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疫情防控背景下,学校安全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后疫情时代学校安全教育应着力革新教育理念,从人身安全到生命关怀,从个体安全到共同安全;拓展教育内容,强化防控知识与技能,凸显科学性与实效性;改进教育方式,强化技术性与渗透性,探索长效化教育机制。
关键词 : 大疫情危机:后疫情时代:学校安全教育,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蔓延,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威胁和挑战,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对学校教育产生深刻影响。安全教育作为学校保障师生人身安全的重要抓手,在疫情防控期间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疫情背景下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工作转向常态化,如何在后疫情时代推进学校安全教育变革,成为摆在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议题。本文拟就疫情防控背景下学校安全教育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后疫情时代其变革思路,以期改进学校安全教育现状,强化学校安全工作的实际效果。
一、疫情防控对学校安全教育带来的新契机
在后疫情时代,思考学校安全教育的变革问题,是基于新冠肺炎这样的特殊背景。毫无疑问,突发的大型灾疫危机事件,是对学校安全教育的一次“大考”。面对肆意传播的新冠肺炎病毒,科学防疫需要高质量的学校安全教育作为强有力的宣传手段,同时疫情防控也为学校安全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使学校安全教育变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再一次凸显。
(一)抗疫实践:学校安全教育的活教材
自疫情暴发以来,我国长达数月的抗疫行动至今已取得阶段性胜利,彰显了强大的中国力量。在这场抗疫行动中,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生命安全至上的理念,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从应对突发疫情到遏制疫情蔓延,从社区隔离到社会停工停产,从地区抗疫到全球支援,期间的政府施策、社会防控、医护人员奋战、普通百姓自律等有力举措[1]以及无数人为了国家利益而奋不顾身、勇敢逆行,才换来今天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有效地防止了疫情的扩散。这些以众多鲜活生命为代价的抗疫实践,都成为了铭刻历史的典型案例,同时也成为后疫情时代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活教材,为之贡献了生动、丰富的教育内容。
对于多数学生而言,从未见过如此触目惊心的疫情、如此波澜壮阔的抗疫行动。以此为契机,学校在全面复学复课以后,可以充分利用抗疫这本深刻而又珍贵的教科书,给学生认真上好安全教育课。如疫情期间大量的公共卫生知识、突发危机事件的应急防控方案、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等,都可作为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同时,将抗疫行动中的典型案例加以整理,应用于安全教育教学,让学生从病毒的暴发和传播中了解人与自然共存亡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生命安全意识,学会敬畏自然、珍爱生命。此外,抗疫过程中涌现的无数感人事例,无不体现着家国情怀与民族大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学会为人民服务,激励学生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家、为民族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线上教学:学校安全教育的新阵地
面对病毒的肆虐横流,全国大中小学幼儿园无法按时正常开学。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部门提出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特殊指示,使在线教育异军突起,有效地弥补了线下教育的缺口;云课堂成为疫情期间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渠道,数字化、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也成为教师必须掌握的新型教育手段。疫情期间的学校安全教育,也更多的是依赖在线教育平台,通过线上教学的形式实施常规课程、开展安全主题教育、开设安全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师生交流互动等,以维持安全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行。作为疫情期间的应急之举,线上教学、线上课堂无疑成为学校安全教育的新阵地,为学校安全教育提供了更广泛的传播渠道。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线上教学可以对线下教学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相比线下教学,线上教学具有跨时空、自主性强、资源公平共享、可反复回看等特点[2]。在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条件下,学生可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自主调控学习进度;教师可在线上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实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智能化管理;同时家长也拥有了深度参与课堂的机会,有利于更好地完成家校共育工作。基于这种新的教育形式,学校安全教育可以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以弥补线下教学的不足。
(三)居家学习:家校合作空间的再拓展
疫情期间,学生在家上课、在家学习,家庭变成学校和教室的替代,家长俨然成为助教、助管。由于线上教学的缘故,家长可以深度参与课堂教学,并负责监督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状态。因此,家长的负责程度以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决定了学生在家学习的质量。可以说,经过几个月的线上教学,家庭、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正常开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家校合作的潜在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正需要强化家校合作,促使双方密切配合,形成安全教育合力。只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使学生在学校接受系统化的安全教育与安全演练,在家庭接受父母口头的、日常的安全教育,才能有效提高其安全意识与能力,确保其更为安全的发展。家庭和学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形成的新型合作关系,将对全面复学以后的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十分有利。学校安全教育可总结、利用几个月以来家校合作的实践经验,优化家校合作的内容与形式,使安全教育渗透到家庭生活,贯穿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二、疫情防控对学校安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020年6月18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学校安全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要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实际,及时做好“六个强化”,确保师生安全、校园安宁。回顾疫情暴发以来学校安全教育的开展和实施现状,总结梳理防疫过程中积累的技术与经验,可以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对学校安全教育提出以下要求。
(一)配合疫情防控需求,做好安全教育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面暴发,无疑是对传统学校安全教育的一次重大冲击和考验。学校要切实维护师生的人身安全、保障校园的安宁,就必须做好安全教育服务工作,通过各类安全主题教育、安全知识宣传和应急演练,强化个人防范新冠病毒的能力,以确保最大程度降低被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这要求学校安全教育打破陈规,根据外部环境和疫情防控实际,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和变化,防止新冠病毒大范围地扩散与传播。
具体而言,学校安全教育要适应疫情防控需求,做好以下服务工作。其一,健康知识科普。包括新冠病毒知识、疫病预防知识、公共卫生知识、心理健康与疏导知识等,可形成防疫手册、就医指南、疫情防控宣传栏,通过课堂教学、班会、校园文化渗透等形式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其二,教育资源开发。针对在抗疫行动中形成的大量实践经验,研发疫情防控专项安全教育课程,编写相关教材,精选教学案例,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与形式,用于教师教研与学生学习。其三,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广大教职工开展疫情防控专项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疫情防控教育认知与能力;组织在校学生开展大规模应急演练,提升安全教育的实操性。
(二)全面加强生命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生命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与人类的基本生存息息相关。教育部等部委在疫情防控期间部署相关工作时,多次强调将生命教育列入重要内容;经历此次灾疫,生命教育也逐渐受到公众的广泛重视,社会各界纷纷呼吁学校加强生命教育。同时,公共卫生安全教育是疫情发生后学校防疫工作最重要的一环,作为加强个人卫生防护、遏制病毒传播与感染的基本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反思现有的学校安全教育,仍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其一,生命教育开展情况不佳。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曾提出要重视生命教育,而生命教育至今仍未在学校全面推广与实施;同时,生命教育在学校的开展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如一线教师未充分理解生命教育的深刻内涵,不懂得具体的开展方式等[3]。其二,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缺乏长效机制。现有的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多停留在对公共卫生知识的灌输、说教,缺乏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结合;易局限于眼前疫情防控的应急教育,对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关注不足;缺乏与医疗、卫生等部门的深度合作等[4]。因此,结合疫情防控带来的新挑战与新要求,学校安全教育今后应全面加强生命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等工作。
(三)着力提升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意识与能力
面对突发的危机事件,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相应的应急防范意识、自救互救技能和心理应对能力。而学生(尤其是低学龄儿童)正处于从稚嫩到成熟的变化阶段,身心发育尚不健全,面对此类事件时,极易出现一些消极行为和不良心理反应。
在此次疫情中,多数学生由于缺乏对突发灾疫事件的理性认识和危机应对能力,产生不愿戴口罩、缺乏健康卫生习惯等行为,或焦虑、恐慌、茫然等不良心理反应。再加之长达数月的居家隔离,极易使学生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以及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社交障碍。还有一些学生无法适应网课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甚至产生厌学、逃课等消极行为。为此,教育部会同有关单位专门推出“战‘疫’公开课”“用‘心’战‘疫’”等特别栏目,编写《幼儿园/中小学校/高等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等;各地学校充分依托网络媒体平台,面向广大师生开展防疫公开课以及与疫情相关的心理支持和援助服务。在后疫情时代,学校应不断反思安全教育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短板,及时提升学生的应急意识与防范能力。
三、后疫情时代学校安全教育变革的对策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学子的生命安全,维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学校安全教育不得不深刻反思此次疫情“大考”中存在的薄弱之处,加快推进后疫情时代的教育变革与改进,以更好地适应现实发展需要。从学理角度分析,后疫情时代学校安全教育变革应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革新理念:从人身安全到生命关怀,从个体安全到共同安全
1.从人身安全到生命关怀
传统的学校安全教育重视学生的人身安全,将珍爱生命作为首要的教育理念。在后疫情时代,学校安全教育理念应增加生命关怀的有关内容,在珍爱生命的基础上,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
其一,基于对生命的正确认识与理解,真正做到关爱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疾病和灾难面前,当直面生死问题时,人才会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以及个体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性。在重大疫情防控期间,人们积极加强自我防护,就是对自我生命的珍视和关爱。除关爱自我生命外,还应建立对他人、对他类、对大自然的生命呵护。回顾此次新冠病毒出现的罪魁祸首,则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的后果,反映出人们对大自然其他物种的生命缺乏尊重、敬畏之心。因此,关爱生命,不仅需要关注个体生命安全状态与身心健康状况,还必须处理好生命与人、与物、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为个体生命健康成长提供安全、和谐的发展环境。
其二,学会安全生存、健康生活、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意义,明确生命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积极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学生着眼终身安全、健康发展,才能真正地热爱生命、积极生活,为其生命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从个体安全到共同安全
促进人的安全是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而实际上安全教育不仅要维护个人安全,更要维护群体安全以及周边社会的安全。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大规模的蔓延,还应引导学生树立大安全观,具备全球视野,贡献个人之力,共同扞卫全人类的安全与健康发展。
其一,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人处在一个偌大的社会集体中,个人生存和群体生存息息相关。此次疫情中,新冠病毒一旦存在于人群之中,就随时都可能袭击到其他人,通过人传人使周边群体迅速感染,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个人拥有较好的防范措施,并不能确保其能够真正安全。这时周边人群的安全状态显得至关重要。学生除了自身具备较高的安全素养外,还应关爱群体生命安全,关注全人类的生命安全。要使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周围人负责;在关键时刻能够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在疫情应对过程中,能同世界各国人民相互鼓励、相互帮扶,推动构建安全、和谐、幸福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其二,共同维护周边安全。周边环境是人赖以生存、生活的直接空间,维护周边环境安全是每一个社会个体的共同职责。个人要贡献力量、积极护卫,实现从“安全护我”到“我护安全”的根本性转变。学校应引导学生能够在发现安全隐患和不安全事件时,及时向学校和教师上报,营造主动作为、共同参与周边环境安全治理的良好局面。
(二)拓展内容:强化防控知识与技能,凸显科学性与实效性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以及其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就算在病毒蔓延已初步得到控制的今天,人们仍不能掉以轻心。这意味着在后疫情时代,必须要实现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学校安全教育要积极响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实形势,及时调整、更新、完善教育内容,以更好地适应防疫需求。
其一,在原有书本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优化与拓展,增加科学的防控知识。针对疫情防控中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要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安全教育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新冠肺炎,学会合理预防与积极应对,掌握基本的日常卫生知识等。同时,要注重防控知识的实操性,紧密贴合学校实际与学生生活需要,培养学生的健康体格和应急处置能力。
其二,注重生命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此次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志愿者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活着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所在。将这些人及其疫情期间的故事用于生命教育,可以为生命赋能,激发个人生命潜能,为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长提供正确方向和积极榜样。
(三)改进方式:强化技术性与渗透性,探索长效化教育机制
一场疫情大考,引发了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思考与反省。疫情期间,网络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学生居家学习更为家校合作开拓了新的空间。在后疫情时代,要基于传统的安全教育教学,认真总结,合理吸收,不断优化教育实施效果。
其一,融入技术性,探索智能化教育样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学校要借助物联网技术,不断提升学生日常活动中的安全防护和安全教育水平[5]。将技术手段融入现代课堂中,促进线上与线下教育相结合,发挥双方的各自优势,形成互补效益;整体设计安全教育课程方案,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衔接,打造新型安全教育平台。
其二,强化渗透性,将安全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加强学校环境建设,发展校园安全文化,强化文化渗透功能;促进安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根据学校安全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内容要求,组织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再分配,从而将安全教育有机地融入各科学科教学中[6]。同时,做到安全教育生活化,即“在生活中、通过生活、为了生活”,保障学校安全教育落到实处,融入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过程,培养学生养成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庆昌.疫情下的教育之思[J]教育发展研究, 2020,40(4).3.
[2]钟鸣, 孙学东学会学习:线上教学的应有之义[J]江苏教育研究, 2020(11):37-39.
[3]刘慧探寻生命教育之道N].中国教育报, 2020-07-09(6).
[4]能丙奇开展公共卫生安全教育要探索长效机制N]中国教育报, 2020-05-26(2).
[5]徐扬关注学生安全问题新变化构建学校安全教育新体系: 基于北京市9599名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小学管理, 2019(5)44-47.
[6]黄洪霖安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适度及限度[J]教学与管理, 2017(7):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