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文化心理对贫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0-20 共3989字
摘要

  旅游资源大省,旅游产业小省,就是贫困地区旅游业遭遇的现实。这是一种尴尬、一份忧患(崔景文,2010)。在已有文献中,多从交通、地理位置、基础设施、优惠政策、旅游规划、吸引投资等角度论述贫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贫困地区长大的人会打下贫困地区的文化心理烙印。旅游产业就其本质来说是人们文化心理的交流与碰撞。专门从贫困地区文化心理角度论述当地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在国内鲜有文献,只在有关文献中有零碎论述。本文从贫困地区人们文化心理的角度,探讨它对贫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贫困地区文化心理对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贫困地区"穷则思变"文化心理对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贫困地区大多数处于相对贫困,也有少部分处于绝对贫困的境况。现在处于信息社会,自我封闭地区自给自足和甘守落后的状况已经被现代文明冲毁得难以自我保全。再加上,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民工潮,贫困地区的人们纷纷涌入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务工,见识了现代化的工业文明,也经受着歧视、低人一等的心理煎熬。千百年大山生活的落后被现代文明冲击洗礼后,贫困地区人们内心想改变贫穷落后状况的心理无比强烈。

  三十年前,江浙的第一代创业者,大都出身贫寒,因穷困潦倒而被逼创业。他们的起步都极低,几乎都是靠卖冰棍、修鞋、捡破烂、摆地摊等开始白手起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吃苦耐劳、敢闯敢干、诚实守信(费锡文,2010)。对于贫困地区来说,虽然贫穷,但是一般来说,民风淳朴,青山绿水还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贫困地区具有开发自然山水旅游和寻根问祖旅游的得天独厚条件。贫困地区新一代农民工外出主要是技术和管理经验积累,回家以后往往能够利用打工所学习的现代工业生产和服务知识技术进行创业发展(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研究课题组,2009)。穷则思变,贫困地区人们正在发挥着三十年前江浙第一代创业者的精神,开拓思路,利用现有资源,在家乡创办度假村、农家乐、旅游商品等,对旅游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贫困地区"穷则耐劳"文化心理对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贫困地区,一般来说地理等生存环境比较恶劣,逼迫着贫困地区的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封建社会时期,福建省金鸡山恶劣的自然条件,逼迫农人必须加倍付出辛劳,才能生存,雄伟、悲壮、不可思议的金鸡山联合梯田就是金鸡山农民开拓的,这样就培养出金鸡山人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郑建光和登豪,2010)。发展旅游产业,与开发梯田一样,同样是需要吃苦耐劳的一个产业。旅游行业中的导游、饭店服务员、景区景点轿夫等,既需要服务的技能和服务态度,又需要一定体力,是一个吃苦耐劳与智慧皆需具备的行业。贫困地区具有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对于胜任导游、饭店服务员、景区景点轿夫这样的职业是有帮助的,也获得了外来游客普遍的赞同。

  (三)贫困地区"穷则淳朴"文化心理对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贫困地区社会发展程度较低,受现代文明冲击较少,相应的,人们的心理会带有一些淳朴的特征。这种心理的物化形式包括贫困地区人们的服饰、民俗、民风、民居等本身就是吸引游客的资源。走进贵州盘县石桥镇妥乐村寨,这里古树绵绵、小桥流水、铁犁牛耕,有600年的古驿道和清瓦木墙的古民居,村子里有古碓、古磨、耕牛、驮马,民风淳朴,秩序井然,蕴藏着浓烈的农耕文化符号,农耕景观特色显着,独具观赏魅力(吕学琴等,2014)。贵州的屯堡村寨,就是六百年前明朝的活化石,它的服饰、民居、习俗具有极大的旅游欣赏价值。贵州梭戛生态博物馆,就是"活"的博物馆,长角苗人活生生地住在其间,他们的生活、生产工具、穿戴,本身就是一种陈列、一种旅游资源(邹磊和田黎,2014)。贫困地区淳朴文化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还表现为对来自发达地区游客的仰视,从而产生超前的、贴身管家式的服务。

  二、贫困地区文化心理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一)贫困地区部分人"穷则追求暴富"文化心理对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贫困地区的生活与发达地区的生活的巨大落差,导致部分贫困地区人们追求暴富。在暴富心理驱使下,再加上缺乏知识、技能等正常致富的手段,他们就会采取违规、甚至违法的手段致富。在贫困地区旅游中曝光的野马导游、搓客拉客、拦车就餐、尾追兜售、搓车带路、逃票入园等行为直接影响了游客的印象,也扰乱了景区旅游市场的秩序,这些和暴富心理有一定联系。

  (二)贫困地区部分人"穷则目光短浅"文化心理对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中国的贫困地区一般都是山区,受视野不很开阔等地理环境的影响,有时显得目光短浅。部分贫困地区存在一些迷信活动,还存在小家庭主义的小农意识、恋地恋乡意识(杜明义,2009)。要转变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方式,最大困难莫过于改变人的脑子(吴明华,2010)。贫困地区部分人"穷则目光短浅"文化心理对旅游的影响是广泛的,首先,导致贫困地区旅游会出现自相残杀、无序化的恶性竞争的状态,以及旅游规划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然而,旅游产品一般都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共同开展规划和宣传促销(赵世钊,2004)。其次,外来资金的引入或多或少会打扰当地人的生活,贫困地区部分人(甚至政府)某种程度上具有"关门打狗"的心理,导致贫困地区旅游投资环境比较差。最后,目光短浅对旅游人才的影响更为深重。贫困地区在"后发赶超"等形势压力下,在政府层面成立了人才办公室,制定了许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然而,人才引进来之后,他们在贫困地区的成长、发挥才能的空间有限。受贫困地区人们目光短浅文化心理影响,外来引进的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难以融入当地人的人才圈子,甚至受到打压和排挤,有一部分不得不离开。

  (三)贫困地区部分人"穷则盲目崇拜"文化心理对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穷,可能思变;穷,也可能盲目崇拜。再加上政绩工程影响,贫困地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想尽办法吸引资金。要吸引资金,首先就得考察投资环境。近些年,打着各种旗号来贫困地区考察投资者蜂拥而至。贫困地区政府和有关部门一般都是来者不拒,热烈欢迎投资考察者。然而,这些投资者也是鱼龙混杂,不乏有一些人打着投资的名义来混吃、混喝、混玩的,钻了贫困地区急于吸引资金、盲目崇外心理需求的空子。这种现象给贫困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情感带来一定的挫折和伤害。

  三、研究建议

  (一)既发挥本地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又发挥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作用

  有史为证,过去被视为蛮夷之邦的秦国,穷则思变,从公元前361年继位的秦孝公起,开始崛起并拔得头筹,最终一扫六合。而使秦强盛的头号功臣,非商鞅莫属(王晶晶 等,2010)。秦国重用商鞅,后来居上,说明了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性。国家为了拉近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与西部欠发达省份的发展差距,实行了对口帮扶制度。发达省份城市一对一地对口帮助贫困地区的一个城市。与此相应,也实行了发达地区人才在贫困地区挂职帮扶制度。然而,受贫困地区人们目光短浅的影响,发达地区人才在落后地区发挥作用的空间有限,难以融入当地人的圈子。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是只要是人才,不论是"土长的"还是"引进的",都一视同仁,一样尊重。这样,引进的留得住,土长的飞不了,这叫做"既招来女婿,又留住儿子"(肖辉家和李加林,1987)。二是在贫困地区,赋予外来引进人才发挥才能的广阔空间,并且赋予足够的权利和责任,这是他们干一番事业的前提。

  在贫困地区一些主要的旅游管理岗位和顶层旅游规划设计岗位,最好安排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这是一个比较快且奏效发展贫困地区旅游产业的方法。

  (二)提高贫困地区人们的家乡荣誉感和文明程度

  从2004年到现在,芬兰人的幸福感一直排名在世界前位,国际竞争力也仅排在美德之后名列世界第三。但谁能想到,就在20世纪80年代,芬兰还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抑郁和最贫穷的国度之一。要想改变当时的现状,芬兰政府的做法是,聚集所有人的力量提升民族责任感,让每个人都必须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张达明,2010)。旅游地居民的素质是旅游景区的一部分,居民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游客的旅游经历(上官慧军,2014)。学习芬兰的成功做法,为了改变贫困地区老百姓"追求暴富"、"目光短浅"的文化心理定势,需要在政府层面下功夫。首先,树立贫困地区老百姓的家乡荣誉感。如果老百姓没有发自内心的爱家乡情感和家乡情结,他们给外来游客传递的家乡旅游信息肯定是负面的,通过外来游客来贫困地区旅游从而宣传贫困地区旅游的效果也是负面的。其次,发起贫困地区类似"百万市民学礼仪"之类的全民培训、教育活动。这种活动,选配的培训师资是关键,只有师资是具有现代管理理念、大旅游格局观念、开放民主思想和具有贫困地区情缘的人,才可能从心理、灵魂上触动、改变老百姓。
  
  四、结语

  贫困地区文化心理对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解决消极影响,重在克服"穷则追求暴富"、"穷则目光短浅"、"穷则盲目崇拜"三种文化心理,发挥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作用,提高贫困地区人们的家乡荣誉感和文明程度。这一结果对于在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和追求绿色GDP背景下,西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产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于政府在制定旅游规划和政策时注重"软实力"、注重"人"的文化心理等因素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崔景文。2010.大机遇 大挑战 大发展--访甘肃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周会[J].丝绸之路,18(17):5-9.
  杜明义。2009.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基于甘孜州泸定县岚安乡的调查与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9(1):126-129.
  费锡文。2010.山里娃,穷则思变创大业[J].金融经济·市场版,29(9):46-47.
  吕学琴,胡家琼,许寻。2014.妥乐古银杏村农耕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构建[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6(3):5-9.
  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研究课题组。2009-02-05(3)。农民工回乡创业现状的调查与政策建议[N].人民日报。
  上官慧军。2014.山西辛安泉域旅游开发分析[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6(5):54-5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