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我们针对辽宁省大连大部分貂场存在的青年貂因发生红白痢而死亡的问题,在部分貂场开展了流行病学研究。
根据貂场饲养管理人员介绍,在每年的8-10月份,水貂发生一种以红白痢、部分貂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患病水貂临床上初期表现食欲不佳、厌食、精神状况不好、被毛粗乱,粪便呈白色,但大部分康复,其中,7%~8%的水貂后期粪便从白痢逐渐变为黄痢、红痢,脓样(胶胨样),继而出现黑色血便,口鼻苍白,最终死亡。但是成年貂相对症状较轻或不发病。
本病在不同年龄水貂相互之间传播,貂群70%~80%的年轻貂感染出现临床症状,潜伏期不超过10d。本病在20世纪70年代末(1978年)初发时,通常在10月1日前后发病,近年来疾病首发时间逐渐提前,从8月底即开始发病,一直流行延续到10月底。故已在貂群中流行了多年。
由于过去一直认为,貂肠炎是由细小病毒引起,因此,每年冬、夏两季均对貂进行肠炎免疫。但养殖场人员发现,在注射了细小病毒肠炎疫苗的貂群中,仍有上述发病死亡的情况,因此,当地养貂人员称其为顽固性肠炎。
为预防本病,当地养殖管理人员在没有有效治疗方法的情况下,尝试采用自家疫苗,即采用病貂肠道制备的组织悬液灭活疫苗进行免疫,结果在免疫当年秋天可以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但免疫貂在次年出现发育异常,除了本身生长不良以外,其产仔数降低,所生仔貂个体也较小,且出现类似阿留申病的状况。因此,自家疫苗近年来很少应用,转而通过增加留种数量以达到提高存栏数的目的。
根据以上调查,本实验室自2013年10月,采自大连多个养殖场的患肠炎水貂粪便和组织,通过电镜观察,在患病水貂的肠和肝中均存在大量圆环病毒样颗粒。
通过设计圆环病毒通用引物,采用PCR技术扩增获得了1种新的圆环病毒全基因组序列(Gen-Bank登录 号:KJ020099)。本病毒基因序列全 长1 753nt,具有圆环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特点,与BtCV的一致性最高仅为64.1%,因此本病毒可命名为貂圆环病毒(mink circovirus,MiCV),本毒株暂命名为水貂圆环病毒DL13株(mink circovirusDL13,MiCV-DL13)。
通过同样的检测方法,未能在20只健康水貂组织器官中检测到病毒和病毒特异性核酸。据此推测MiCV应该是本病的病原。由于本病能明显降低貂皮品质,因此应尽快开展相关致病机理、疫苗和配套检测技术研究,从而减少水貂养殖业的经济损失。
目前,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包括圆环病毒属(circovirus,意指病毒基因组为圆形环状构象)和圆圈病毒属(gyrovirus,Gyro来源于希腊语gyrus,为圆圈的意思,也指病毒基因组为环形构象,但区别于圆环病毒属)。近年来,从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突尼斯和美国的人群及黑猩猩群采集的粪便样品中陆续鉴定到25种圆环病毒样病毒DNA序列,并将此类病毒暂时命名为环形病毒属(cyclovirus)。其中,圆环病 毒属共发 现了11种 病毒,即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1型和2型、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DuCV)、燕雀圆环病毒(finch cir-covirus,FiCV)、海鸥圆环病毒 (gull circovirus,GuCV)、椋鸟圆环病毒(starling circovirus,StCV)、天鹅圆环病毒(swan circovirus,SwCV)、鸽圆环病毒(pigeon circovirus,PiCV)、鹅圆环病毒 (goosecircovirus,GoCV)、金丝雀圆环病毒(canary circo-virus,CaCV)和喙羽病病毒(beak and feather dis-ease virus,BFDV),大乌鸦圆环病毒(raven circo-virus-4-1131,RaCV-4-1131)为暂定种。另外,在患有出血性胃肠炎、脉管炎和肉芽肿性淋巴结炎的犬肝脏中发现了一种圆环病毒 (dog circovirus,DogCV),但尚未明确分类。在我国,目前已经分离到PCV、DuCV、PiCV和GoCV,最近还有在蝙蝠体内发现圆环病毒(BtCV)的报道,除此之外,尚未发现其他种类的圆环病毒。本研究报道的引起水貂红白痢的病原—水貂圆环病毒(MiCV)系世界上首次发现,其分类地位应为圆环病毒属的成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