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轮滑运动对大学生身心成长的作用探析

来源:黑河学院学报 作者:曹卫建
发布于:2021-03-25 共5160字

  摘要:大学生的体能和心理素质可以受多方面条件影响,校园的教育环境以及参与课内外锻炼的时长等因素都可以算作影响因素。但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参与锻炼的方式、项目以及参与状态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论点。轮滑运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和心理成长的积极影响反映在学生心理、有效体能、健康、素质等多方面。

  关键词:轮滑运动; 大学生; 体质健康; 心理成长;

  On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Roller Skating on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and Psychological Growth

  Cao Weijian

  Shan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Tourism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can be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including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campus and the length of time that college students spent participating in class and outside the class, etc. Among the many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ways of participating in exercise, the project and the participating state are important points of arguments that affect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The positive impact of roller skating on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and psychological growth can be reflected in their psychology, effective physical fitness, health and quality.

  轮滑运动是体育项目中娱乐性较强的运动种类,除国际领域会定期展开轮滑竞赛外,部分国内高校也逐渐开通轮滑课程,正式将轮滑运动从国际体育项目过渡到高校体育教学项目中。高校开展体育教学项目的根本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用科学的方式教会学生体育锻炼的方式及培养其正规的体育意识。因此,高校使用轮滑运动作为体育教学体制中的一环,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应用价值。但高校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若要稳定发挥轮滑运动的应用优势,就必须研究其形成的积极影响。

  一、大学生体育意识及体能状态的实际状况

  1. 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男女比例差距较大

  在对高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状况进行调查后发现,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男生居多。导致这种现象的成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男生天生体能素质要高于女生,其运动习惯也多数都在早期完成。而女生因身体素质和个性的原因,多数女孩子都没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二是教育体系的不足。体育教育体系分为实际和理论两方面,但多数基础教育及高等教育机制中强调实践课程。而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观念的分类却往往并未被教师作为重点培训内容。因此,当学生不具备正规的体育意识时,必然不会养成定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1]。

  2. 多数大学生不具备轮滑基础功底

  轮滑运动实际上并不属于中国人所熟悉的体育运动项目,尤其对大学生而言,往往更熟悉球类运动,例如,乒乓球、篮球等活动。而在多数家长的观念中,轮滑运动属于一种“极限运动”,危险系数较大,因此,在学生的少年时期,多数家长往往都会阻止或不赞同学生学习轮滑运动。当前,国内能熟练开展轮滑运动的大学生都达不到半数,能掌握极限轮滑技巧的学生数量就更少。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也分为两点,一是对体育运动的观念存在限制性,尤其是年长者更难以接受比较新颖的体育项目。二是中国学生常常会将参与体育锻炼看做一种“任务”,任务便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当学生未能及时对轮滑项目产生兴趣时,便不会以主动性思维去学习技巧。因此,高校内多数的大学生都不具有轮滑基础功底。

  3. 多数大学生体能负荷量并未达到正常水准

  当代大学生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中,且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移动技术的持续发展下,已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选择放弃参与体育锻炼,而将全部的精力都放置在电子竞技和网络游戏层面上。当高校体育教师在依照固定的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体能测试时发现无论是男生或女生,每个班级有半数的学生,体能状况都在标准线内[2]。部分学生的体能即使超出预定标准,但其整体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也都不能完全称其为“健康”。当教师适当在日常的训练中加大负荷量时,学生在体能方面的弱项特征便完全展现,因此,利用轮滑运动来提升大学生的体制健康明显需要即刻执行。

  4.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较短

  中国的教育偏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因此,学生在学业方面实际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是其长大成人必须要经历的。但学生的时间有限,当其在未进入高校也就是高中期间,仅有的时间基本都被放置在学习方面。而当学生停止学习后,休息和补充营养品便占据了其业余生活。在紧张的生活环境中,学生实际很难分配较多的时间在体育锻炼层面。尤其在我国未开设全民健身计划前,国民对体育锻炼的意识非常浅薄。因此,在意识不足、时间不足的双重作用下。高校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便屈指可数。

  二、当前大学生运动心理状态

  1. 大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自卑现象

  从上述现状中不难发现,当大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状时,学生就会本能地产生一种自卑情绪。尤其当班级内有一些体育能力较好的学生,一旦课堂中涉及到技能展示或能力测验等活动内容时,这些体能及技能不熟练的学生心中便会迸发出更多的自卑情绪。影响学生参与课程的综合效果,当学生将过多的心理活动都放置在调节自己的自卑情绪上时,往往就会没有时间参与实践训练。因此,学生的自卑心理应被尽快解除,否则学生参与轮滑运动便失去了达成“心理成长”的机会。

  2. 大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焦虑现象

  焦虑现象多发生在男生周围,多数男生都具有力量型体态特征,在参与体育项目时,胜负心也比较强。因此,当教师在讲解完一套体育动作并要求学生进行模仿时,部分男生若没能在短期内掌握该项动作时[3]。就会生出一种焦虑情绪,这种心态并不健康,且不属于正常心态。尤其当男生急于求成时,往往就会忽略在体育运动进程中对自身的保护,只将精力都放置在“完成动作”层面上。当学生因焦虑情绪而出现上述运动现象时,发生肌体损伤或骨折等运动事故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教师应及时规避学生这种焦虑心态的产生。

  3. 大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自我怀疑现象

  自我怀疑是针对自信心摇摆不定的学生而言,这些学生的心理素质极薄弱,当在练习体育技能时,一旦对自己的技术能力有了一定期待,而事实却未能如愿时,这些学生就会产生自卑情绪,以自卑情绪为核心不断延伸出其他的情绪,甚至将这种被动情绪代入到其他层面上。例如,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体育运动方面的负面表现就意味着自己为“无能者”,进而认为自身在学习方面也不会有过高的成绩。这种过于负面的病态心理也应被及时清除,否则在时间的推移下,很可能会延伸成心理疾病,直接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损伤。

  三、轮滑运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和心理成长的积极影响

  1. 轮滑运动的趣味性可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轮滑运动不同于其他的体育运动项目,类似于乒乓球等项目,因其具有绝对的难度属性,故当学生学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失去对该项目的兴趣,而导致仅有部分学生会保持学习态度。这种现象的产生不利于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长效性原则。但轮滑运动具有绝对的娱乐属性,当前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轮滑运动是现代艺术运动中的一种,其自由度较高,运动形态富有别样的美感。无论是锻炼身体或是陶冶情操、培养爱好都将成为不错的选项。因此,对学生而言,参与轮滑运动的趣味性特征要远远高于其他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当高校开通轮滑体育课程时,必然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高校也可联系各个分院的学生领导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轮滑社团,进而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和实践轮滑运动。这样一来便能减少发生因体育课人数有限而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现象。

  2. 轮滑运动的前期训练可有效升级学生体能

  在高校环境中开展的轮滑运动并不直接以轮滑运动作为初期教育内容,为了将学生运动过程中的受伤概率降到最低,教师往往都会在开展正规轮滑活动的前期,组织学生参与体能提升形态的体能训练。这种训练基本都是以学生个人的体能限度为准,不会超出大学生负荷范围。因此,在该阶段中开展的所有体能训练活动项目,都具有完全的参与意义和锻炼价值。在高校环境中开展的体育必修课基本都为一周两节,这两节课程符合不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学生的运动周期特征[4]。在时间、强度、专业度三方保证中,学生在参与轮滑运动的前期体能提升训练时,便能提升自身的体能素质,令学生自身呈现出更加健康的精神面貌。

  3. 轮滑运动可增强学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

  在轮滑训练中,学生若要保持平衡或作出具有一定难度的动作,便要时刻注意调整自身的呼吸节奏。在持续锻炼进程中,学生的肺活量就能持续提升。在身体技能的判断指标中,肺活量属于极为重要的一种。因此,当学生的肺活量能持续更健康的状态时,由肺活量所带动提升的心脏收缩词汇也会增加,进而稳定大学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特性。同时,人体的呼吸系统也要在保持节奏和张弛有度的状态下得到升级。因此,学生参与轮滑运动还可提升自身呼吸系统的功能稳定性特征。呼吸系统的质量关乎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也可减少学生出现呼吸道感染现象的发生概率。

  4. 轮滑运动可提升学生肢体柔韧度

  轮滑运动不但能锻炼学生的身体机能,当学生处在训练进程中时,为保持自己能在平衡的状态中完成复杂动作,学生还需提升自身肢体的灵活特性。例如,在练习双脚交叠过障碍物这一技能时,学生需迅速地调整大腿肌肉,用灵活的肌肉控制力来稳定整套动作能在具有美感的状态下完成。因此,当学生的轮滑技能升级到一定程度时,肢体的柔韧程度必然会在训练进程中得到充分的提升。且锻炼肢体柔韧度属于一种必然结果,学生甚至无需刻意训练,只需认真完成每一项轮滑学习任务即可。由此可以判断,轮滑运动具有提升大学生体制健康的实用性特征。

  四、轮滑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1. 轮滑运动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轮滑运动在初期阶段只有一个难点,那就是如何在佩戴好器材和穿好轮滑鞋的状态下“站起来”。这一过程不具有过多的难度特征,一般具有平衡感的学生基本都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以目前高校开展轮滑运动的经验来看,即使是在十分钟内也完全无法独立站立的学生,由于因其没有自信心。而在高校课堂中,学生基本都拥有完善的人格,大多数学生都具有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格。因此,当部分学生无法站立时,教师只需适当做出引导,全班学生便几乎都会鼓励这个学生,帮助在心理层面上具有明显障碍的学生。而对存在简单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刚好需要人们对其加以鼓励。因此,在班级内学生及教师均能满足这些学生在“被”关注需求的状态下,基本在几分钟内就能够克服自身的障碍情绪,进而完成“站起来”这一阶段任务。当学生完成第一阶段的任务后,就在轮滑运动方面建立了一定的自信感。这种完成任务的过程可以被看做一种磨练,而大学生实现心理成长正需要这种磨练。因此,在高校环境中应用轮滑运动,可以起到促进大学生心理成长的积极影响。

  2. 轮滑运动有利于大学生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实际上,学生之所以能够对轮滑运动产生长期参与的意识,一是由于在于轮滑运动具有娱乐和游戏性特征;二是在于轮滑运动属于个人运动,使学生脱离高校环境,也可以在购买安全器材的情况下继续参与运动。因此,对多数大学生而言,参与轮滑运动项目就是在为未来做好开展“游戏运动”的准备。这种想要长效发展的意识实际上就是正确的体育运动意识的一种。人们参与体育运动、形成体育意识其实根本不需要将思维限定在某一种体育项目中。如轮滑运动能令某位大学生产生一生的参与兴趣,那么这种运动意识则必然被肯定和尊重。当高校对学生的轮滑终身体育意识进行肯定时,就能在学生心理成长的过程中,令其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公平性、价值型和互动性特征。进而有利于从宏观角度推进全民健身计划体育事业的开展,真正做到培养兴趣,以长效意识推动广义意识发展的根本目标。

  3. 轮滑运动易于在高校普及和开展

  高校若要做到利用体育运动来加速学生心理成长的过程,就必须要选择更适应高校体育教学体系和适应大学生体能素质的项目类别,才能保证开展课程对学生的心理成长起到正面推进的作用。轮滑运动便属于一种娱乐性强、难度适中、受年轻人喜爱的体育项目。因此,当高校引入轮滑运动课程时,学生对传统体育课程的厌倦情绪便能得到很好地消解。同时,轮滑运动在体能消耗方面具有一定的缓和特征,即使是正规的轮滑体育竞赛,每个项目的开展时间也基本不会超过15分钟。因此,当大学生身心疲惫时,便可以在短期的休息时间内恢复大量的体力。这种恢复效率高,体能消耗始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对体育的抵触情绪,进而令学生可在有氧运动的范围内,真正地实现科学层面的心理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文才.轮滑组合运动提高小学生体育大课间健身功效的实验研究[J].运动,2015(14).

  [2]王智明.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体育教学改进策略研究——以辽宁工业大学为例[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1).

  [3]王迎春.青少年户外运动调查及户外科学健身指导研究——以温州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6,38(4).

  [4]汤庆华.“三三四”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身体机能及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3,10(3).

作者单位:山西旅游职业学院
原文出处:曹卫建.轮滑运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和心理成长的积极影响[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02):54-55+58.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