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养成教育论文

当代医学生习惯培养存在的不足及路径研究(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1-20 共5412字

  2.3自学学习习惯养成低效。

  无论家长还是学校十分看重学生学习习惯养成,都不遗余力付出和培养,但有些医学生升入高校后,认为家庭管教终于结束了,吃苦多年也该好好放松一下,伴随出现上课不认真听、找事由请假、迷恋网络等现象,平时老师讲多少,自己听多少,不愿自学涉猎相关其他内容,既不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养成。一个不爱学习的人,且没有自学学习习惯的人很难在学习上有所提高,即使每天在教室学习,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多数学生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习惯,但常常不能长久坚持下去,期末时脑袋空空,焦急等待老师划定考试范围,短时间通宵熬夜突击复习,而考试结束后,知识就扔到九霄云外,基本上一无所获。

  3当代医学生习惯养成的教育路径。

  如果生命是船,习惯便是远航的帆。良好习惯养成能使生命之船经得起风吹雨打,并通过冰山和暗礁,到达理想彼岸。医学生要养成良好习惯,应从学校、家庭、学生三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手段和方式,向自己远大目标前进。

  3.1医学院校应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习惯教育体系。

  医学院校是医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拥有丰富的习惯教育资源和较专业知识的教师,但目前学校习惯教育现状却不能令人满意,亟需构建科学合理的习惯教育体系。首先,让习惯教育融入育人目标。纵观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对教育目的的不同表述,内容上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一些变化,但有一个目标没有改变,就是让受教育者成为习惯良好的人。叶圣陶先生提出“普通教育的目标是养成一般人当公民的好习惯,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养成一些人做专门人才的好习惯。”

  医学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优良的素养比使之掌握几门专业技能和有限的知识更为重要,要从品德习惯、尊师敬长的习惯、礼貌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健体习惯、遵纪守法习惯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梳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为习惯养成手册和评价标准,并进行宣传教育且坚决落实习惯规范要求。其次,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叶圣陶先生提出“学习是自己的事。……如果自己不要学习,进了大学也未必真能够学到什么,甚至可以说肯定学不到什么。花上四五年取得一张文凭,只是有了一张文凭而已”

  医学生要深刻认识将来作为医生为群众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在课堂上老师教授知识,是在帮助引导学生去学习,所教的知识和技能的深度和广度都是远远不够的,仅是“冰山一角”,大部分知识和技能需要自学,以便大学毕业之后还是要自学,根据工作和生活需要自学,才能满足医院工作的基本要求。再次,建立适合习惯培养的校园文化。医学生良好习惯培养与周边环境氛围是分不开的。校园文化通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与习惯养成有关的活动,引导、激发、感染学生认识习惯养成的重要,并付诸于实践行动中,逐渐成为自觉品行,内化成独立的人格。

  3.2家庭教育子女从习惯培养开始。

  叶圣陶曾说“做了父母就注定应该负教育子女的责任。”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视环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广为流传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生动的例证。虽然目前家庭教育的对象、环境、内涵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家庭习惯养成应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要改变重智轻德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基本目的就是将孩子培养成独立、健康的个体,未来智力发展、品行塑造都会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家长除照顾未成年孩子生活必要需求和辅导孩子家庭作业外,还要重视孩子道德品行和思维习惯培养,促其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在生活习惯上,培养孩子整理自己房间、保持家庭环境卫生、自己照顾自己和他人等习惯;在学习习惯上,培养孩子做完家庭作业再去玩耍、制定学习计划、自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在道德品行上,培养孩子吃苦耐劳、正确消费等习惯。如家长要有节、有理地对待孩子提出的消费要求,孩子生活必需品尽量满足,并把工作辛苦劳累一面展现给孩子,让孩子认识到金钱来之不易。在思维习惯上,家长要发扬民主并尊重孩子,对孩子提出的不同问题看法或异想天开的想法,给予充分肯定,并激起学习兴趣,引导孩子探究问题奥秘,形成良好思维习惯。另一方面,营造健康的家庭习惯培养氛围。首先,家长要做孩子的带头模范。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初的言行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通过给孩子讲一些做好事的故事,引导孩子在班级里与每一个同学和睦相处,善于发现同学的优点,乐于帮助同学,让孩子明白只有自己喜欢同学,同学才会喜欢自己。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要严格要求自己,发现自身不足及时改正。其次,家庭教育要有分工有合作。父母在性格特点、智能特点、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各有优点与不足,父母除了家务劳动外,母亲往往照顾孩子多一些,而父亲常袖手旁观。在教育孩子中,每个人尽量扬长补短,夫妻之间优势互补,这种团结合作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习惯养成。

  再次,尊重孩子的人格。在孩子犯错时,家长首先要主动从自己方面找原因,开展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并以诚恳的态度、恰当的方式指出孩子行为的不足,告诉孩子错在那里、怎样去做,使孩子真切感到家长态度诚恳,孩子就会愿意听从教诲,并自觉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习惯。

  3.3医学生要做习惯的主人。

  叶圣陶先生提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医学生自我意识逐步完善,知识阅历更加丰富,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加强,使习惯主动养成成为可能并付诸于行动。

  一是充分认识自己。作为医学生,在习惯养成上应经常反思自己,认清自己。对好的习惯要持续坚持下去,为取得好学习成绩和理想工作机会提供助力。对不好的习惯,要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区分,对学习和交往产生不好的习惯,以及对未来工作有消极作用的习惯,要坚决找出问题所在,并积极彻底改正,不给自己留后路。

  二是树立理想目标。目标指引是人前进的动力,也是习惯养成的方向。自己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就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解决复杂疾病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激励要求自己时刻进行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学习,养成尽可能多的好的行为习惯,使自己拥有无穷的力量为理想努力奋斗。三是锻炼坚定意志。很多医学生具有养成好习惯的意识,却苦于不能长久坚持。一些医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整天玩网络游戏,日夜颠倒。这些学生如果不纠正自己的坏习惯,可能会失去考试资格,甚至被退学。当意识到必须改掉坏习惯,就是开始建立好习惯之时。改坏的习惯开始十分困难,必须比平时更专注执着,持之以恒。虽然可能很艰难,但是要记住,绝对不会一直这么难的。当“好习惯”逐步成为习惯后,明显效果会不断涌现,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维持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叶圣陶着。《叶圣陶集》(卷13)[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210,209,209.

  [2]张靖。从叶圣陶先生有关理论看良好习惯的养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49-250.

  [3]叶圣陶着。《叶圣陶集》(卷11)[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228,288,115,276,50.

  [4]叶圣陶着。《叶圣陶集》(卷12)[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255,115,262,25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