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运动心理学研究现状综述(3)
时间:2016-10-31 来源:未知 作者:原来是喵 本文字数:8514字
6小结
总的来说,在竞技运动领域,运动心理学家最关注的问题有三个: 运动员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 运动员心理状态的监测和评价; 运动员心理调节能力的提高。在第一个问题上,运动心理学在运动员认知特征方面的研究进展明显,发现了运动员注意、决策等高级认知活动的一些特殊性[23],但在运动员人格特征研究方面的进展不大。在第二个问题上,采用生理指标监测运动员中枢神经机能的研究有所增加,受到重视。魏高峡[22]等人认为21世纪中国运动心理学的新方向为运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在第三个问题上,运动心理学研究成果较多,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明显进展。
参考文献:
[1] 林炜鹏,洪晓彬。 1998 - 2007年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工作状况分析[J].体育学刊,2009,16(4) :44 - 47.
[2] 张力为。中国运动心理学的现实与梦境---2010年第九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华人运动心理学研讨会的学术总结[J].体育科研,2010,31(6)。
[3] 张力为。运动心理学: 追求卓越与保持健康[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 :141 - 155.
[4] 刘淑慧。射手在奥运大赛中成功发挥的心理学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当代中国心理会[C].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46 - 453.
[5] 张凯,张力为。道与术: 中国文化对运动员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的启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26(3) :196 - 199.
[6] 姒刚彦。运动员心理训练研究进展[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学学科发展报告[C].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7] 姒刚彦,刘皓。高水平运动中的逆境应对[A].体育科学学会。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二) [C].北京:2004,100 - 101.
[8] 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 梁承谋。普通心理学原理[M].北京: 中国三峡出版社,1996.
[10] 梁承谋。认知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学学科发展报告[C].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11] 韩晨。问题情境及技术等级对运动员直觉性思维的影响----对棒球运动员投-击球判断准确性和时间的实验[D].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2000.
[12] 王斌。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 论 的 初 步 建 构[D].北 京: 北 京 体 育 大学,2002.
[13] 姚家新。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1) :1 - 10.
[14] 迟立忠,张力为。当代运动心理学进展: 竞技心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9) :49 - 63.
[15] 王进。压力下的‘Choking': 运动竞赛中努力的反常现象及相关因素[J].体育科学,2005,25(3) ,85- 94.
[16] 胡咏梅,张健,刘松波。棒、垒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主要特征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17(1) :27 - 29.
[17] 张力为,林岭,赵福兰。运动性心理疲劳: 性质、成因、诊断及控制[J].体育科学,2006,26(11) :49- 56.
[18] 林岭。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概念模型、多维评定、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D].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2006.
[19] 刘方琳。运动情境中心理疲劳的性质、原因及应对[D].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2005.
[20] 张力为。运动性心理疲劳研究进展[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学学科发展报告[C].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1] 孙锦绣,张力为。运动员心理疲劳对情绪图片性质判断影响的电生理学特征[J].体育科学,2012,32(5) :58 - 63.
[22] 魏高峡,李佑发。 21世纪中国运动心理学的新方向:运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J].体育科学,2012,32(1) :54 - 63.
[23] 石岩。中美应用运动心理学交流的“破冰”之旅---“鹰与龙: 美中奥运会心理训练最佳实践论坛”随笔[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30(1) :1 - 7.
相近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