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青云里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问题探析
【第一章】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强化研究前言
【第二章】小学开展养成教育理论基础和目标
【第三章】青云里小学养成教育现状
【第四章】青云里小学养成教育实践与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海港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途径研究参考文献
第二章 青云里小学开展养成教育理论基础和目标
2.1 开展养成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让·皮亚杰--构建主义理论和智力发展理论。
让·皮亚杰提出了构建主义理论和智力发展理论,首先他提出解释人类知识的科学理论,即发生认识论(genetic epistemology);其次提出一个认知发展阶段(stages ofcognitive development)理论,用以解释儿童从出生到青少年期间的知识建构;第三,区分 3 类知识,从而影响教学方式。
皮亚杰对儿童智力发展规律的研究。他通过观察儿童行为,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儿童思维分为: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和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皮亚杰阶段发展理论为养成教育提供理论基础主要表现在:首先是发生认识论为我们养成教育提供了支撑基础,既人类知识和行为习惯都是可以追溯的,在孩时代的作用,为此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人的发展将起到一生的帮助。其次是阶段理论,儿童在各时期各种思维发展并不完全一致,如运动感知先于运算感知发展,这为在每个阶段发展怎样的养成教育提供了参考。
(二)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arl R.Rogers)--人本主义理论。
马斯洛和罗杰斯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他们主张对完整的、正常的个人进行研究,而不是其中的一部分,此外,更应该关注人的信念、热情、尊严、生命等这些高级的心理活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注重人性的发展,对学习者的成长经历进行阐释;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创造能力,肯定自我,实现自我。该学习理论重点强调为学习者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其能够真实的感知世界、认识世界,从而实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将小孩视为一个整体,通过引导个性发展,提法学习经验,创设学习良好的学习坏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最终达到自我实现。人本主义为开战养成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Albert Bandura)从社会学习的观点出发,解释在特殊情景下动机产生的原因,提出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评估结果关乎着人的行为动机。同时班杜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涉及到行为主义心里学的观点,如人类行为的重要性,重视学习中强化的作用;同时也注重心里活动的研究,要发挥自我因素对行为的调节作用。主张行为和认知的结合,不能单纯通过行为来解释人的行为,必须结合环境、人、行为这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此外,他认为人的学习除来自于直接学习外,还在于间接学习,如通过观察进行的学习,而这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就是所说的"替代学习".班杜拉是这样解释替代学习事件的,一个人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得到新的行为反应,或是自己现有的行为行为得到改变。从上边的论述可以得出观察学习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观察学习并不一定要具有外显的反应;第二,观察学习不依赖于直接强化;第三,认知过程在观察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班杜拉认为除具有外部强化外,还有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替代强化是指通过观察别人行为,看其奖惩结果,而对自己的行为产生间接的强化作用。自我强化是指人们在行动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现设立的一些内在的行为标准,以自我奖惩的方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他认为强化并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而是一个促进条件,这与传统行为主义者的观点不同。替代强化的作用机制可以这样描述:一个人通过对别人行为的观察会得出两种认识:一是认识到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二是认识到该行为的难度及其行为方式。而这两种认识将会影响到观察者模仿该行为的预期:行为结果的预期和进行该行为把握的预期。这两项预期将影响观察者最终是否会采取该行为。自我强化强调行动是否达到了自己的预期标准,从而受到自我奖惩的内部强化。人从事某项行动总会有自己的预期目标,如果达到了自己的预期标准,那么就会更加有动力,反之亦然。
班杜拉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社会学基础理论,对处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养成教育就是在社会环境文化氛围中,在学生原有心理模式基础上,通过有目的的传授学生社会文化知识和言行规范意识,使学生形成保留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习惯,用社会基本规范促使养成教育,并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使小学生形成合乎社会要求的规范性行为。
(四)养成教育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基础。
从辨证唯物法来看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都需要经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量变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候,才能达到质变,质的飞跃。日常养成教育强调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从小做起,注意事情点点滴滴,持之以恒,经久坚持,最终养成习惯,使学生生活习惯方面发生质的飞跃。
就个体而言,养成教育具有一定的时空特点,表现在养成教育时空上的广泛性和不可逆转性。首先就个体发展的横向时间来说,人必须终身接受教育,终身学习,避免与社会脱节,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养成教育作为教育最基本的形式,不仅发生的小学阶段,而且伴随人的一生。其次,就其空间结构来说,人是与社会、人与人、人与环境不断发生联系和变化,生活习惯和要求必然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为此个体人必然也在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养成教育也不断发生变化。
养成教育的不可逆转性还表现在养成教育的很多内容是人在各个阶段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必须在各个阶段完成,一旦没能完成,就很难甚至是不可能弥补。正是因为养成教育广泛的影响程度和时空的不可逆转性,要求小学阶段必须强化养成教育。
2.2 青云里小学养成教育的目标。
2.2.1 青云里小学开展养成教育的基本理念。
养成教育如何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开展?青云里小学严肃规范行为,以训练为切入点,注重主体参与和情感体验,训练和主体参与两手抓。行为规范着重训练,通过日常活动实践进行价值辨析,同时在价值辨析中完善情景体验,真正使行为规范内化;另一方面从小学生情感体验进行价值辨析,促使实践活动主体外显。通过训练和主体体验,规范强化青云里小学养成教育,同时充分发挥小学生积极主动性,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养成教育体系。
行为是养成教育的重心。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认为:"小学阶段是德育和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德育和行为习惯教育与认识、体验和意志的培养密不可分,为此从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入手,是发展学生道德品质的最有效方法。"人的道德品质发展应该包括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和道德体验四个方面,为此从道德行为习惯入手,对小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是一条科学有效的养成教育途径。
青云里小学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训练以科学性为原则。著名教育学者关鸿羽认为行为习惯训练必须注意科学性,尤其是在小学阶段需要注意:养成训练要持之以恒,根据心理学原理,训练不能少于六周,在训练过程中,必须一视同仁,从严要求,紧紧把握关键点,尤其是对第一次行为的强化和负强化要求。青云里小学养成教育过程中,一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张天宝在其代表作《主体性教育》一书中指出:"主体性教育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育要通过引导、激发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构建宽松、民族、和谐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组织、规范各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从而学生培养成为主动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为此主体性教育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性和实践性的教育活动。"由此可见,在养成教育活动中,必须加强养成教育主体性。
我国教育目标一直强调实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包括三项基本内涵,即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并且是学生主动发展。实现素质教育基本内容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合适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学习和前进,给学生创造一个条件,让学生锻炼,给学生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安排,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去解决,等等。
创建养成目标体系,就是在我国素质教育理论目标指导作用下,找到实施培养行为习惯的原则、方法、内容以及途径及评价体系和办法。
2.2.2 青云里小学开展养成教育的终极目标:让学生学会做人。
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学做真人"是教育的第一目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通过养成教育是习惯内化为一种品质,更加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有用之才。将规范教育内化,使规范成为学生一种需要,才能使学生日后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养成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
2.2.3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教育目标。
(一)落实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主体感知能力。
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生活和劳动的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日常行为习惯形成规范化的一个教育过程。养成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
(二)探析学生主体养成教育规律,构建主体实践型养成教育模式。
构建主体参与实践型课堂养成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主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充分发挥少先队先锋带头作用,让养成教育成为少先队活动主要组成部分。少先队要求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根据社会需要,四有新人需要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养成教育正是为培养四有新人提供实现途径。少先队在青云里小学具有覆盖面广的特点,少先队以及少先队待发展对象覆盖了全部学生,同时少先队具有自我管理,队员自我做主,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最为重要的途径。
班级在教育中地位不言而喻,是学校教学单位。至始至终,学生都是学校教学主体,在班级教学活动中,教育者通过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管理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体地位。在建立班级主体管理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自我管理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随着时代发展,教育早已经超越了学校界限,学生习惯养成以及主体地位建立应该包含社会、学校和家庭。社会、家庭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养成教育过程中来,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产生广泛的联系,增强学生养成教育效果,在社会和家庭教育中强化,促进学生养成教育内化,为学校养成教育获取更为广泛的生存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