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现在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政策法律环境初步构建,文化保护得到重视,居民消费热情较高,行业发展初具规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体系初步构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己经具备了加速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困难,本章结合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强国发展经验,主要从对国家政府进行建议角度,提出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文化创意产业内部发展和加强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建议,旨在尽快使我国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强国。
5.1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营造文化创意产业外部环境时,要结合自身政治制度、文化遗产特点等基础条件,稳中求进,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联合产业相关各方,共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1.1维护政策法律环境。
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可获缺的外部条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环境缺乏专门的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机构、法律维护较慢并且执行力度低、便民法律服务咨询平台建设不完全,公众守法意识不够高,这些导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缺乏良好的政策法律保障,因此,积极维护政策法律环境,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保障。
第一,成立专门的文化创意产业管理部门。专门的文化创意产业管理部门,能够对产业整体进行统筹管理,有利于统一计量口径,使产业管理权责更加明确,建成以文化创意产业管理部门为首,以相关各行业管理部门与民间管理机构为辅的网状管理体制。
第二,加快新行业相关问题立法。与时俱进的法律体系,能够克服法律保障的滞后性,起到预先规划,规范公众行为的作用。我国文化创意法律体系在行业立法、产业融合立法等细分法律规范领域还有待完善,应该结合新形式、新要求,成立法律问题预测调查会,预测新问题,不断完善产业相关立法,提高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法律的全面性与有效性。
第三,加强便民法律平台建设。功能全面、操作简单的公共法律平台能够帮助政府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理念,能够帮助企业或个人完成知识产权保护的申请工作,能够有效扩大文化创意法律保护的影响圈。我国要借助互联网,尽快设置专业化的便民法律中介服务平台,提高专业化的问题解决方案。
5.1.2加强保护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文化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文化资源丰富,但是在文化资源保护的管理方面欠缺规划、保护资源的形式不够多元化、公民保护文化资源的整体素质也需要提高,这些导致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面临失去传承的危机,十分不利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因此,我国要从多渠道加强保护传统文化资源。
第一,加强文化资源保护的管理。我国要制定有效的、规范化的文化资源保护管理方法,加强文化资源保护立法的宣传,严格执行文化资源保护立法与相关管理规范,对不法商家为了私利破坏古文化遗迹等文化资源的行为坚决打击,对公民破坏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的行为给予严厉批评教育,并适当通过罚款等方式规范公民破坏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行为;保持传统文化集群的原始特点,合理规划传统文化集群的改造和建设,力图维持优秀的文化原始风貌;积极维护、修复古建筑遗址。
第二,开展文化资源宣传活动,宣传全民文化传承理念。采取媒体宣传和实体文化活动宣传两个途径,开展文化资源宣传活动,能够吸引不同年龄层和生活习惯的公众。媒体宣传方面,可以采取如《中国成语大会》等大型电视文化节目吸引年轻群体加入学习传统文化中来;《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宣传饮食文化;优秀的影视、动漫、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表现的文化创意作品,进行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与自豪感;还可以学习国外大型全民文化狂欢节等节日形式,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民俗,扩大传统节日的国际影响力。
5.2完善产业内部生态环境。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除了要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律和文化氛围的外部环境以外,加强产业内部自身发展也十分重要。从增强产品原创与创新、积极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完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打造成熟的商业经营模式以及加强我国文化创意品牌建设,能够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内部发展。
5.2.1增强产品原创与创新性。
我国原创类文化创意产品缺乏,增强文化创意产品的原创与创新,对提高我国文化创意产品的质量非常重要。需要从内容和表现形式两方面进行提高。
第一,加强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开发利用。我国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种类非常多,具有悠久的优秀历史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创意产业元素资源,我国要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开发利用,才能提高我国原创文化创意产品内容的文化内涵,另外,通过加强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开发利用也能够从源头上减少我国抄袭、模仿国外文化形象素材的现象发生。我国文化创意人才要静下心,积极钻研本土传统文化,增长见识和知识储备,利用好本土文化元素资源,为从事文化创意产业制作生产者提供充分的原创素材,扩充文化创意产品内容素材库。国家要积极鼓励相关行业文化创意人才从事原创作品的生产,从资金、税收、加速孵化等方式鼓励文化创意原创人才和相关企业政策支持。
第二,创新文化创意产品表现形式。新颖的、多样化的文化创意产品表现形式能够吸引不同产品爱好的受众群体。我国可以为创新文化创意产品表现形式的资源有很多,利用剪纸、皮影、木偶、水墨、戏曲、纺织等文化资源,能够为我国动漫业、电影业以及其他相关行业提供创新表现形式的思路,同时借助科技要素的投入,使文化创意产品表现形式更具现代化,增加我国文化创意产品的艺术观赏性。
5.2.2积极培养文化创意人才。
文化创意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文化创意人才总量规模不够,复合型文化创意人才缺乏。我国文化创意人才培养要从社会学校家庭教育氛围、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人才就业培养平台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国家要开展全民文化创意教育。先对学校、家长进行文化创意教育,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开放式、可沟通式的文化氛围;建立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想从事文化创意产业人员的培养方案,配合家庭、学校关注不同年龄层人员的文化创意成果动向,设立奖励机制,成立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金,给予文化创意人才及家庭以鼓励。
第二,国家要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学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力度。在教学科目设置上和教学师资配备两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课程设置要与国际前沿趋势接轨,在做好本土文化教育培养基础上,增设前沿文化创意产业相关课程,完善课程体系,聘请有产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成功的个体创意人才进入学校做客座讲师,让学子能够在国内获得优质的文化创意教育,增加对文化创意人才实战能力的训练;要鼓励学校全面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同时学校方面也要尊重每一个文化创意想法,帮助学生积极实践这些文化创意。
第三,国家要建立有效的文化创意人才就业培养平台,实现"校企合作".
对接受文化创意人才就业培训的企业给予奖励,设立高层次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金;建立文化创意人才沟通平台,加强国内外、跨行业、跨工作特长的文化创意人才及爱好者之间的交流,为文化创意人才和爱好者提供良好的交流空间;同时为文化创意爱好者提供公平的竞争渠道,可以同文化创意能力强的企业或个人工作室合作,开展优秀文化创意作品征集、相关文化创意产品比赛等方式,为国家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增加力量。
5.2.3打造成熟的商业经营模式。
成熟的商业经营模式是促进文化创意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手段。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缺乏成熟的商业经营模式,国家应该主要从完善文化创意产业链(尤其是衍生品开发)和增强产品终端营销能力两个方面打造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成熟的商业经营模式。
第一,完善文化创意产业链,积极开发衍生品。产业链模式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衍生品开发处于文化创意产业链的营销环节,根据微笑曲线,营销环节处于微笑曲线尾端,附加值高,积极开发衍生品能够有助于完善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链,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链缺乏衍生品开发,主要表现为衍生品层次较低、种类单一。建议国家应该对行业发展规划做新布局,让行业增加衍生品种类,提高衍生品层次,尤其要注重完善大型文化创意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提供优质服务。我国目前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部分源自于古文化遗址等历史文化基础设施,一部分源自建设的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国家规划建设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及其他相关组织或个人集聚的文化创意集区,还没有我国的"迪斯尼乐园",建议政府尽快规划建设属于我国的大型国际化文化创意娱乐基础设施。
第二,增强产品终端营销能力。文化创意经过生产制作者的严格审核后,被制作生产,形成文化创意产品,流通到终端销售环节。我国在终端销售能力方面比较欠缺,主要表现为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商业消费群体定位辐射不够宽、盈利模式较为单一。我国应该借鉴美国多元化的产业营销策略,在产品消费群体商业化定位上,根据不同年龄层、不同年龄消费群体的文化创意需求,设计符合不同层次消费需要的文化创意产品;在多层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生产之后,要充分发挥传媒业的媒介作用,通过图书出版业、网络媒体、手机客户端的产品宣传,增加用户体验;最后在用户体验服务方面,要结合文化创意产业衍生品的文化体验功能,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配套服务。
5.2.4加强文化创意品牌建设。
形成文化创意产品品牌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产品品牌能够使文化创意产品的影响力大幅度提升。我国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品牌,需要说明的是,我国不是没有文化创意品牌,我国虽然有京剧文化、汉文化等等传统文化,也有文化国际化,如孔子学院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公益性质的文化创意产品,我国缺少了是像美国迪斯尼、百老汇;日本动漫;巴西体育;瑞士旅游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业性质的文化创意品牌。我国需要将传统文化品牌同新时代潮流结合,发展商业化的文化创意品牌,最后使我国既拥有保持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品牌,又拥有紧密结合时代潮流的商业化文化创意品牌。这样能够提升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综合实力。如何建设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品牌,结合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建设现状,我国公益性文化创意品牌需要加强创新与终端营销传播,商业化文化创意品牌需要从提高产品文化内涵、增加产品传递的价值观、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加强大型商业文化创意基础设施建设、开发衍生品以及提高文化创意服务质量,利用多元化发展模式打造我国文化创意品牌,本文这里着重提出我国如何打造我国商业性质的文化创意品牌。
第一,增加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即使是商业化文化创意产品也离不开最根本的文化根基。我国丰富的文化元素与儒家等优秀的思想价值观,都应该大大融入到文化创意产品的创作中,通过增加我国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内涵,提高我国文化创意产品的内容质量与原创素材多元化,使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具有民族性、审美性,才能更加深入人心,才能更加被世界范围内广泛的消费群体认可、接受。可以借鉴美国电影品牌,通过大量的、高审美性与教育意义的佳作,内容素材种类多样,但是形成了鲜明的美国电影风格。近年我国电影佳作不断涌现,如怀旧系列、科幻系列、传统文化IP(但是没有形成规模),其他文化创意行业也不断积极打造品牌,但是没有形成有足够的规模,建议增加文化创意产品文化内涵和价值观渗透以后,要扩大这种类型文化创意品牌的规模。
第二,提升科技含量与加强产品与服务表现形式的创新。文化内涵是文化创意品牌建设的基础,提高科技含量与创新产品与服务的表现形式是为了增加消费者文化创意产品体验的舒适性,吸引更为广泛的品牌拥护者。我国目前各行业文化创意产品在科技技术的运用、产品的创新性与相关服务的提供上,还存在不足。
建议要从以上三点入手,提高消费体验的便捷与舒适性。在保持我国本土文化内涵和价值观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科技的包装以及在用户体验方面的创新设计,使我国文化创意品牌能够紧密结合时代需求,反映国际潮流趋势。我国要加强创新性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加大对先进科技的科研投入,建立奖励与优秀人才交流平台,促进提升科技含量与创新产品与服务表现形式。
第三,加强产业链终端营销传播。在具备基本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拥有科技含量与创新的表现形式以后,需要通过加强品牌的终端营销传播,让我国文化创意品牌充分为广泛的消费群体知晓。这一点可以借鉴"哈利波特"品牌建设经验,在具备良好的原创创意与作品内涵后,从系列小说出版出售到电影、服装、俱乐部等产品衍生品的开发,最后借助强大的网络传播功能,十分成功。我国可以通过开发该系列产品多元化的衍生品,保持该品牌系列的内容风格基础上,沿着产业链对消费群体进行纵向探伸,利用多元化的衍生品吸纳消费群体的功能,同时借助传播媒介,投入内容广告,建立用户体验交流平台,开展品牌文化主题交流活动等等,实现品牌终端营销的传播,从而增强我国文化创意品牌的影响力。
同时,也要扩大出口我国优秀文化创意产品,推动我国文化创意品牌走出去。
5.3加强产业融合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己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强国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营造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外部环境,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内部生态,都是从文化创意产业自身发展角度出发,是关于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纵向发展方面的政策范畴,而加强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是为了实现文化创意产业横向发展,这两个发展方向,共同保证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在深度与广度上都获得提升,最终从整体实力上,成为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强国。
5.3.1加强产业内部行业融合发展。
针对我国目前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方面存在的融合空间没有充分拓展以及融合产生的新产业管理方面的问题,借鉴国外在这方面发展经验,本文建议国家在文化创意产业内部行业融合发展方面,要在保留行业融合双方的文化创意特色基础上,组织行业专家学者探讨融合边界与可能性,确定行业融合方案。目前我国己经存在将文化餐饮与旅游业相结合,形成特色餐饮旅游文化产业;餐饮业与出版业结合,如咖啡厅与图书阅读区结合等新营销方式,吸引了文艺青年等更多年轻消费群体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推崇的办法,但是在融合产生的新产业的管理方面缺乏持续性管理经验。可以借鉴国外对融合产业管理经验,比如前面提到的阿拉伯文化之都的沙迎,其旅游业文化内涵非常浓厚,采用传统文化遗产体验与现代旅游项目相结合,使得阿联酋成为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国家,他在新产业项目管理方面,开展了基于文化遗产历史内涵之上,建立游客教育体验基地,开展以历史遗产典故为主题的活动等等,为游客提供集休闲、娱乐、文化认知与艺术审美于一体的多重文化旅游体验,我国可以尝试开展多元化管理思路,为融合产生的新产业提供多重产品供给。
5.3.2加强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在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方面,我国要继续加强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服务业其他产业的渗透融合。我国目前虽然己有同传统农业、工业等产业融合的先例,但是在融合形式、种类、吸引消费群体规模方面存在欠缺。建议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指导相关部门制定具体方案,着重创新产业融合形式,拓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相关第三产业能够融合的空间,进行整合营销,如开展丰富的消费群体新产业体验活动等等,同时针对不同年龄层的消费群体,分别开展不同内容的新产业体验活动,这一点可以加强与相关制造业企业建立合作机制,拓展相关参观、学习形式等等,吸引广泛的消费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