛的30%,60%-70%的时间在进行有氧代谢。因此,发展运动员的耐力和速度耐力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羽毛球比赛特点是有氧与无氧交替进行,在短时间高强度运动与短暂间歇之间转换,消耗与恢复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多数恢复都不完全,特别是比赛中某个段落的激烈对攻、对拉,要求运动员具备一定的抗乳酸能力,以保证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快速运动。基于这一点,就要在提高速度的同时进行速度耐力训练。
2.4 灵敏性对羽毛球运动的影响
羽毛球运动员神经反应时男子均值为98.82±16.76ms,女子为 261.41 ±38.75ms。动作频率:测其 10 秒内脚掌交替踏地次数,前 5 秒男子均值 52.00±6.89 次,后 5 秒为 47.08±6.17 次;女子前 5 秒为 46.64 ±4.63 次,后 5 秒为 43.46 ±5.15 次,其动作频率在羽毛球、排球、体操、短跑和游泳运动中居首位。反应较快,灵敏性较好是羽毛球快速风格的基本条件之一。
羽毛球运动中的移动、接发球等各种技术均与灵敏素质密切相关。根据羽毛球运动本身及各项技术的特点,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快速的应变能力、动作转换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战术运用能力及神经肌肉间的协调能力。专项灵敏素质的主要表现特征为:根据比赛临场及对手的情况,随时选择合理的位置,调整与改变自己的战术,并进行动作的快速转换;将各项技术巧妙地组合,利用时间差及机体的滞空、平衡能力,完成攻守技、战术的相互转换,争得比赛场上的主动权。
2.5 柔韧性对羽毛球运动的影响
2.5.1 柔韧性强的肌肉更容易从疲劳中恢复,也能承受更多的负重
优秀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期间,经常是一天就有 1—3 场的比赛或者是赛期内天天有比赛,这对运动员的体能恢复是个很重要的考验。柔韧性较好的运动员,由于肌肉能很快地从疲劳中得到恢复,所以,在比赛中就能有较好的体力跟状态去应付每一场球,在比赛中占优势;而相反,柔韧性较差的运动员,由于肌肉恢复疲劳的能力较差,所以,就很难有较好的状态去应付比赛。
2.5.2 柔韧性强的运动员动作幅度较大
长 13.4 米,宽 6.1 米的羽毛球场,比赛过程中经常要做出头顶击球、反手击球、蹬跨步击球、侧身扑地击球等动作。对于柔韧性较差的运动员来说,由于动作幅度较小,这些动作很难做得到位;但是柔韧性较好的运动员,经常在处于比较被动的地步时还能较好地把握,甚至反被动为主动,从而取得比赛胜利。
3 结论
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在比赛中起着决定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身体素质是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力量是保证,速度是基础,耐力是要求。
3.1 力量、速度、耐力素质在羽毛球运动中的作用
羽毛球运动中,力量包含肘力、伸肘力、握力、屈、伸肩力、屈髋力以及纵跳力等,它们存在于整个运动中,决定着运动的能力。除此之外,由于羽毛球专项运动的特点,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可能双方运动员在技术和战术上相差毫厘,经常会出现多拍甚至决胜局的情况,这就对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要求较高,只有较高的耐力素质才能保证有较好的技术发挥。而快速有利于打乱对手提前判断的思维和破坏对方的步法,尤其是对方的起动节奏。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利用速度来调动对手和控制对手,寻找进攻机会。
3.2 灵敏性和柔韧性在羽毛球运动中的作用
羽毛球运动中的移动、击球等各种技术均与灵敏性密切相关;另外,柔韧性好的运动员能让身体肌肉疲劳尽快恢复,而且动作幅度比较大,在防守和接被动球时较有优势。
4 建议
4.1 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
教练在训练运动员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这样不但能够更好地发挥运动员的潜能,还能保护运动员,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4.2 发展更加全面的身体素质
羽毛球运动水平越来越高,运动员想要在比赛中取得成绩,就得在加强技术和战术的同时更加全面地发展身体素质。
4.3 设计训练方案
教练员应该正确了解运动员的体能情况,然后根据运动员的特殊情况,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对运动员的体能情况设计训练方案。
参考文献:
[1] 程勇民.“快、狠、准、活”技术风格对中国羽毛球运动的促进与制约 [J] .体育学刊,2005 (2):99-101.
[2]白丽华.浅谈羽毛球运动专项速度[J] .辽宁体育科技,2000,5.
[3]李佑发等.优秀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评定[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
[4] 周伟建等.羽毛球多球训练对提高身体机能能力的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